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古迹  | 纪事  | 民俗  | 故事

> 京都 > 纪事 > 正文

罗儿胡同21号

2014-01-03 10:11 来源:北京信息港 浏览: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罗儿胡同21号曾是总政文工团的一处家属院。这里先后住进不少艺术家,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或是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的艺术形象,至今难忘。 我家是在19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罗儿胡同21号曾是总政文工团的一处家属院。这里先后住进不少艺术家,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或是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的艺术形象,至今难忘。

  

  我家是在1953年随父亲工作调动从苏州搬进北京的,开始住在后海南岸的松树街,1954年,又从松树街搬到积水潭医院南边的罗儿胡同。

  不记得听谁说过“老北京城一砖一瓦都有故事”这话,细琢磨,真不假。罗儿胡同可算是历史悠久的老北京胡同。史料记载,打从明朝起就有了罗儿胡同。那时北京城有街巷胡同600余条,直接以胡同称名的有357条,其中30多条胡同历经清朝和民国直叫到今天也没改过名,罗儿胡同即为其一。

  罗儿胡同附近曾住过几位历史名人。往南紧连着是棉花胡同,“西湖三杰”之一的明朝民族英雄于谦曾在此屯兵,扼守德胜门。据说就因为于谦在这里带领兵士纺棉花织布,所以后来才有了棉花胡同的名称。民国初年(1913),蔡锷将军也曾在棉花胡同居住。棉花胡同北口往东是三不老胡同,是三宝太监郑和的故居所在。

  罗儿胡同北口紧邻积水潭医院。我家刚搬到罗儿胡同那会儿,还没建医院,那块地界儿是一处王府花园的一部分,清末民国年间被称为棍贝子府。这处王府最早归康熙三子诚亲王,清嘉庆年间赐予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嘉庆七年,庄静公主下嫁蒙古世袭王爷土默特贝子。棍贝子是庄静公主的曾孙。1956年,这里破土动工兴建起了积水潭医院。

  无从考察罗儿胡同21号院早年属于何人,但从院落格局看必是一大户人家居住的。这院子始建时,院门位置在东南角,正和着四合院盖建的规矩。当总政文工团最初进驻这座院落时,为了解决食堂的问题,就在院子西南角正临罗儿胡同的位置新开了一扇院门,就是现在的院门,把原来的大门封了,然后利用老大门外那片空地盖了间食堂,临胡同给食堂单开了扇门。

  21号院前后里外共分4个院落。从原来大门位置说起,进大门左拐经木质玄关入外院,玄关两侧各两扇木质屏门,淡绿色的屏门上彩绘着岁寒三友图,透出院主人的文墨气息。外院东西长南北窄,一溜儿南屋,房子高大采光又好,显得很敞亮。北墙正当中设二门,进朱漆二门即是方方正正的不小的亭台,雕梁画栋,立柱飞檐,很讲究。亭台左右各有门廊,一通西厢房,一通后跨院儿。

  走下亭台即是宽敞的庭院了。坐北朝南的一排正房,建在石砌的高台上,比东西厢房高出不少,透着威严。高台下种有夹竹桃,似乎还有一小片翠竹。正院西侧应该是内宅或长者生活起居的地方,分南北跨院儿,有通道连接。北跨院儿北屋也是建在高台上,与正院北屋地势齐平。跨院儿北屋可以说是一厅两室的单元格局,几间南屋,安静优雅,适宜老人居住。走通道进南跨院儿,这里也是自成院落,有南北房两排。偌大的院落里,除那夹竹桃和竹子外不见老北京院落里常栽的果木。家属院一些人家就自寻地方开垦出来栽种花草菜蔬,给院子平添了生活情趣。

  进二门走右手门廊,快到南跨院儿的尽头拐角处有个一米见方的小天井,上有天窗。天井里常年堆着竹筐和竹扫帚等杂物,最里靠墙竖着一把梯子,梯子顶靠着天窗。暑假里,我常偷爬上梯子钻过天窗到街坊家屋顶去玩耍。那院里有一棵巨大的枣树,树枝都伸展到屋顶上,果实累累。虽然还没到完全成熟时节,枣子已经饱满,完全可以尝鲜了。这里是一个人的世界,可以躺在屋顶上,舒舒服服地吃枣,听街坊家进进出出的撞门声和家长里短的聊天声,寻思着哪天约上同学再翻墙到北海公园去玩儿,琢磨着和高我一年级的女生赵小兰套近乎的良策,迷迷糊糊地就打起了盹儿。

