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马甸数载,眼见得周边一天天在变样:路宽了,车多了,一座座高楼矗立起来,一片片绿地延伸开去。又经访老人,探旧闻,寻遗址,查史料,感慨脚下的这片土地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今之马甸,元朝时本在大都城内。现在的北土城遗址公园即是元大都北城墙之所在,其北有小河,百姓俗称小月河,则是当年城墙外的护城河。健德门桥就得名于元大都城门之一的健德门。大都仿照金中都,街巷以“坊”命名,全城共50坊。健德门内,西为可封坊,东为善俗坊。现在的马甸地区元朝时属可封坊一部分。 作为首都称谓,“北京”始于明。明朝时,北城墙南移5里,至现德胜门、安定门一线。明城墙改以夯土为芯、砌砖为套,较元之土城“苗条”,也更为坚固美观了,可是原在城里的可封坊却变成了荒郊野外。明廷常和蒙古进行茶马交易,由于这里地处北郊,且水草丰美,逐渐成为季节性贩马的集散地。至清康熙年间,这里渐渐形成村落。乾隆年间,从蒙古进贡的马匹都圈养在此地,供上驷院的官员挑选,剩余的大部就地变卖。人住店,马入圈的旅店应运而生,因此获名“马店”。嘉庆、道光年间,部分马店南迁至关厢一带,贩羊业继而兴起,羊存栏总数高达万余,但此地仍称马店。民国时改马店为马甸,尚有马店一二十家。“甸”,指都城之郊外,如海淀也作海甸。 与马甸相关联的地名有:马甸立交桥、马甸清真寺、马甸小学、马甸中学、马甸官厅、马甸路、马甸西路、马甸西村、马甸南路、马甸南村、马甸公园、马甸月季园、马甸玉兰园等。人们印象中广义的马甸地区已成为跨西城、海淀、朝阳三区的大地界儿。 马甸桥飞虹高架,三层立交,是交通要冲。北三环路和京昌高速路在这里交汇,从城里去往十三陵、八达岭经马甸桥最为便捷。马甸桥通南北,贯东西,仅通过这里的公交车就有40多条线路。 据老公交职工回忆,1974年开通的302路公共汽车(中关村至和平里),在好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东西方向惟一的公共汽车。当年路宽仅6至7米,两边为明沟,雨季可闻蛙鸣,捞点鱼虫也很容易。沟侧种着大杨树,再往两边都是果园和庄稼地。当时这里设的车站名叫“德外”,说明马甸的名气还不够大。到1984年拓宽三环路,建了立交桥,桥以马甸得名,302路就改站名为“马甸”。地名是承载人类文明史的化石,是当时政治、经济、建筑、文化诸元素的历史映射。又比如马甸桥以东的“中国科技馆”站,原来站名叫“农林局”,因北京市农林局设在此处而得名。现在北京市农业局和园林绿化局分成两家机构,仍设在这里,但是不如科技馆银灰色圆形建筑物显眼,易于辨认。 马甸桥南原有一个很大的市场,道不宽,两侧均是。明清时期做骡马生意,后经营干鲜果品,现在路西的果品大厦是果品市场的印记。北郊市场的名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比马甸的名气叫得响。南北向的55、315、345等公交车在马甸桥南设的站名,现在仍叫北郊市场,但是售票员在报站名时,往往说“北郊市场、马甸到了”。原来通往昌平、延庆、张家口、内蒙古方向的长途汽车站,就设在小土豆美食所在大厦的这个位置。现在长途汽车站从三环以里向北移,设在接近四环的祁家豁子附近,可见城区在扩张。这里既不是郊区,也没了市场,仅仅留下个北郊市场的站名。 马甸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殿宇辉煌,后渐成京城名刹,据说仅次于牛街清真寺,声名远播内蒙古诸旗、呼市周边。殿旁有巨型石碑,垂示后人“深悉艰难,益培根本”。寺内石碑记载当年马、牛、羊生意兴隆的景象。寺内有侧柏、国槐古树九株。其中一株国槐周长4.3米,树龄有400多年了,属国家一级保护树木。 北京有老话称:马甸无羊市无肉,意思是马甸是没有羊可以宰杀了,那么全北京就都没羊肉吃了。由此可见,在北京马甸羊肉经营举足轻重。 