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又叫花灯。这种‘光’与‘彩’综合的灯彩艺术制作技艺是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字画的凝聚,成为即延续了传统工艺又表现出浓郁文化积淀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初见大兴区长子营镇车固营一村李洪凯,他首先把灯彩做了一个定位,也算是一个自我介绍。 走进他的家中,院内屋内全是灯笼,4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简直就是“灯笼展厅”。天花板上一拉溜儿的花灯,造型各异,花样繁多;墙上、桌子上、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灯笼。最惹眼的就是茶几旁的两个巨型灯笼,高两米多。“全是传统手艺,这叫北京灯彩,国家级非遗。” 别看李洪凯才46岁,可做灯笼已经做了20多年了。如今,在北京地区都称他为“灯彩李”. “灯彩贵在创意,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李洪凯二十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也是他在市场上驰骋的真谛。 李洪凯自幼聪明好学,家里家外的手艺活他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在村里算个“巧手人”。1986年,他结识了北京红灯厂的一位师傅,开始学着制作灯笼。为提高技艺,李洪凯后来专门拜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张明亮为师,学习钻研、制作灯笼。客户一张草图,就得做出东西来。李洪凯的活好,是圈里出了名的,甭管多难做的灯,他都能琢磨出来。钳工,画工,纸活, 样样精通。《红楼梦》剧组的美工送来平面图,李洪凯做架,糊纸,上画,每盏都是精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灯笼张”——张明亮的指点下,李洪凯灯彩制作技艺不断提高,在北京有了名气,许多单位和个人慕名而来。新版《红楼梦》电视剧里全部的灯笼、在天坛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上的灯彩、前门大栅栏步行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绘彩灯、中法文化年法国的闭幕式上的灯笼等都是出自李洪凯和他的伙伴儿之手。 “我现在正在研制一种新的绢灯笼。它的透明度和纸一样,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折叠存放,适合运输出口。这批货全部卖到美国.”李洪凯指着院内的灯笼说。 李洪凯是“北京玩具家协会会员”,他不仅自己扎灯笼,还带起了本村20多个“徒弟”,他们制作的灯笼,搭配古老家具一起出口到了欧美、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着创意,李洪凯的上百个灯笼品种远销世界各国,让农民的手艺走出了国门。(通讯员 田宝印) 阅读完标题为(“灯彩李”和他的创意灯笼)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