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关沟七十二景,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然景观,如弹琴峡、仙枕石、望京石、乌龟石、以及以山为景的达摩山、凤凰山等。另一部分是人工修筑的景观。如居庸关、过街塔、上关、八达岭关城和八达岭长城等。
太行八陉,正北居庸陉。自南入口,两面山岩陡立,中间峡谷幽深,真是“不知何年鬼斧凿,仅供青天通一握“。从南口到八达岭,俗称四十里关沟,步步升高。登上八达岭,一种回首瞭望,云满山峦,鸟带空悬,其倾如侧,俯若窥井。古人云:“居庸之险,不在关口,而在八达岭。”这里是天早地设的一个关口,古时候外族入侵中原,居庸是必经之路,所以元明两代,八达岭都设有重兵把守。
元朝时,元惠宗每年都要去上都避暑,途径关沟,随从的一些官员,见两山屏立,奇峰入云,山势峻险,更又涧中流水,急急如鸣玉环,大臣们无不赞叹叫绝,并争相以诗咏之。《析津志辑轶》记载着元人咏居庸之诗共有二十首,其中有十五首是描写景观的。这些景观包括弹琴峡、屏风山、砚台、玉峰寺、永明寺、过街塔、观音泉、官亭、孤岭、仙人枕、桃花溪、古北关(即居庸关)等共十二景。另外居庸还有一景:居庸叠翠。此景远在辽金时代就有其名了。金章宗将“居庸叠翠”钦定为燕京八景之一。历代文人,以“居庸叠翠”为题,留下了不少诗词,元人陈孚诗:
断崖万刃如削铁,飞鸟不渡苔石裂。
嵯崖枯木无碧柯,六月太阳飘急雪。
寒沙茫茫出关道,骆驼夜吼黄去老。
征鸿一声起长空,风吹草低山月小。
明人张元芳诗:
重关迢迢接燕台,万叠芙蓉落照开。
地拥峨嵋连北险,天随铜马自东回。
浮云故向东山出,细草遥承翠霭来。
笑指单于争受款,汉家今日有雄才。
陈孚的诗,虽写“居庸叠翠”,却不见叠翠景色,让人看到的是寒冷、荒凉的景象,情调也低沉、压抑。张元芳的诗,情调欢快,写出了红霞落照在叠翠山上,就象开着万朵芙蓉一样好看。可能诗人来的季节不同,感受也不一样。
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曾亲笔题了“居庸叠翠”四字,立碑于居庸关东南七八里的大路旁。现在碑已不知去向,碑座尚在公路西侧。弘历还以“居庸叠翠”为题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写道: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
雄关莫夸三峡险,崎崛疑是五丁穿。
岚拖千里浮佳气,日上群峰吐紫烟。
盛世至今无战伐,报戈戍卒燕山田。
金、元时期就已定名的景观,到以后形成的七十二景中,保留的仅有居庸叠翠、弹琴峡、过街塔、仙人枕几景。其中弹琴峡、仙人枕是历代公认的两在盛景。
“弹琴峡、”在五桂头处,两山峡之间,清溪中流,溪水自缓坡泄下,奔腾于乱石之间。空谷传音,淙淙有声。如琴声一样悦耳。元人耶律抑溪有“风清时听琴三弄,人世知音问有无”的诗句。元人陈孚咏弹琴峡的诗更形象、生动:
月做金徽风做弦,清声岂待指中弹。
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
可惜,弹琴峡现在已基本被破坏殆尽。旱在修京张铁路时,弹琴峡山破一壁,如同失去了共鸣箱;近年又修一条新公路,山上崩下的碎石厚厚地填满了峡谷,虽然还有石壁遗字,但人们再也听不到空谷传音发出象琴声一样悦耳的溪水声了。
与弹琴峡齐名的仙枕石位于居庸关上约半里处,独卧于沟中,形似枕,故名仙枕石。也叫穆桂英点将台。元人陈孚有诗写道:
居庸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
见说华山风百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明顿有诗道:
一枕黄粱人已仙,尚遗睡石傍风泉。
高真日待金门漏,哪复空山枕此眠。
