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古迹  | 纪事  | 民俗  | 故事

> 京都 > 故事 > 正文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

2013-12-20 10:10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风光旖旎的颐和园、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园林艺术的瑰宝圆明园是北京最知名的古代建筑,在那里人们可以瞻仰往日皇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风光旖旎的颐和园、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园林艺术的瑰宝圆明园是北京最知名的古代建筑,在那里人们可以瞻仰往日皇家的威仪。其实,一些不太被人注意的古建筑,也包含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很多故事,让人回味不已。

天坛斋宫

有<a href='http://www.bjxxg.cn/beijing/gushi/' target='_blank'><u>故事</u></a>的<a href='http://www.bjxxg.cn/' target='_blank'><u>老北京</u></a>皇城建筑[墙根网]
斋宫正门

在天坛里,有一处“小皇宫”往往被人忽略,这座“小皇宫”就是位于天坛西侧的“斋宫”。斋宫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双重围墙,内墙四周有廊167间,是卫士们避风雨处,正殿为五间无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筑之一。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称尊。殿前露台上设有时辰碑亭和斋戒铜人亭,铜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刻有“斋戒”二字的铜牌,相传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谏著称)。

斋宫是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在皇室的各种祭祈建筑中,都建有斋宫,现存最完整的斋宫建筑是北京天坛的斋宫。斋宫在天坛圜丘坛成贞门外西北,坐西朝东,平面为方形。宫墙两层,外层叫砖城,周长为66.07米;内层宫墙叫紫墙,周长为41.33米。围墙正东有宫门2道,左右各有1座角门,角门前面又各有1座汉白玉石桥。紫墙四周有167间回廊环绕,是守卫宫墙的八旗兵丁遮避风雨霜雪的地方。回廊上画有1300多幅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彩画。回廊外面有深池环绕,整个斋宫层层设防。石桥前面南北各有朝房5间,是侍卫和禁军兵将的临时住房。

  进二道宫门,迎面就是斋宫的五间正殿。殿座全是汉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筑结构和正式宫殿一样,重檐垂脊,吻兽俱全。但殿顶成拱券形,不露栋梁榱桷痕迹,故名无梁殿,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殿前左右各置配殿3间,丹墀(露台)之上,左右各置一座高大的白石亭子,左边的叫斋戒铜人亭,右边的叫时辰亭。清帝入斋宫时,先在斋戒铜人亭内的小方桌上,铺一块黄云缎桌布,上摆一尊铜铸人像,乌纱玉带,手持“斋戒”牌,以此警示皇帝要虔诚斋戒,切忌胡思乱想。这尊铜像,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著名宰相魏征,上祭时间到,铜像立即撤去。斋宫的东北角有一钟楼,是乾隆时修建的。内悬挂着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皇帝祭天的时候,从起驾出斋宫就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坛台时,钟声即止,大祭礼毕,钟声再起。

有故事的<a href='http://www.bjxxg.cn/' target='_blank'><u>老北京</u></a>皇城建筑[墙根网]
 钟楼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斋宫寝殿正中房间陈设

正殿后面还有5间大殿,是皇帝斋戒时的寝宫。明清两代帝王,按照典制规定。每到祭天的前3天,都必须先到帝宫内独宿3昼夜,不吃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名(与司法有关事项),不吊祭,不近妇女,多洗澡,名为“斋戒”,又叫“致斋”。雍正即位以后,因担心被人暗杀,不敢在斋宫中一人独宿3昼夜,就想出一个“内斋”与外斋相结合的办法。雍正九年(1731年)他下令在皇宫的内东路南端,另建了一座斋宫,叫“内斋”,将天坛内的斋宫叫“外斋”。从祭日的前3天开始,他在内斋独宿三昼两夜,叫“致内斋”;在祭天前一日的夜间11点钟,他才从“内斋”移往“外斋”,叫“致外斋”。算起来他在天坛内的斋宫只停留4小时左右。

帝王的寝宫,应该铺黄色琉璃瓦,但斋宫铺的却是蓝色琉璃瓦,而且采用坐西朝东的布局,因为封建帝王都自命为“奉天承运的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儿子。既然要当虔诚祭天的孝子,当然不得在“父亲”面前称皇帝,也不得住黄瓦正殿。这就是斋宫坐西向东,不盖黄瓦的来由。此外,这里还有茶果局、膳房、什物房等辅助建筑,所有房屋都是五间一套,南北、左右对称。
光绪囚于此——瀛台

 

再说说囚禁光绪皇帝的瀛台。光绪皇帝推行变法、力图振兴,结果在瀛台被囚10年之久,成为当时最高级的囚徒,实在是悲剧人物,人们或许要问:瀛台何在?何以竟能成为堂堂皇帝的囚笼?

