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选址天安门广场的原因或许有些人还不太清楚,究竟毛主席纪念堂四处备选地为何终选天安门广场?建筑物主入口为何安置在朝北侧?建筑物通体高33.6米又是何原因? 78万人次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37年前的今天,毛主席纪念堂的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纪念堂工地上竖立着毛主席的巨幅彩色画像,画像对面挂着巨型横幅,上写大字“热烈拥护中央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下午4时30分,仪式正式开始,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华国锋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纪念堂基石埋在台基下,基石周围砌着来自珠穆朗玛峰的石头,四周浇灌了来自台湾海峡的水。 收集了30个陵墓方案终被舍弃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9月14日,国家计委开始组织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江苏、广东和陕西八个省市的优秀建筑师及美术工作者代表等四十余人会聚北京,为毛主席遗体安置的选址和建筑设计方案会谈商讨。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 有代表提出为主席设计陵墓的计划。征询陵墓方案工作立即展开,截止到9月下旬,共收集了30个陵墓方案。陵墓主建筑造型多以实墙为主,没有窗,有的还没有柱廊或采用极粗的柱墩,陵墓气氛很浓重。 当时,国务院的有关领导同志看了这些方案后认为,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者通过修建陵墓来显示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们的陵墓阴森、压抑。毛主席既崇高伟大又平易近人,因此,应该为主席设计一个既庄严肃穆又开朗亲切的堂,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墓。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已经体现出无产阶级的生死观——通过吴刚捧酒、嫦娥起舞等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烈士们无限的怀念和崇敬。 10月9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一、在首都北京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二、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将把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世世代代人民群众能够亲眼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选址天安门广场接近地铁易转移 起初,纪念堂的选址共有四个地点,分别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天安门北(拆除端门)、香山以及景山公园。 在天安门广场建造的原因是考虑到广场是我国人民进行政治活动的中心,毛主席在这里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地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政治意义深远。选择香山考虑到毛主席在解放战争后期曾在此地指挥向全国进军,此方案欲把纪念堂建于玉华山庄平台之上。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城区中轴线上,从景山顶端可以了望天安门广场,设计方案计划用高架平台越过景山前街和神武门前的广场连成一个整体,纪念堂位于半山腰中轴线上,山顶有纪念碑,夜间发光,象征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
毛主席纪念堂 经过几轮磋商,纪念碑南侧选址方案被确定。除了深远的政治意义外,其优势还体现在纪念碑南侧交通便利,便于群众瞻仰;施工条件优越,便于加速工期、早日建成;接近地铁,便于转移;纪念堂将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形成整体,组成气势磅礴的广场建筑群,这有利于促进广场规划早日实现。具体来说,纪念堂将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正阳门之间,建筑中心距纪念碑台基和正阳门城墙均为200米,即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的中华门遗址处。 建筑物高33.6米正阳门剪影罩不住纪念堂 建筑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入口朝向。当年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把纪念碑的主要面朝北,面向天安门城楼。经过充分考虑后,设计组决定把纪念堂主入口也安置在朝北侧。 当然,入口朝北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在群众集会时会背向纪念堂;其次,建筑物不向阳;第三,违反群众观念中关于建筑物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设计师们的解决办法是:在纪念堂外留出更多空地,使广场两侧向南延伸将纪念堂怀抱,这样集会时,纪念堂会在群众之中,体现了毛主席和人民在一起。而北入口不向阳,把南立面与北立面设计完全一样,供群众留念拍照。至于传统观念问题,可以慢慢适应。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代表们共提交了三轮设计方案。据不完全统计,代表们与群众一道作出的方案数量近600个,经过多方商讨,纪念堂最终的外部建筑立面方案于11月24日下午纪念堂奠基典礼前敲定。