诗人见到这仙枕石,顿有一种超脱之感。在这里枕着仙枕石睡眠,比在朝里夜夜应记着五更上朝要自由自在得多。
石的西面,刻有隶书“仙枕”两个大字,落款是李贲书,“仙枕”二字旁,刻有一段纪事曰:“嘉靖已卯三有十二日虏犯古北口,奉命率三镇兵二万余众,由居庸关入援。廿五日班师取道怀来即归。阳和总督军务兵部尚书灵宝许论题(许论,字廷义,明嘉靖五年进士)。石的南部,有自称”太行散人“者作的两首诗。并有小序曰:“昔日之八达岭,客有言琴峡,仙枕二古迹者,访琴峡已为沙没,独仙枕石存,乃赏玩时,赋此二首。
琴峡已不见,仙枕尚堪眠。
山色依云霭,苔痕近水鲜。
逸人留古迹,清梦自何年。
尝玩开口抱,倏然未欲还。
盘石茗然古,仙踪去未还。
黄梁曾几度,白鹤任长年。
此事终成梦,前缘总付天。
希夷如可学,习懒正方便。
明朝,修建了居庸关,泮宫(士子读书处)、上关、八达岭关城、岔道城,以及长城附近报警用的烽火台、石佛寺、观音庙、五谷神祠,娘娘庙和荫凉庵等,自然也都在景观之列。还有以传说命名的景观,一是金柜山,一是白凤冢和望京台。
传说,明朝大督都于谦守居庸关时,曾把督都府修在居庸关西山上,并在山里埋藏了好多金柜,可谁也不知埋在什么地方,金柜山便由此得名。白凤冢又叫凤姐坟,明武宗朱厚照是个浪荡皇帝,听说大同是个出美人的地方,便跑到大同,在酒楼吃酒时看中了李凤姐,俩人眉来眼去,谈逗嬉戏,酒到酣时,皇帝露了底,封凤姐为妃,并给凤姐丈夫王龙许多银两,准备回京后派人接凤姐进京。皇帝走后,凤姐在家里等啊等啊,眼看半年过去,还是没有人来,知府也着了急,为讨好皇帝,他亲自送凤姐进京,来到居庸关,打发人去给皇帝送信。送信人取回来的是娘娘的旨意,不准进关。李凤姐闻讯,如雷轰顶,心中郁闷难忍,经常登上居庸关西南一个叫王八盖子山向京城遥望。天长日久,忧郁成疾,便病死在居庸关。人们将她葬在王八盖子山南面的一个山坡上。第二天,在堆起的坟上长满了白草,后来,人们把李凤姐的坟叫白凤冢,把她经常登的那个王八盖子山叫望京台。
青龙倒吸水和望京台石等名的由来,则是起于清朝。因传说而得名。
天险,则因清朝延庆州官董恩和宋俊声等人来这里游历,因见其险,故刻石留念。
清朝未期,修成了京张铁路,关沟里又多一个景观:人字形道岔。修筑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詹天佑,病逝于1919年4月24日。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工程师,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京绥铁路同仁会在关沟段青龙桥车站上为他建立了全身铜像,这又是一景。
京张铁路通车后,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总要来八达岭长城游览。那时还没有公路,在青龙桥下了火车,离八达岭还有一段距离,又是上坡,有些外国人不习惯走山路,当地老百姓便绑上轿子抬他们上城。一边走着,一边向他们介绍,这洞是金牛洞,那石是磨刀石,这里叫吐米洞,那里叫有锅无灶……,其实多是为引起外国人游览兴趣,随时叫出的名,慢慢地凑成了七十二景。
解放以后,延庆县文化、文物部门对八达岭、关沟七十二景都曾做过普查,虽然都凑够了七十二景,但版本不一样,大同小异,而且也都包括着有其名,无其景的“景”。就以文化馆1984年调查的七十二景为例,如象观音阁、奎星阁、五谷神祠、羞羞姑、弹琴峡等都早已圮毁。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景观也有一个换旧更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延伸,必将有更多新的景观出现。
阅读完标题为(八达岭关沟七十二景的由来)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