瀛台在北京城中,在中南海的南海里。它四面环水,实为一小岛,北部有一木桥与陆地相连。中心建筑为涵元殿,并有许多亭台楼阁和奇石占木。它初建于明代,命名为南台,清顺治年间修葺扩建后,因其三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

瀛台上有翔鸾阁、涵元殿、香扆殿(即蓬莱阁)、迎薰亭、丰泽园、怀仁堂、海晏堂等建筑,山石花草,楼阁亭台,拥水而居,秀美宜人。康熙曾在这儿领着大臣们钓鱼,实行自负盈亏政策,谁钓多少,都拿家去跟孩子老婆共享,至于炖汤红烧油焖,王法不限。乾隆帝少年时曾在这儿读书,晚年吟诗道:十五读书处/匆匆五十年/回思读书此/六十阅春秋。岛尽南,有旧台基,乾隆御题:“瀛台”二字,大概是仙家境地的意思。这儿还有一座朝南小屋,院中原有两棵梧桐树,有一棵给风刮倒了,乾隆拿来做了四把琴,放在屋内,又叫人补种一棵,也是乾隆少年读书处,题名补桐书屋。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蓬莱阁                              翔鸾阁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怀仁堂                             涵元殿

 

乾隆晏驾时,补桐已六十二岁,老皇帝感叹道:“瞥眼补桐读书处,对来乔木古稀年!” 1898年,光绪帝大搞政治经济军事变革,惹得慈禧大怒,便第三次垂帘主政,打光绪帝一个耳光后,把他软禁在涵元殿,好长一阵子,这皇帝只能看溪光树色,看“闲云入窗户”,听“清露滴梧桐”。再往南乃蓼渚芦湾低地,隔水与宝月楼相望。涵元殿为瀛台正殿,坐北面南。北有涵元门与翔鸾阁相对,南有香宸殿与迎熏亭相望,隔海便为新华门。建筑规模虽不如紫禁城,却也富丽堂皇。但是,自从光绪被囚于涵元殿,此地便被凄凉、惨淡气氛所笼罩。光绪除每天清晨被拉去陪慈禧上早朝外,其余时间便被囚禁在此,严禁外出。侍奉光绪的太监,均经慈禧的心腹李莲英亲自挑选,对光绪名为服侍实为监视。据说某年的冬季,南海水面已经结冰,一天,光绪微服出行,孰知刚走不远,便被守门人发现,即“跪阻”返回。事后,慈禧太后闻知此事,居然命人把水面的冰凿开,以防光绪逃走。光绪被囚瀛台期间,身心备受折磨。据说涵元殿那纸糊的窗户破了之后,竟没人给补一补,这在北国严寒的冬天,确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光绪在凛冽的朔风中竟冻得浑身发抖,手足麻木。光绪帝登基以后,未能励精图治,复兴祖业,自身也落到“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地步,难怪他要不时慨叹:“我不如汉献帝!”尤其令光绪难堪的是,慈禧为了从精神上折磨光绪,竟把光绪惟一宠爱的珍妃打入冷宫,并水远不准光绪与她相见。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补桐书屋

 

光绪皇帝在瀛台的囚禁生活中,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岁月。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先于慈禧太后一天死于涵元殿东室,结束了他的一生。由于他的死与慈禧太后仅相差一天,因而有人怀疑是慈禧把他害死,也有人说是袁世凯用毒药把他毒死。这都只能是历史疑案了。
“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

 

现在,满北京都充斥着所谓的现代建筑,许多老建筑也面临着“拆”的命运。在拆拆建建当中,北京人都快想不起老城墙是什么样了。北京城墙大都已拆掉,惟保留了三座门楼:正阳门、东便门和德胜门。

北京城建成了,共有9个城门。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专门喝玉泉山的泉水,给皇帝运水的水车,从西直门出入;给宫廷运煤的煤车出入于阜成门;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安定门出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据说,清朝士兵们进德胜门时还要高唱“得胜歌”。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此话道出了德胜门的来龙去脉。据史书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瓦刺军进攻北京,兵部尚书于谦率领大军出安定门迎敌,一举击毙了号称“铁颈元帅”的也先的弟弟索卯那孩,把瓦刺军打得丢盔弃甲。于谦得胜,凯旋而归。这是于谦保卫北京的一次大胜仗,在历史上很有名。以后,到了祟桢十七年(1644年),皇帝朱由检派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带兵出安定门,开赴山西去打李自成的起义军。军队刚走到涿州,迎头碰上闯王的部队,兵士不战自溃,闻风丧胆而逃。李自成的大军乘胜追击,打下了北京城。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只好在煤山上了吊。可见名曰德胜门,实际上胜败都有。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

 

