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高考  | 留学  | 校园  | 文化

> 教育 > 文化 > 正文

“周总理遗言”案始末 周总理遗言1976年震惊中外(2)

2014-02-10 12:0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瓜子:袁中伟;蛐蛐儿:李君旭 蛐蛐儿:胆小软弱的小才子 蛐蛐儿的真名叫李君旭,他是七十年代真正的青年才俊,长得风流倜傥,一米八几的个儿,有

 瓜子:袁中伟;蛐蛐儿:李君旭

瓜子:袁中伟;蛐蛐儿:李君旭

    蛐蛐儿:“胆小软弱”的小才子

    蛐蛐儿的真名叫李君旭,他是七十年代真正的青年才俊,长得风流倜傥,一米八几的个儿,有些微卷曲,浑厚的男中音,普通话非常标准,他小学时就是杭州市少年儿童普通话竞赛一等奖,他的作文常常被语文老师当范文在班上朗读;李君旭有很好的外表和才华,女生都喜欢他,是许多女同学心中的白马王子,常常以暧昧的心态欺负他,他从不反击。李君旭的父母是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是第一医院院长和浙江医科大学教授,“文革”中虽然也受到了冲击,但各方面的待遇好像还没有被剥夺。家里又有良好的海外教育的背景,他是同学们公认的杭州才子,男女同学中,人缘都很好。

    李君旭那时在杭州汽轮机厂当工人,外号叫瓜子的袁中伟在杭州半山电厂当工人,他俩是同班最要好的同学,蛐蛐儿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袁中伟是思维缜密,深谙世事,有远见卓识的青年。他们还有两位同学,浙江建设兵团的阿斗,在农村插队外号叫大耳朵的吕建树,当然还有一些不是同班同学,只是校友或有着同样情趣的热血青年。虽然分布在各处,但他们仍然常常聚会。聚会总是在蛐蛐儿家举行。蛐蛐儿的家是那种有前后门的老式三层楼带阁楼的房子,有很陡的木楼梯,白天也要开灯,有一种地下交通站的氛围。蛐蛐儿家那间十几平米的低矮阁楼,竟成了他们这帮热血青年激扬文字挥斥方遒的秘密据点。总理逝世以后,“四人帮”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袁中伟等人的聚会也更加频繁,总是在一起议论时局,畅谈看法,阁楼里的灯光经常彻夜通明。

杭州市里蛐蛐儿、瓜子、大耳朵等一帮热血青年

杭州市里蛐蛐儿、瓜子、大耳朵等一帮热血青年

    蛐蛐儿创造“总理遗言

    1976年2月5日,吕建树从他插队的农村回到杭州,袁中伟、李君旭、阿斗、吕建树、晨光等一帮人都聚集到吕建树家里。大家围着火炉烹狗肉议时政。大家一起议论到刚刚下发的中央文件,宣布的中央高层人事变动。对时局的忧虑,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心,让这帮热血青年更有了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

    他们谈到了华国锋,谈到了为什么不让邓小平当总理,谈到了周总理的伟大一生,就在大家议论总理逝世后会不会留下遗言,如果有遗言内容如何等问题。以往总是很亢奋的蛐蛐儿却显得异常沉默,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他的脑子里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转动,他将这帮热血青年你一句我一句的言论、观点、设想、猜测、希望……一丝一缕地融进自己的大脑,然后经过消化、过滤、融合,不动声色地构思创作了一份震惊中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的“总理遗言”。他笔下的这份“总理遗言”文字简洁节制、分寸把握精当,极符合人民心目中周总理的秉性与风格,更为重要的是符合那个“非常态”的政治年代内心普遍有着压抑情绪的民众的心理渴望与政治寄托。

    “总理遗言”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给邓颖超的,很短,全文如下:

    小超同志:

    你我都是共产党员,一起革命五十多年,我相信你一定经受得起。要向蔡大姐学习,要教育孩子当好普通一兵。

    战友周恩来

    1975.12.28

    第二部分较长,也就是当时轰动全国,震惊世界,几乎被人人抄录的著名的“总理遗言”:

    “主席、中央:

    我自第二次手术以来,病情曾有短期稳定。从下半年开始,癌症已经广泛扩散,虽然自觉尚好,但离见马克思的日子确实不太远了。我想有必要向主席及中央汇报一下近来的一些想法。

    患病期间,主席对我亲切关怀使我十分感动,主席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有主席为我们党和国家掌舵,是全国人民莫大的幸福,也是我莫大的欣慰。这些日子,主席在遵义会议时和我的谈话历历在目,百感交集。不能为主席分担一些工作,我十分难过。为了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前途,主席一定要保重。

    洪文同志几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解决问题上,提高都很快,对此我极为高兴,我们党后继有人,洪文同志今后要多抓全面性的问题,处理还要果断,为党多做工作。

    朱德和叶剑英同志年事已高,要锻炼身体,当好主席的参谋,具体分工可以摆脱些,但你们所处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我们老一辈人,跟主席那么多年了,要以高昂的战斗精神,保持革命晚节。

    小平同志一年来几方面工作都很好,特别是贯彻主席的三项指示抓得比较坚决,这充分证明了主席判断的正确。要保持那么一股劲,要多请示主席,多关心同志,多承担责任。今后小平同志的压力更大,但只要路线正确,什么困难都会克服。

    春桥同志能力强,国务院的工作,小平、春桥要多商量。

    同志们,长期以来的病假,使我有可能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程。在这曲折的道路上,我永远不能忘怀那些在我们前面倒下的先烈,我们是幸存者。1926年我和恽代英同志分别时,他说:“当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能活着的人,一定要到死去同志的墓前,去告慰他们,死者会听到我们的声音的。”多少年来,我总想着,用什么来向他们汇报呢?……在此弥留之际,回忆先烈的遗言,对照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我为自己未能多做一些工作而感到内疚……

    展望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壮丽前景,我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 注:此段落为本文作者对“周总理遗言”的评论)这一段话,把总理的亲民形象,把人民的幸福生活尚未实现,愧对先烈的悲哀,把扭转阶级斗争为纲迈向现代化的憧憬,刻画得荡气回肠,这能不唤起人民对总理的怀念?能不激起人民对总理嘱托小平担当国家大任的拥护,衷心希望小平受命于危难之际,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幸福,而力挽狂澜。

    “死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们把生命交给了人民的事业,而人民的事业是永存的。唯一遗憾的是我再也不能和同志们一起前进,加倍工作,为人民服务了。同志们一定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切之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关于我的后事,我向中央请求:

    将我的病情发展告诉全国人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追悼会主席不要参加,会应力求简单,请洪文同志主持,小平同志致悼词。

    骨灰不要保存,撒掉。

    永别了,同志们!

    周恩来

    1975.12.29”

    ( 注:此段落为本文作者对“周总理遗言”的评论)这份“总理遗言”,无论是说话的口吻;无论是对当时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中央领导人评价的分寸把握和不偏不倚;无论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无论是文字的干净简洁和节制、不张扬……一切都像极了人们心目中周恩来为人处世的秉性和风格。所以这就体现了当年这个“总理遗言”炮制者的文才和水平,后来这位青年人说:他研究了胡志明的悼词,研究了任弼时的悼词,看了很多这类东西,看了周总理讲话的大量文稿,琢磨他的文风和语气。实际上“总理遗言”的撰写是一气呵成。



阅读完标题为(“周总理遗言”案始末 周总理遗言1976年震惊中外(2))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