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星火纪苍龙,阳鸟尽午中。应时陈盛祀,先事惕微宫。林管调宫微,方坛配昊穹。夔夔群辟集,惴惴一诚通。永念阴阳嬗,端惟造化功。祇期长养遂,万物有熏风。” 清高宗的一首五言古诗仿佛把我们带回到260余年前的那个夏至…… 地坛祭地 祭地制度起源于原始农业和自然崇拜,据文字记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在树林间空地的土丘上举行,后来发展成用土筑坛,并演变成典章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殷商甲骨文里已有对社土的祭祀,还有大量祭祀山岳河流的记录,为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周礼》中就有“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的记载。汉武帝开始立庙祭祀,在汾河与黄河交汇处,古称汾阴(现山西省万荣县)的地方建后土祠。西汉末年按阴阳方位在长安城北郊建祭地之坛。此后虽历代礼制不同,有时天地分祀,有时天地合祀,但均在都城建有祭地之坛。金代建中都城时在通玄门外(今复兴门外会成门东北)建北郊方丘,是北京史上第一座祭地之坛。 现在的地坛建成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京城北郊安定门外东侧,依“南乾北坤”之说与天坛遥相对应。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是中国历史上连续祭祀时间最长的一座地坛。明清两代帝王每逢夏至这一天,到此进行皇家祭祀活动,企盼在帝王的统治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公元1531年至1911年,先后有明清两代的十五位皇帝在此连续祭地长达381年,其中正祭皇帝亲祭174次,恭代207次。 明清两朝的吉礼祀典分为大祀、中祀、群祀三等,祭祀皇地祇神为最高等级的大祀。祭地大典每年夏至举行。古人认为这一天 “阳气至极,阴气始至”,所以选在这一天祭祀属于阴性的皇地祇。祭地礼仪与祭天大致相近,依次为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读祝、亚献、终献、受福胙、彻馔、送神、望瘗、礼成。进行中各奏乐章一章,初献至终献时分别舞武功之舞和文德之舞。但不同的是不用燔燎而用瘗埋,即祭后挖坎穴将牺牲等祭品埋入土中,祭地用的牺牲取黝黑之色,用玉为黄琮,黄色象土,琮为方形象地。整个祭祀过程十分隆重,不但祭品丰富,礼仪复杂,而且场面宏大,期间皇帝需跪拜70余次,耗时约两小时。 从祀山岳 方泽坛下层东西两侧各有两个石座,放置有“五岳”、“五镇”山形和“四海”、“四渎”水型,均为东南向。祭祀时以五岳五镇、皇帝陵寝所在的五陵山和四海四渎从祀,是安放从祀神位的四从坛。 对于“五岳五镇”的祭祀来源于远古先民的山川神灵崇拜,相传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就化为五岳。在漫长的数千年封建时代,“岳”、“镇”是皇权和社稷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象征与标志,是国泰民安、和谐顺畅的寄托,丰厚文化底蕴,使之在中华文明史上享有较高的地位。 “五岳风光”与“五镇奇观”一直被尊称为“华夏十大名山”,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历代封禅祭祀不断。据《明史》记载,“五岳五镇”的封号起于唐、宋时期,宋代封五岳为帝,五镇为王。至明洪武三年,诏定岳镇海渎神号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此后清代康熙曾多次造访南镇、西镇,并留有牌匾;乾隆也曾三登闾山,为北镇题词吟咏。而五岳名山更是历代驰名中外,令许多名人雅士在此流连忘返。 《通典》卷四十五《礼五·沿革五·吉礼四》中有大量关于唐代前“五岳五镇”祭祀的记载,这种对于山岳的祭祀礼仪到了清代已十分完善,这一点我们从祭祀时的陈设中便可略窥一二,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在大祀方泽时“五岳”、“五镇”分别与“五陵山”从祀于方泽坛下层,其中五岳从位设于东一坛,设黄缎方幄次一座,幄内设石雕山形一座,上设神位(丹漆金字),爵桌一处,明黄锁金缎罩衣,上设爵垫一、黄瓷盏三十;笾豆桌一处,明黄锁金缎罩衣,上设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左右烛台各一;幄内外黄羊角座镫各二;幄前设三格俎,炉几一,镫几二,上设铜炉一,靠具,黄羊角鱿鲩镫二;幄外北旁设馔桌一,明黄锁金缎罩衣,上设馔盘一;尊桌一,明黄锁金缎罩衣,上设黄瓷尊一,疏布幂勺具,实酒六瓶,黄瓷爵三;接桌一,明黄锁金缎罩衣,上设帛篚一,内盛青、黄、赤、黑色礼神制帛各一端,白色礼神制帛四端;香盒一,内盛方柱降香一炷、细攒香二两。五镇从位设于西一坛,也设黄缎方幄次一座,幄内外陈设与五岳从位陈设基本相同,只是帛篚内所盛改为青、黄、赤、黑色礼神制帛各一端,白色礼神制帛三端,略低于五岳从位。在祭祀结束后,神位均请回皇祇室供奉,每月初一、十五由太常寺官员拂拭神幄,上香行礼。 从这些繁琐复杂的陈设、繁文缛节的祭祀可以看出封建帝王对祭祀的重视,他们通过祭祀这一手段,将皇帝的绝对权威昭告世人,将“天父地母”、“皇权天授”的思想通过与天地对话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是无论是大祀方泽还是从祀山岳,支撑其发展延续的动力都是古人对于人和宇宙关系的探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祭天礼地的灵魂所在。 君王祭祀 在漫长的地坛祭地历史中有几次偶发事件使祭祀与众不同,也更加增添了地坛祭地的神秘与庄重。清嘉庆十八年夏至,皇帝亲诣方泽,当时京城、直隶等地已久旱无雨,在祭后的第二天京城就普降甘露,并连降两日。嘉庆皇帝倍感欣喜,为表感激,他参照乾隆三十五年的旧例,派二阿哥绵宁(即后来的旻宁,清道光皇帝)恭诣皇祇室,向列神位依次拈香,行祀谢礼。清嘉庆二十四年五月,因要修缮皇祇室内的高宗纯皇帝神牌托底,嘉庆帝派遣哥哥成亲王永瑆恭诣行告祭礼,但在过程中出现了次序的错误,因此成亲王及太常寺官员均受到了较重的处罚,永瑆被罚在家闭门思过,并罚半俸十年,其子绵勤也被革去了内大臣职务,在家侍父。由此可看出古代君王对地坛祭祀的恭敬与重视。 阅读完标题为(夏至,地坛祭地—大祀方泽与从祀山岳)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