德胜门的箭楼有点与众不同。拿正阳门来说,箭楼下有门洞和城门,而德胜门的箭楼却没有门洞和城门,也是北京独一无二的没有门洞和城门的箭楼。

德胜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在明朝嘉靖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都曾经重修过。民国初年也修缮过,因为财力不足,只修了半个城台就停工了。民国十三年,北洋政府索性将城楼拆掉,卖了木料,用这笔钱给政府官员发了薪金。

故宫石子甬

人们由故宫神武门进入御花园时,每每为回环园内的石子甬路所吸引而流连忘返。故宫御花园里的花石子路又称,是由五色匀称的石子缀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其中有花卉、人物、博古、建筑、飞禽走兽及吉祥图案等700多幅,色彩斑斓,丰富绚丽。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故宫石子甬

石子画是用砖雕成花纹,或以瓦条组成花纹,然后中间填镶石子,铺缀各种图案,如七巧图、什样锦、博古等。七巧图是用长方、正方、菱形、梯形、矩形等为轮廓,中间镶以花鸟植物图案,有荷花鸳鸯、双凤花卉、鹭鸶莲花、三松友鹤、鸣凤在竹等。千姿百态,错杂其中。什样锦以石榴、苹果、佛手、瓜、蝙蝠、古磬等为轮廓,画面有二老观棋、五子夺莲、渔樵耕读、犀牛望月、红日出海、狮子滚绣球、渔家乐等,人物形象生动,极富情趣。博古是在多种形式的多宝格里,铺缀上花瓶、盆景、花鸟、卷书、山子等古玩陈设,造型古朴,雕琢精细。

 

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宫廷深处有着一些反映民间生活的故事画,画虽俚俗而极诙谐幽默。其中一幅《怕媳妇图》,画面上表现了几对夫妻,有的是男的跪在一条木凳上,头顶油灯,妻子骑在他的身上;有的是男子跪在搓衣板上,头顶一条板凳,妻子在一旁举棍痛责。种种情状,惟妙惟肖。一般男士至此均不欲多看,而太太们则细加欣赏。可谓大长女士们志气,大灭男子汉威风了。

还有一幅《十八学士登瀛州图》,描述唐太宗开文馆招揽天下名士的情景。画面上一位学士揽辔而行,悠然自得,小童挑着担子,一前一后,不紧不慢地缓缓行走。人物不足半尺,而神态各异,举止如生。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十八学士登瀛州图

 

当年的能工巧匠构思十分神巧,如以正在啼鸣的公鸡和牡丹表现“功名富贵”,以荔枝、桂圆、核桃寓意为“连中三元”,以一个裂开的石榴表示“多子多孙”,以五只蝙蝠环绕一个“寿”字组成团花图案象征着“五福临门”等。

御花园里的石子路纵横花园南北,五颜六色,光润华丽,结构精巧,优美别致。在电影《火烧圆明园》里曾给了它一个特写镜头,虽只暂短的一瞥,却引起人们美好的回忆。如至御花园观光,可千万注意足下,不要错过欣赏石子画的机会。

颐和园铜牛

颐和园依山水,园中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也修造六座造形优美的桥。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系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颐和园,原是作为帝王的行宫与游赏花园,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整座园林,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为中心,依不同的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等,精致而优美。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边,是一座铜铸的如真牛大小的牛,卧着,昂首凝视远山近水。据说它是二百多年前,乾隆皇帝重修颐和园时铸造的。中国古代就有把铜比为金的说法。因此,不少人把这个铜牛就叫做金牛。乾隆皇帝还命匠人在牛的身上刻上了一首“金牛铭”。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大肆劫掠。有些洋人听说昆明湖边有金牛,就进园搜索,可是这头牛又大又重,砍不动,搬不走,仔细看来乃是黄铜铸成,就乱砍几刀,连呼晦气悻悻而去。

 

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墙根网]
颐和园铜牛

 

为什么要在昆明湖边铸造这么头牛呢?大体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是“五镇”说。传说北京城有金、木、水、火、土五大镇物。大钟寺有“钟于”之称的大钟是金镇,景山是土镇,昆明湖则为水镇。湖边的铜牛是为了镇水,

二是“洪水标志”说。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昆明湖在北京的西北,比紫禁城的地基高约十米,到了多雨季节,仔细观察昆明湖水位与铜牛地基的距离,可据以做好城里的防洪工作。

三是“牛郎织女”说。在昆明湖西堤的玉带桥附近,有一个栽着不少桑树的“耕织园”村。200年前,那里的人们采桑养蚕,煞是热闹。而昆明湖东岸又有一头铜牛,于是把前者比作织女,后者象征牛郎了。



阅读完标题为(有故事的老北京皇城建筑)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