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文革”或了解“文革”历史的人可能都对“五·七”干校这个名词不会太陌生。“五·七”干校的产生,同毛泽东的一封信紧密相关。 1966年5月7日,“文革”爆发的前夜,毛泽东看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毛泽东还要求学校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不能让“资产阶级统治”我们的学校。 《五·七指示》反映了毛泽东要在全国每个基层单位开展“批判资产阶级”的思想,也表现出他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态度。《五·七指示》出台后,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9周年》,对《指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这种学校进行推广。1968年,黑龙江柳河干校命名为“五·七”干校,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此命名的干校。从此,大批的“五·七”干校在全国开办,许多老干部被“下放”到干校劳动。“五·七”干校由此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的名词。 阅读完标题为(“五七”指示出台,“五七”干校兴起)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