  总政文工团先后住过这个院子的有不少著名艺术家。

  乔英阿姨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在舞台上饰演女英雄刘胡兰的演员。那是1947年,她在西北野战军战斗剧社时的事。记忆里乔英阿姨热情、帅气,喜欢和我们这些孩子玩。阿姨家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孩,叫金妮,年纪和我相仿,老二是男孩,都叫他小老虎,老三也是女孩,很小,忘记名字了。

  1956年,新街口电影院放映古装电影《秋翁遇仙记》。不记得是哪个孩子起的头,也可能就是金妮,让乔英阿姨给我们几个孩子买票请我们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那时,军人进公园和电影院是半价票。我依稀记得,乔英阿姨那年似乎是刚刚转业,为了带我们几个孩子看电影,又把以前的肩章找出来戴在军服上,在她的统领下一帮孩子去了电影院。这是不是发生在暑假里的事呢,记忆模糊啦。可看电影的事记得很清楚,故事情节也记得,看电影时特别恨那个欺辱老花匠的恶霸阔少,也特别喜欢帮助秋翁惩罚恶霸的花仙。后来初中时看到《醒世恒言》才知道这部电影出自《灌园叟晚遇仙女》一篇。

  住在院子里有一二十户人家,关系融洽,邻里和睦,孩子们之间很少发生吵架的事。

  记得到暑假时最好玩。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家长给孩子们洗过澡,就在院当间地上铺上竹席,孩子们就在席子上玩耍,困了就睡了。后半夜,家长会来把自家的大孩子叫醒回屋,小的只能抱走了。记得有年三伏天,好像又是乔英阿姨,从哪个冰窖运回来老大一块冰放在院子里给孩子们玩儿。呵呵,真是个好阿姨。

  这以后不久,转业后的乔英阿姨搬走了。小学时,我和院子里的伙伴还去找过金妮姐弟玩儿。小学毕业那年我家也搬离了罗儿胡同,再也没去过乔英阿姨家了。说来也巧,前些年遇到一个小学同学,据她说,知识青年回城后她找过乔英阿姨,请阿姨帮助联系工作。阿姨依旧那样热情相助,可见乔英阿姨就是一个很仗义的人。

  乔佩娟是歌剧表演艺术家,后调往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政委,少将军衔。

  印象里的乔佩娟阿姨干练、漂亮。那时,每到春节,总政文工团都要在积水潭西岸的排演场,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军歌剧院那儿举办大联欢,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电影、舞会和游艺,玩到深夜。儿时的记忆里,乔佩娟阿姨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有年春节联欢时她表演小歌剧,好像是演一个活泼可爱的新媳妇回娘家,穿的服装是北方农村小媳妇的那种大红大绿,很鲜亮。阿姨一登场,我们几个坐在一起的院子里的孩子就使劲鼓掌。那天,阿姨的表演非常精彩。

  1958年“大跃进”,同时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有一项运动叫做“除四害”。所谓“四害”是指蚊子、苍蝇、老鼠和麻雀。这“四害”里,蚊子、苍蝇和老鼠是毫无疑问应该消灭的,就是不清楚为啥麻雀也被列入“黑名单”。现在想,可能是因为那个年月粮食极为珍贵,而麻雀无疑是要与人争食的,所以也要被消灭。我那时读小学,每个男同学都做了打麻雀的弹弓。其实,我们年纪小根本打不到麻雀,倒是常到积水潭医院门口的大槐树那儿打乌鸦。

  那会儿,街道上有统一时间驱赶麻雀。街道要求每个居民院子都要组织本院子的人或是上房登屋顶,或是在院子里和街道上,手拿竹竿和脸盆等物,“叮叮当当”敲打制造噪音,轰赶麻雀们。我记得我们院子里上房顶的人中只有一个阿姨,其他都是叔叔,这唯一的阿姨就是乔佩娟了。听到街道上统一招呼的号令,阿姨就像叔叔们那样麻利地登梯子上房,挥舞竹竿吓唬麻雀。现在想想,那时乔佩娟阿姨也就二十六七岁,还年轻呢,她心里一定觉得站在屋顶上挥舞竹竿很威风很好玩。

