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王府集中在北京 清代以来,统治者吸取了以往各朝分封诸侯,使各路王侯独霸一方,与朝廷分庭对抗的历史教训,采取了新的封爵制,让皇室宗亲都住在北京,在天子脚下享受优厚的名利待遇。于是北京出现了众多的王府。 王府与民宅在建筑上有着天壤之别。那巍峨的府门,高高的府墙,层层的套院,高大的殿堂,多姿的楼阁,别致的花园,使王府在众多低矮、简陋的民宅中,鹤立鸡群。北京的王府,无论从建筑艺术、文物考古、史地研究,还是旅游景观上看都有重要价值。 从车水马龙的德胜门内大街往东拐,进定阜街,气氛似乎立即变了,商店少了,车辆少了,行人少了,显得格外安静。整条定阜街,主要被两大王府占据着,西边是庆亲王府,东边是涛贝勒府。 ■庆亲王府,在现在的定阜大街3号,这府里曾住过两个在清末政坛上极为活跃的人 庆亲王府,在现在的定阜大街3号,规模宏大。北起延年胡同,南至定阜街,西起德内大街,东至松树街的一大片,都是庆亲王府的范围。这个府里曾住过两个在清末政坛上极为活跃的人物。 庆亲王府的前身是琦善府。琦善可以说是鸦片战争中投降派的代表。战争爆发时,他任直隶总督,宣扬抗战必败论,在英军北犯大沽时,他诬陷是林则徐挑起事端。当他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议和时,他撤除广州海防,对抗英将士不予援助,并擅自口头承认英国单方面制定的《穿鼻条约》,私许割让香港。在朝野的一致反对下,皇帝不得不对其革职议罪,判为“斩监候”,但不久又被减免。琦善革职后,没收家产,搬出府邸,这座府邸闲置下来了。 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永?,封庆亲王,王府在现在的恭亲王府。(因而恭亲王府又称庆亲王老府),永?去世后,依照清袭爵制度,至其孙奕?已降至辅国将军,不能在王府居住,奉旨换府,迁至闲置的琦善宅。 但奕?在政坛极为活跃,左右逢源,官运亨通,先后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外务部总理大臣,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1903年任军机大臣,兼管外务、财政和练兵事务,真是大权独揽。武昌起义后,他主张重用袁世凯,为袁世凯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光绪十年,奕?晋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王。 奕?再封庆亲王后,对宅邸按王府规制改建,房间由原琦善宅的160余间,增建至近千间,分中、东、西三路,屋宇错落、回廊曲折,富丽堂皇。对于奕?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大建府邸,御使蒋史曾给予弹劾:“庆亲王奕?将私产120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奕?自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巨款。”但此事竟不了了之,奕?依然故我。 ■庆亲王府几经变故,一场火灾烧毁珍贵戏楼
辛亥革命后,奕?于1912年逃到天津英租界作寓公,庆王府日趋衰败。1918年他亡故后,他的三个儿子将王府分割为三个院落,各有大门出入。不久,王府失火,中院几乎被烧尽,三兄弟移居天津。1928年,国民党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将司令部设在庆王府。1940年,将王府卖给伪华北政务委员会,钱款三兄弟均分。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府被国民党接收,在此设教育部编审会和国民党空军北平司令部。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于此。现在是北京军区所属机关使用。 ■庆亲王府的东邻,隔松树街就是涛贝勒府,府门开在柳荫街27号,辅仁大学就建在涛贝勒府中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允?居住的愉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醇亲王奕棕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此府,称涛贝勒府。载涛曾任清禁卫军训练大臣,主持军咨府。民国年间一直被视为皇族领袖,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1925年,载涛贝勒府租给罗马教廷天主教会,作为创办公教大学的校舍,1927年更名辅仁大学,取《论语》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 1929年,辅仁大学在涛贝勒府南部的马圈和花园前空地上,筹建主楼,聘请比利时籍的传教士和建筑师格里森担任设计(也有资料记载设计师为美国建筑师墨菲,他曾设计燕京大学,被誉为代表近代我国教会大学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 格里森应邀到北平之后,并不匆忙设计,而是花了数月时间,查寻中国北方古典建筑的原始材料,研究故宫等古建筑的特色。王府南部面积不大,作为一所综合大学的主楼,显得过于局促,如果以当时正在世界风行的现代建筑风格,设计一栋火柴盒式的高层建筑,可以很好地满足使用功能,解决其用地狭窄的矛盾。但格里森考虑再三,他认为选址在一片王府之中,南面又紧邻故宫、北海,如用现代风格则破坏了环境的和谐,他决定借助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造型元素,来进行自己的设计。他提出:“可以从中国的皇宫的宫墙、城门和城楼造型中得到某种启发,这些造型显示出中国皇宫的那种与众不同的特征。” 设计成的主楼仿佛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城堡,以两层楼围合成封闭的院落,主入口在南边的中间,门楼三层,进门后一座南北向的楼房又将院落划分为两个近似方形的院子。东南西北四角各矗起一座三层的角楼,整座建筑中轴线明确,完全对称。体现了中国皇宫的庄重森严的气势。 主入口有两层的汉白玉圆券拱门,上有精美石雕,第三层是挑出的抱厦,屋顶覆以绿色琉璃瓦。在主楼正立面上,还使用了许多中国古典建筑的细部做法,如汉白玉的须弥座、红色雕花的木制窗框、大门墩柱上蹲伏的石狮等等,构成中国宫殿的缩影。但是依我看这座由传教士设计的建筑,虽借助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某些元素,但不经意间仍透出西方修道院那种遁世忌俗的超脱。 辅仁大学主楼,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透过围在整幢建筑外面的装有中国石狮造型的镂空铁栏杆,仍可感到当年设计的良苦用心和做工的精致。许多大型建筑辞书,都把它列为中国近代名建筑。