马甸小学是老百姓的俗称,正式名称是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前身是民国时期的燕山中学,据说孙中山先生曾来校视察。 校址原是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的察罕喇嘛寺,因房顶覆以青瓦,故百姓俗称后黑寺。当年后黑寺每年正月十五及二十三两日开庙,举办“打鬼”等新春民俗活动。民国年间大殿被焚,寺遂败落。现在从小学校的北墙还依稀望得见后黑寺残留的灰黑瓦屋顶。后黑寺以南原有前黑寺,现已无存。马甸东南有覆以黄琉璃瓦的黄寺,黄寺大街因此得名。前后黑寺与黄寺同为喇嘛庙,现在黄寺内设佛学院。 马甸中学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于马甸地区的完全中学。后来北京市所有中学统一编号,该校被编为北京市第173中学,2004年起又改称陶行知中学。至今,周边群众仍然称之为马甸中学,你若打听陶行知中学或者173中学,许多本地人竟然不知。 马甸桥西南曾是清朝正黄旗校场,并设官厅以考武举,故称马甸官厅。武举因考骑射,比文举考场要大不少。民国之后,孙中山先生在他的《治国方略》中提倡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他本人也身体力行,在全国各地亲自植树,这里建成中山林场。解放后仍为林场,种有苹果、葡萄、桃等果树,还有部分苗圃。1984年,林场的一部分改建成双秀公园。 “双秀”取中国园林之清雅俊秀和日本园林之山清水秀。日本新?县谷村繁雄先生,60多年前曾受日本军国主义指使侵略过中国。晚年为赎罪,更为发展日中友好事业,捐资相当于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山石、木料,均从日本运来,在双秀公园东北角建翠石园。小园造型古朴,日本风韵的亭、桥、中堂依山傍水,小池中龟鹤二岛象征吉祥。几年后,双秀公园又补种了数株樱花,使得小园更添日本韵味。 其实翠石园占地不足双秀公园面积的十分之一,更多景致是中国式的,如翠屏落影、含芳佳境、竹溪引胜……双秀公园还曾荣获全国百家名园称号。 双秀公园东门外南行十几米,穿新风北街路东有一片小树林,标牌介绍为松树林绿地。其实这里一棵松树也没有,清一色的柏树,树围不足二尺,从树围推算大部分为中山林场时期所植。双秀公园于1997年又补植部分柏树。在它的北面1987年建起了马甸南村住宅小区,南面近年也盖起了一片高楼。楼群当中惟一留存这不足10亩的一片小树林,皆因它是中山林场的林中之林:据民国时期的资料记载,这片小树林有它的专用名称——纪念林。 2004年修葺一新的马甸公园位于马甸立交桥西北。园内草木繁多,落阔叶互补,乔灌木参差,四季绿草如茵,三季鲜花争艳。马甸公园以健身为主题,小朋友在这里戏水、爬坡、滑滑梯、荡秋千,老人放风筝、打太极……这里还有多种健身器材和球类活动场所,引得家住周边的人都来这里健身休闲。 马甸立交桥东北原有一片街心绿地,俗称马甸绿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植过树。现在这里因广植月季,命名玫瑰园(月季和玫瑰在植物学上属于同一科)。 马甸立交桥东南现为北京农资公司所在地,文化大革命前还有大车店。拴马桩下偶见刺猬、野兔、黄鼠狼。更南一点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原来是电影资料馆,只有几间灰色平房,往东望去是一片麦地。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筹建电影洗印厂,才盖起了号称马甸地区第一小楼的4层楼房。现在,这两家单位十几二十层的大楼已在越来越多的楼群之中不那么显眼了。 看马甸的变化,我们仿佛听见了历史的脚步声。 看马甸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 阅读完标题为(马甸的变迁)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