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古迹  | 纪事  | 民俗  | 故事

> 京都 > 纪事 > 正文

走访张一元 看老字号如何传承老规矩

2014-06-12 16:05 来源:网络 浏览:
刚刚过去的今年高考,北京考区的语文题引起各方热议老规矩。这一如今已经多少被人划入调侃语境的词组,此番堂皇登入高考试卷,并成为决定万千学子前途的词汇,不但会让这

刚刚过去的今年高考北京考区的语文题引起各方热议——“老规矩”。这一如今已经多少被人划入调侃语境的词组,此番堂皇登入高考试卷,并成为决定万千学子前途的词汇,不但会让这一届的考生记住它一辈子,也让观者重新重视起这一词组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王秀兰坚持把每年的花茶样品按级别保存,下一年的新茶要与上一年样品做比对,保证每年上市的花茶同一级别的品质和口味一致。

品茶在外行看来是件美差,可是每天要用专业的品茶方法鉴定几百次,长此以往,这就是件伤身的苦差事了。

每年开春,王秀兰都要去南方的产茶区在田间地头蹲守一个多月,保证源头茶叶的品质。

保持传统是王秀兰的要求,每年都要把不同的文化传统展现给年轻人。

如今的花茶生产已经实现自动化,保证产量的同时也保证了品质。

60位来自全国的非遗传承人获得此次薪传奖。王秀兰是此次非遗薪传奖北京仅有的两位获奖人之一。

 

老规矩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世俗约定,并保障了传统文化能够绵延至今。它既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总结,也是市井里弄口口相传的行为准则。重拾老规矩,不仅是对自己悠久历史的致敬,也是我们在被“全球化”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自我修正。

说来也巧,就在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老规矩”公布的头一天,全国60位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评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在这些最讲究“老规矩”的获奖人当中,就有北京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王秀兰。和别的获奖者多是自己单干不同,王秀兰还领导着一个在全国有着300余家分号的张一元集团。要知道在20多年前的1992年,在她刚刚接手不讲“老规矩”的张一元时,这家百年老号的账上曾经仅剩下6000元钱……此番获得这个国家级的专业奖项,正是对王秀兰执着固守“老规矩”的褒奖。

张一元的“老规矩”在公私合营后就结束了,随着茶叶开始统购统销,过去老北京茶庄各家的老规矩统统作废,改由公家统一配货,口味儿自然也就一个味儿。没了“规矩”的老茶庄自然也如断线的风筝一般晃晃悠悠地往下掉,等到王秀兰接管的时候,就剩下张一元门上那块匾,即便这样,这匾还不是“原装”的……

从老字号张一元的角度上说,值得庆幸的是王秀兰是一位格外讲究“老规矩”的人。从17岁开始在茶行跟老手艺人的班儿,严格按照三年学徒出徒,再当售货员、采购员、审评师,王秀兰掌握了全套茶行的规矩。在接手张一元后,在茶叶统购统销政策还没有取消前,王秀兰就已开始偷偷地恢复“老规矩”。

当年,创始人张昌翼从学徒到开创自己的字号,靠着自办茶场、秘方制茶、掌柜评茶等方式窨出味道独特的京味儿花茶,几十年后,王秀兰通过寻访老茶客、走访张家后人,重新将老掌柜当年窨出的口味儿给找了回来,重拾张一元的“老规矩”,在福建闽东山区设厂,在广西横县窨茶,并亲自担任每一批次茶叶的最终审评人。几年后,王秀兰就生生把老北京人嘴里的“念想”找了回来。

“老规矩”用不好叫古板守旧,用好了叫传承创新。而王秀兰用“老规矩”恰到好处。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安旭东摄影报道



阅读完标题为(走访张一元 看老字号如何传承老规矩)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