纪念堂内毛主席遗体照片 为与人民大会堂等建筑风格相协调,正方形被定为纪念堂平面形状。综合考虑到工程管网等要求,主体建筑长宽各105.5米,建筑物通体高33.6米。如此设计,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纪念堂会有正阳门的大屋顶剪影罩在纪念堂上。另一方面,纪念堂不会有压倒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势。 枣红基台象征红色江山万年青寓意万年长 纪念堂主体建筑上方采用金黄色琉璃重檐屋顶,11开间,正中开间有匾,上刻有“毛主席纪念堂”字样。镏金大字是华国锋亲笔书写,由北京花丝镶嵌厂和北京工艺美术工厂等单位共同制作而成。金字匾由八块石料组成,每块宽1米,高2.3米,重约1吨。金字匾的安装工作技术难度非常大。 建筑下面两层台基共高4米,为枣红色花岗石基座,上为有望柱头的汉白玉栏杆。一开始,望柱头想要设计成方形的,为的是和主体建筑统一,也可以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方形的望柱头相呼应。后来,上级领导提出意见认为,望柱头造型还是圆柱的好。雕塑厂工人们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建筑中主体建筑汉白玉栏杆望柱头多采用圆柱形,从实际效果看,圆柱形柱头比较挺拔、有雄伟之势。因此,圆柱形望柱头方案最终敲定。 那么,望柱头采取什么纹样呢?有的同志提出梅花纹样,表现“梅花欢喜漫天雪”、“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的选择葵花纹样,表现八亿人民永远心向毛主席,犹如朵朵葵花向太阳等。经过层层筛选,万年青纹样入选,枣红色基座象征着毛主席为我们开创的红色江山,万年青图案象征着毛主席为我们开创的红色江山万年长。
纪念堂内毛主席遗体 除了在栏杆的外观、纹样、尺度上力求符合纪念堂主体建筑设计原则外,在局部的细节雕刻方面,工人们也是格外用心。栏杆扶手的制作,改革了传统弧角多的繁琐样式,线条简练,体现庄严肃穆。在抱鼓的制作上也是一改传统轮廓多是弧线,外形圆滑、秀丽的造型,采取了方形、盛开葵花的纹样。 每天运输百车次四个月完成近一年开采量 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成立,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担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负责纪念堂建设的领导工作。 1976年11月23日下午5时,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雕刻老工人顾士元接受了毛主席纪念堂建设指挥部交给他的光荣任务——为纪念堂的奠基石雕刻“奠基”二字。接下来就是我们在文中开头所看到的那庄严的一幕。 要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建设一座宏伟的纪念堂,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据记载,全国各地直接参与建设的单位有50余个,78万人次切身参与到了建设中来。而用于修建纪念堂的大批原材料都是由各地准备并进行加工的。比如贵州江县苗族岜沙人民为修建纪念堂敬献了一根千年之久的香樟木。 北京本地取材,工程量最为浩大的当数房山汉白玉石料的开采。因为质地优良,房山汉白玉石料当仁不让地“中了标”。11月20日,房山县中共县委接到为毛主席纪念堂开采1500立方米汉白玉的任务。一般来说,房山县汉白玉一年最高开采量是2000立方米,现在要在4个月内完成1500立方米的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在房山县人民的支援下,石矿工人、解放军战士和广大农民日夜奋战,开挖土方48000立方米,开挖石方4600立方米,如期完成开采任务。
国家领导人参观毛主席遗体(油画) 承担工程运输任务的是北京市运输公司。根据1960年统计数字,市运公司总共有营运汽车2018辆,挂车2460辆。工程建设期间,公司负责左右两侧相关建筑拆迁、地下基础及建筑配套工程,还有路面管道和园林绿化,所有工作都是限期限时交叉进行。市运公司从房山运往广场的汉白玉石近100吨、条石6000吨。从东陵、西陵运来的树木有500多株。仅是拉运渣土和土方的车就需要500辆。简单计算一下,即使按一整年无休息日计算,每天运行的车次数量也要近百次。
1977年5月4日,仅用六个月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主体建筑正式竣工。8月18日,水晶棺移入纪念堂。8月20日,毛主席遗体进入纪念堂。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在纪念堂北大厅隆重举行。 阅读完标题为(毛主席纪念堂选址天安门的背后真相)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