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古迹  | 纪事  | 民俗  | 故事

> 京都 > 纪事 > 正文

北京文化的“三”和“二”

2013-12-20 10:5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千百年来,北京在天子脚下这个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文化官场文化、宅门文化、平民文化。 官场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主导,因为这里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官场,
千百年来,北京在“天子脚下”这个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文化——官场文化、宅门文化、平民文化。 

  官场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主导,因为这里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官场,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 

  宅门文化,是官场文化的延伸,所以曹雪芹才能通过荣国府、宁国府这样的大宅门,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全貌。 

  北京的宅门文化,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丫头养的”这个宅门文化的特产,就成为北京特色的“京骂”,别的城市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骂人话,因为其它城市不可能产生大宅门这样的一个层群。

  平民文化,是对宅门文化的效仿,只是把宅门文化更低档次地通俗化罢了。

  官场文化和宅门文化属雅,平民文化属俗,但雅俗互通,有的东西就亦俗亦雅了。比如斗蛐蛐,本是平民文化的一种,您想,如果不是平民,谁舍得黑更半夜跑城外钻树棵子逮蛐蛐去?如果不是平民,谁能斯文扫地地蹲在蛐蛐罐旁边,又喊又叫地看着蛐蛐掐架找乐子?可这斗蛐蛐一叫斗蟋蟀就变雅了,蟋蟀是花钱买的,或是雇人捉的,蟋蟀罐也改澄浆的大泥盒了,罐盖上还镌刻着字画,沾上了文气,这一个蟋蟀罐就值个十几两银子,养蟋蟀、捧蟋蟀罐都要专人伺候,就连逗蟋蟀的探子,绑的都是老鼠须……您说能不雅吗?钱花到了,自然就雅了,凡是价码高的,老百姓玩不起的,人一少就雅。 

  戏属俗文化,一堆土平整平整就是戏台,拉一道帘就开唱,从初一一直唱到十五,后来进了棚,进了剧场,进了皇宫,就逐渐雅了起来。徽调,本是安徽的一种小戏,被乾隆皇帝带进北京以后,沾了皇气自然就身价百倍,后来吸收了汉剧、川剧、秦腔的精华变成了京剧,又经过几代文人的修饰,文词越来越晦涩,离老百姓越来越远了,直到看不懂听不懂。例如《贵妃醉酒》,把月亮初升硬是雅化成“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您看懂了吗? 

  截止到文革,北京的老百姓喜欢听评戏的仍然是多于喜欢听京剧的。夜晚,在静静的胡同里,一边蹬着三轮往家走,一边连哼带唱的,都是评戏,就没有一个是唱京剧的,尽管他们也会唱两口。 

  “二锅头”酒,从价格上算,一个是低档偏上,可从消费人群的层次上看,却是无级、无品、无档次的差别。家有万贯的,喝二锅头不失身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喝二锅头不算奢华。还跟您这么说,您提着两瓶二锅头,送谁都不遭白眼,也没人受宠若惊,更没人说您是行贿受贿,就因为二锅头纯白没香味,而且劲大,是纯粹的高度酒,没人给他附加其它的含义,是穷富咸宜、雅俗共赏的酒。

  解放以后,随着城市功能的变化,北京形成了“胡同”和“大院”两个群落,北京文化也相应地分为“胡同文化”和“大院文化”两大块。过去的官场文化和宅门文化,由于失去了依托而淡化了,平民文化与残留的官场文化和宅门文化融和成胡同文化,是老北京文化的延续。而“大院文化”则是洋文化的浸润,例如交响乐、芭蕾舞、话剧、歌剧的观众,大部分来自大院。

阅读完标题为(北京文化的“三”和“二”)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