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古迹  | 纪事  | 民俗  | 故事

> 京都 > 纪事 > 正文

颐和园旧事:曾变人民公园 匾额上印章工匠所刻

2014-06-01 22:25 来源:网络 浏览:
颐和园向公众开放至今已有100年了,一代代颐和园人生活和工作这里。他们目睹了这座皇家名园的变化,亲历着她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他们是颐和园的看守者,修缮者,也是她

颐和园向公众开放至今已有100年了,一代代颐和园人生活和工作这里。他们目睹了这座皇家名园的变化,亲历着她一步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他们是颐和园的看守者,修缮者,也是她的保护者……

 

 

北京的皇家园林离不开古建修缮,更离不开修缮的工匠。陈文生父两代人都是这一行里的专家。父亲当年是掌案,吊梁、放线,再难的活儿到他手里都能解决。”原颐和园老职工陈文生说。

提起颐和园,陈文生有说不完的故事。他回忆,第一次来颐和园大约是1943年,上小学时。

“记得是春游,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西直门乘车到颐和园,那时只有一路长途车通往香山,在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站,站台就是现在的售票处。长途车半个小时一趟,车费是二角钱。等不及长途的还可以坐黑车,当时的黑车是烧劈柴的蒸汽机车。木制的车厢能坐五六个人,车费也是二角,虽然慢点,但只要人齐了可以随时走,所以特受欢迎。这样的黑车,当年在西直门外有10多辆。实在是没有钱乘车,还可以骑驴去颐和园。也是在西直门外,有一队小毛驴,一人乘一驴,价格便宜,但骑驴就太慢了。

1943年的颐和园四周,全是河和稻田,水很清,水里有很多小鱼虾。

头一次进颐和园,去了谐趣园,长廊,佛香阁,老师告诉我们长廊是中国最长的画廊。去谐趣园后面的小河沟里喝水,往自己的小水壶里灌。里面都是小鱼,水可干净了,可以看到底,水草一动都能看得特别清楚,那可真是矿泉水。那是玉泉山的水流下来的,五个闸,整个流到颐和园里了。

上世纪40年代初,逛颐和园的都是富人,有穿长袍马褂的,也有穿西式服装的年轻妇女。

 

大修时留了很多念想

 

1950年,颐和园开始大修,佛香阁、转轮藏、排云殿、长廊……,还有北海、香山、八大处。陈文生说,我父亲是木工,带着头的总指挥。他技术很好,而且擅长设计。

陈文生说,就说佛香阁的栏杆。过去的木板的栏杆容易糟,是用的双皮管的栏杆。而现在那种,是我父亲设计的。他画图、标好尺寸后给工人,只要按他的尺寸做,一弄上就合适。那会儿,回来就在耶律楚材院旁边的木工房这边干,分三个小组,我是其中一个组。

佛香阁那儿留了好多念想,现在也找不着了,都在里头钉着呢,可能几百年之后才能知道呢。修完了以后留个念就搁那儿了,木板上拿墨笔字写的、标记。修佛香阁、转轮藏回来,这里头技术活儿挺多,(比方)天花,原来是纸天花,不是现在的木头天花,设计完了在底下做,做完了安上去,现在天花都是活的,过去都是纸的、棚壁糊的纸。

陈文生说,这种修缮工作一直持续到十年大庆,之后转入了小修。直到“文革”开始才结束。



阅读完标题为(颐和园旧事:曾变人民公园 匾额上印章工匠所刻)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