看着这座中国古典风格的楼房,我也常想起墨尔本大学校园中那些维多利亚式古老建筑。它们的外观是完全不同的,但在不同的外观中,透出的那种高贵、典雅、纯净却似乎又是相同的,相通的。 说到辅仁大学,就不能不提它的老校长陈垣(1880—1971)。陈垣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他从1927年担任辅仁大学校长,直至1952年院校调整,辅仁大学合并到北京师范大学,他继续担任北师大校长,直至逝世。他可以说是辅仁大学的终身校长,也是我国担任大学校长时间最长的学者。 陈垣先生的故居,就在定阜街南面的兴华胡同13号,一座普通的两进四合院,在后院的北房中有先生的书斋“励耘书屋”。就是在这间简朴的书屋中,先生笔耕不辍,对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我国流传的历史都有深入研究,成为我国宗教研究的开创者。他严谨精勤的治学态度,对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风、学风都有深远影响。 故居现在是辅仁大学校友会办公室。许多早已年过古稀的老校友们,常来这里回忆他们的大学时光,回忆他们的老校长和老师。辅仁的名师中还有周作人、胡适、刘半农、朱光潜、沈尹默等一长串著名学者的名字。他们都在辅仁大学留下过匆忙的足迹和诲人不倦的身影。辅仁虽然仅办了27年,但注册学生达12343人,本科毕业生4756人,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专家学者,他们中有11人曾任中外科学院院士。 ■辅仁男中与十三中,启功与刘心武曾在这里任教 涛贝勒府的北半部基本还保持着原府格局,坐北朝南,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落,西路只有前后三排房子。南部为花园,园内有曲折的长廊、叠石假山,山上建有凉亭。 涛贝勒府的这部分,作为辅仁附中男生部的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第十三中学,一直延续至今。 1933年一位受过古典诗文训练,学过一些经史辞章的中学生,经别人介绍来找陈校长,希望能在学校里谋个职,以补贴家用。陈校长认真审阅了他的文章,认为写作甚佳,便将他安排到辅仁男中,做国文教员。两年后,有人认为他学历不够,将他解聘了。但陈校长根据他的实际水平,将他安排到大学里教国文。这位中学生,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书法大师启功。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香港拍卖了100幅书法精品和10幅绘画作品,将全部所得,以老校长书斋的名字,在北师大创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用于奖励那些在教育、教学领域作出贡献的师生,也借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感谢与思念。现在启功教授也离我们而去了,但“励耘”精神却仍在北师大发扬光大。 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在十三中任教十多年。他的成名作《班主任》可能就是取材于他教师生涯的感受吧。 ■恭亲王府里与陈垣校长的故事 在柳荫街东边,与涛贝勒府隔街相望的是恭亲王府。恭亲王府是我国保存最好的王府之一。一部恭亲王府的兴衰史与清王朝的历史息息相关。在这篇文中,只谈它与辅仁大学及其校长陈垣有关的故事。 民国期间,溥伟兄弟将王府抵押给西什库教堂。1932年由辅仁大学代还押款,产权归辅仁大学所有。
辅仁大学是教会所办,神职人员很多,陈垣十分注重向他们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他曾在恭亲王府花园中创建了司铎书院,专对年轻的中国神父进行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陈垣采用传统文人饮酒作赋的形式,举行诗会,邀请青年神父参加,让他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此,他受到一位华籍大主教的指责。但一向儒雅的他,却毫不示弱,与主教拍案力争,成为轰动全校的重大事件。后来,他又在恭亲王府内,办起了辅仁女中。 现在柳荫街已是北京胡同游的必经之地,是什刹海地区周边游的重要景点。 我生长在北京,京腔京韵伴着我长大。豌豆黄、糖耳朵是我最爱的小吃,从小爸爸带我去过了几乎北京所有的公园、博物馆,一些大街、胡同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爸爸给我讲那里是旧王府、那里是大宅门,教我认识什么是广亮大门、什么是金柱大门…… 大学毕业后,我做了广播电台主持人,其中有旅游节目,这使我更加留意这方面的知识,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 后来我远赴澳大利亚留学。在墨尔本的亚拉河畔,我常想起什刹海、北海,看着悉尼歌剧院白帆似的屋顶飞扬灵动,我想到了天坛祈年殿上庄重典雅的蓝色圆形三重攒尖顶。每次回京,最惬意的是悠闲地漫步北京街头,捡拾儿时的记忆,用今日的目光重新品味,感受时代的脉动……中国、外国、南半球、北半球,我已经生活过的很多地方,虽然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色彩和风韵,但心中最难割舍的,最爱的还是北京。 阅读完标题为(定阜街上探寻王府变迁)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