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历史 > 正文

北宋成都主干道首现身:8米宽 走向为北偏东30°

2014-06-01 21:10 来源:网络 浏览:
本文摘自:《成都日报》2014年5月30日第14版,作者:祝丹妮,原题:《北宋成都主干道首次现身》 走在今天的成都城内,细心的市民也许早已发现,与人民南路、蜀都大道中段

本文摘自:《成都日报》2014年5月30日第14版,作者:祝丹妮,原题:《北宋成都主干道首次现身》

走在今天的成都城内,细心的市民也许早已发现,与人民南路、蜀都大道中段等近几十年才修成的道路不同,北大街、南大街、浆洗街、太升路等众多在成都有着一定历史的街道都并非正南正北走向,而是大致呈北偏东30°。打开一张成都街道地图来看,还有更多呈同样角度的老街道映入眼帘……为何老街道几乎都呈北偏东30°左右?这是否是成都街道的历史传统?是否有呈同样走向的古代成都街道已经被发现?昨日,市考古队成都体育中心考古发掘现场领队易立告诉记者,北偏东30°确实是成都街道的历史传统,近日市考古队在成都体育中心考古工地发掘出的一条北宋时期的成都道路便是这一特色的历史证据。记者昨日在发掘现场看到,这条北宋道路与本报曾报道过的唐代官邸呈完全相同的北偏东30°走向,路面总宽度达8米之宽,十分壮观。

北宋成都主干道

8米宽残存40米长

本次考古工作刚刚发现的北宋道路遗址位于成都体育中心考古工地深处的西南区域,残存的遗址相当不起眼,若非考古工作人员细心指点,珍贵的北宋道路遗址在记者这个外行眼中只是一块平淡宽阔的土坝子,只是“土坝子”表面密布的大小瓦砾似乎在述说着它的与众不同。

易立带领记者走近北宋街道遗址,并仔细地介绍说:“这条北宋街道不仅相当宽,而且应该会相当长。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这条街道有8米宽,西侧比较接近考古工地外沿,东侧跟唐代庭院遗址的墙根相接,这个宽度在成都的考古历史上都可以说是比较惊人的。目前发掘区域有限,发掘出了40米长,不过据我们推测,这条道路往南往北一定都可以延伸,往北位于体育中心东侧之下,往南位于居民楼之下,估计居民楼下方的道路应该还保存得很好。”易立告诉记者,这条北宋道路的重要性在成都体育中心的本次考古发现中可以列入前三:“根据这条北宋道路的宽度和所在位置,我们可以判断出它一定是北宋时期成都城的中心主干道。在此之前,我们还没有在成都其他考古工地内发现过北宋道路遗址,一直只有南宋道路遗址,这次发现了北宋的主干道,对于我们今后认知北宋时期的成都城非常有价值。这是本次发掘继摩诃池遗址和唐代庭院遗址之后的第三个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

8米的宽度跟现代城市道路相比也许并不算宽,但和古代相近时期的道路比较,它的宽度便立刻显得惊人了。

水流、地势

共同造就成都格局

    昨晚,记者将新发现的北宋道路遗址告诉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王毅表示,接到记者的电话才刚刚知道这一消息。但王毅激动地说,北宋道路的发现在成都考古工作中极为罕见,由于北宋的城市几乎是唐代的延续,所以北宋道路遗址的发现不仅有助于研究北宋的成都,还可以让后人明白唐代成都的格局,是了解成都城的历史和发展变迁的重要资料。

北偏东30°是否是成都历来的主干道角度?王毅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并告诉记者,这种城市格局是顺着水性和地势而建,“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出,成都城里的许多主要道路都大致平行于锦江,这种道路格局其实从古代一直如此,成都的道路一直都是平行或垂直于都江堰水系。这样建造主要是从防水的角度,成都平原有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而且水流丰富,主干道顺应这一方向之后,城市的泄水、排涝都变得很方便。也曾经有专家表示,这一北偏东30°的角度也和成都的太阳直射角度有关,但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



阅读完标题为(北宋成都主干道首现身:8米宽 走向为北偏东30°)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