  另外几位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陈立中、今欣、高保成、刘季云和李壬林,他们的经历相仿,都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八路军,后陈立中、高保成和刘季云从总政文工团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他们在银幕上成功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陈立中从30多岁开始就以擅长饰演老大娘著称。在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早期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农村老大娘形象。1963年,她又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再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地下工作者杨晓冬的母亲,一个为了革命事业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农村老大娘。

  陈立中家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大的叫大民,二的叫二民,和我年纪相仿。大民淘气,虎头虎脑,说话有点粗声粗气;二民文静,不好说话。我们三个要好,没得可玩时,就在胡同里找个墙根儿蹲靠着唱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后来看电影《小兵张嘎》时,我总觉得大民特像嘎子,哪儿哪儿都像,以至于脑海中大民的模样和嘎子的模样完全叠印在一起了。可惜我始终没机会把这感觉告诉他。我记得好像是1956年,大民二民随父母调八一电影制片厂后就搬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月里,我在山西呆过一段时间,每当看到村里老乡蹲靠着墙根儿吃饭时,也会想到大民二民小哥俩。印象里大民爸爸性格特好。他爱钓鱼,周末常弄回来一兜子大大小小的鱼,放在当院的脸盆里让我们一群孩子观赏,从不嫌烦。

  今欣在《新儿女英雄传》(1951)中饰演白洋淀雁翎队青年民兵牛大水,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饰演八路军战士。今欣以其淳朴的表演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青年的英雄形象。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今欣在总政话剧团主要担任业务领导工作,没有再在舞台或银幕上看到他的作品。

  高保成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饰演八路军战士,在《上甘岭》中饰演志愿军连长张忠发,在《狼牙山五壮士》中饰演八路军副班长葛振林,在《暴风骤雨》中饰演雇农“赵光腚”,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宋大爹。高保成的表演风格朴实自然,善于通过捕捉细节令人信服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尤其是在主演了《上甘岭》后,高保成成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明星

  刘季云在电影《英雄虎胆》中饰演国民党残部匪首李汉光,在《战上海》中饰演国民党非嫡系将领刘义,在《林海雪原》中则演以道士身份伪装的狡猾凶残的特务,在《暴风骤雨》中饰演阴险残忍的恶霸地主韩老六,在《秘密图纸》中演潜伏特务头目老中医古仲儒。刘季云饰演的每一个银幕角色,无论是塑造国民党高级将领、匪首、恶霸地主,还是潜伏特务,也无论角色戏份多少,从不脸谱化地表现人物,而是注重揭示人物性格,一招一式都可见其不俗的表演功底。刘季云也饰演过一些正面形象,但以饰演反面角色著称。

  李壬林在《白毛女》中饰演地主管家穆仁智,在《边寨烽火》中饰演国民党残部土匪戈当,在《野火春风斗古城》和《秘密图纸》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尤其是在惊险侦破影片《秘密图纸》中塑造的有口吃缺陷的潜伏特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住过这个院子的还有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林默予和李雪红。

  林默予1944年在上海主演电影《花落水流红》而成为明星。1949年后出演《红楼二尤》等多部影片。1951年加入总政文工团,后在反映南昌起义的话剧《八一风暴》中饰演重要角色。1978年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参加了多部影片拍摄。1986年,在电影版《红楼梦》中饰演贾母,因其扮相与深厚的表演功底而广受观众喜爱。

  李雪红在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解放战争题材影片《五更寒》中成功地饰演了游击队员的妻子穆英。上世纪六十年代,李雪红在总政文工团版《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演女主角春妮,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的妈妈,塑造了一个英雄母亲的感人形象。同是话剧表演艺术家的李维新是李雪红的丈夫,他在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成功地饰演了连长谷大成这一角色。

  曾在罗儿胡同21号院居住过的还有著名话剧导演鲁威、白云亭,军旅指挥家方韧,舞台美术家林梦松以及在话剧《幸福桥》中饰演主要角色的表演艺术家康岱。

  前段时间,为了写这篇小文曾去了罗儿胡同,看看老宅,发现胡同的门牌号都重新编排,我住过的那个院子不是21号了,而且正在大兴土木,已面目全非。



阅读完标题为(罗儿胡同21号)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