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古迹  | 纪事  | 民俗  | 故事

> 京都 > 故事 > 正文

延庆镇海松的传说

2013-12-20 10:2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老人们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延庆川本是一片内海,海中有一个小孤岛。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海水渐渐下落,形成一条平川,就是现在的延庆川,孤岛慢慢上升,成为一座高山

  老人们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延庆川本是一片内海,海中有一个小孤岛。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海水渐渐下落,形成一条平川,就是现在的延庆川,孤岛慢慢上升,成为一座高山,就是现在的海坨山。海坨山是从海水中长起来的,山上到处留着许多水眼。因为这些水眼都通着东海,所以又叫海眼。如果东海涨潮,海眼就要冒水,汇流而下,如同山洪一般,要冲毁许多房舍和农田,害得川里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观音菩萨闻知,驾莲台来到海坨山上,撒下一把松子,山上立刻长起片片松林,堵住了海眼。从此,海眼不再冒水了,百姓不再遭殃了,人们就把这松林称为风水宝树镇海松了。 
    明白了镇海松的由来,就该说有关镇海松的故事了。有一外号李棒槌的县官,为了发一笔横财,就勾结地方绅士,把海坨山上的松林全部卖给了一家火柴公司。他们偷伐时,被下营村的袁湛恩知道了,就去阻拦。绅士们说:"县太爷叫砍,你管不着!"袁湛恩气愤地说:"天王老爷也不成,这是镇海松,是城西四十八村百姓的风水宝树。砍了,就要大难临头。谁敢砍,我们就跟他拼命!"几个绅士无法,便密报到县衙,李棒槌派人把袁湛恩"清"了去,说是要跟他商量要紧的民事。人们知道县官不怀好心,劝他不要去。袁湛恩说:"怕什么?为咱们众家百姓的事,倒要亲自见见这位棒槌县太爷,论个理。" 李棒槌果然暗藏奸计,把袁湛恩关进了大狱。他说:"杀他一个出头的,看他谁敢闹!"
    袁湛恩在家排行第三,人称袁三先生。年轻时,到口外做过小本生意,不想被土匪拦截,抢劫一空,只留下一条活命回来。从此,他立下大志,起早贪黑,不分寒暑,终于练就成一身好武艺,远近各乡,无不闻名。他又乐善好施,好打抱不平,地方豪绅多不敢惹他,百姓们却认他是一条好汉,人人敬仰。有一年,他考中了武举,因没有钱送人情,考官让别人代替了他。袁湛恩前去寻问,回答说:"天下同名同姓者极多,怎么知道袁湛恩就是你。"打这以后,他就更加仇恨官府和乡绅了。
    城西四十八乡民众,听说袁三先生叫县知事请了去,个个提心吊胆,盼他能早些回来。谁知盼了一天又一天,没有一点消息,等了七天又八夜,还是音讯全无。众人就推荐袁三先生的好友,马庄的王珍进城打听,也是一去不返。
    一天,突有一匹大红马,红鞍红蹬红缰绳,浑身湿淋淋的。上骑一位英俊少年,披着大红斗篷,跃马扬鞭,飞奔于四十八村之间,传送消息。这时人们才知道,狗县官要对袁三先生下毒手,今天就要开刀问斩,连袁三先生的好友王珍也不放过。民众们气极了,于是大家手拿长矛大刀,铁锨镢头,纷纷涌向县城,要找狗官论理。顷刻之间,县城各条大街都挤满了人,连小商小贩都加入进来。人们浩浩荡荡拥到西大街衙门口,门卫不让进去,几个人便翻墙而入,将门卫挤到一边。哗啦一声,人们便一齐拥进了县衙,烈烈轰轰占了大堂,要李棒槌立即释放袁三先生和王珍。平时耀武扬威的县太爷,吓得浑身发抖,连屁也不敢放一个,躲在后堂不敢出来。人们气急了,就要上房揭瓦拆房。棒槌知县见势不妙,又无可奈何,乖乖答应民众的要求,放了袁三先生和王珍二人。人们怕他以后反悔,又让他亲手写了一张通告,晓喻各界父老,保证再也不卖海坨山的松林。
    袁三先生和王珍骑着大马,拿着通告,人们簇拥着,高高兴兴地凯旋而回。李棒槌呢,象一个没了气的皮球,瘫在大堂上,软溜溜地爬不起来。那几个乡绅,早就吓得不知藏到什么臭水沟里去了,连面也不敢露。
    有人问,那个骑马送信的英俊少年是什么人?大家都说,那是观音菩萨的侍童。是真是假,无从考证,反正人们都这样传说。

 


阅读完标题为(延庆镇海松的传说)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