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古迹  | 纪事  | 民俗  | 故事

> 京都 > 纪事 > 正文

后牛坊村花钹大鼓

2013-12-20 11:08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后牛坊村位于昌平区。后牛坊村花钹大鼓原名为雷音圣会,子弟花钹,百姓俗称大鼓会,属花钹中的文钹。据传,花钹大鼓是清乾隆年间由一位山西洪洞县逃荒到后牛坊的老人传授给

 后牛坊村位于昌平区。后牛坊村花钹大鼓原名为“雷音圣会,子弟花钹”,百姓俗称“大鼓会”,属花钹中的“文钹”。据传,花钹大鼓是清乾隆年间由一位山西洪洞县逃荒到后牛坊的老人传授给当地村民的。

    花钹大鼓的表演以鼓、钹为主要道具,鼓面直径为73厘米,高36厘米,铜钹直径17厘米。表演时由8个成年人敲打大鼓,由12个8-12岁的男女儿童边击钹边跳舞。现存鼓谱有“长行鼓”、“老八架”、“隆通通”、“上调”、“下调”、“三钹起鼓”等10余套,每套鼓谱均以“长行鼓”鼓点相串联。音乐节奏分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五拍子等,以三拍子为主。配合鼓乐的击钹舞蹈套路动作有弹跳、换跳、自转、三钹起鼓、单对钹、双对钹、扔腿接钹等,其中“三钹起鼓”轻松舒缓,“单对钹”劲拔有力,“双对钹”热情轻快,“扔腿接钹”舒展开张,配合默契。表演阵容灵活多变,少则两人,多则上千。演出时,儿童演员头戴“刘海儿”帽,脚穿软帮抓地虎鞋,鞋面绣有“云头”、“蛾子”图案。

    后牛坊村花钹大鼓的主要特点是:鼓、钹、舞同出一辙,声、情、貌高度统一;鼓为指挥,又是伴奏乐器,钹为伴奏乐器,又是舞蹈道具;鼓带钹声,钹追鼓点,节奏明快,变化自然灵活;演员表演腾挪穿插,顾盼相生,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弹跳(即膝颤)的律动贯穿始终,轻盈洒脱,自由欢畅。

    后牛坊村花钹大鼓1957年曾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1958年由群众文化专家采写编辑出版《花钹大鼓》一书, 1982年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

    (石振怀)



阅读完标题为(后牛坊村花钹大鼓)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