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植:如果实实在在做一点事情,我还是觉得制度方面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我们社会的自愿的行动以外,反过来催生一些制度方面的设计,说到制度设计,我觉得我们政府是想解决一些问题的。我们也安排了一些资源来解决问题,我举一个例子生态农场,一百秒的时候提到乡村和农民是自然最好、最接近的同盟军,不光是地理上接近,而且从感情上,土地关系上面,土地好,环境好,他是直接收益的,农业也好,刚才蒋老师说到生态环境变好以后,土地营养各方面回来以后,畜牧业更是这样,完全靠天,靠自然的生计。在这种地方给农民或者牧民在增加一个生计,就是保护自然。而我们这个保护自然的价值,远远超出我们购买他的,农民保护的服务,政府拿出资金来购买这种服务是可以做的。当然要根据国家生态区域的划分等等来优先来投入,但是国家事实上已经拿出了大量的生态资金,生态保护的资金,如果这些资金能够落到农民头上,落在村民头上,实际上一举两得的一件事情。现在乡村里组织了一个叫村民资源中心,就是让老百姓自己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希望能够把这样一个结构跟国家的政策补偿机制能够对接起来。 杨禹:是的,就像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讨论的这样,今天要是历数那些仍然在侵占农民的利益,破坏环境的事例太多的。但是今天讲贾老师、廖老师、他们所做的努力可以讲更多,我们越来越多发现问题,也在逐渐逐渐的解决问题。包括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国务院提出来新型城镇化可能跟过去相比,过去更多重视大城市,正在强调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李克强曾经提到过,希望农民不要跑那么远打工,希望他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城市的利益,跟他相类似的乡村的生活,这些理念大家都在越来越共识。就像廖老师反复说的我们多去行动,用行动不仅改变现实生活,也用一部分人走在前面的行动,去改变落在后面的人意识、思维,让他们也跟我们有同样的共识。时间有限,刚才五位老师讲得非常有收获,谢谢台上五位老师。 阅读完标题为(乡村复兴:环境与文明的双重涅槃(5))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