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国军绝大部分都在内地与日军作战,在新疆基本上没有正规部队,暴动游击队取得了一些胜利。中国政府也紧急从抗日前线抽调部队,当时正值日军集中50万以上的军队向国军发起了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攻势,一号作战就是豫湘桂大会战,而在另一条战线云南南部,缅甸,国军则在对日军进行反攻,国军只好派遣了一些由甘肃,陕西民团组成的三,四流部队,派遣朱绍良将军带领穿越几千里大沙漠赶往新疆。另一方面,伊犁解放组织得到了苏联军火、人员的援助,1944年11月7日夜(这天也是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突然在伊宁发起新的暴动。从苏联派遣回来的交通专家列斯肯带领一个经过精心训练的游击队在果子沟切断了进入伊犁的唯一公路——迪(迪化,今天的乌鲁木齐)伊(伊犁)公路,以阻止国军进入。当天,伊犁解放组织领导人阿巴索夫,和苏联军事顾问彼得·罗曼诺维奇·阿列克山德洛夫也带领武装人员进入了伊犁市区。他们首先切断了伊犁河大桥的交通,国民党伊宁当局派遣一个排的兵力试图重新夺回大桥,未出城即遭武装人员伏击。当天夜里,巩哈暴动游击队主力赶到伊宁城,开始进攻驻守市区的少量国民党守军。暴动很快取得了胜利,大批汉族人和国民党军队被迫撤退到惠远老城和艾林巴克飞机场,暴动部队(内中包括有从苏联赶来的身穿军装的苏联正规军,特别是来自哈萨克共和国的部队冒充民族军和数十架苏军飞机以及大批从苏联运来的火炮),在苏联军事总顾问科兹洛夫的统一指挥下,在绝对优势下和守卫城市的少量国军战斗将近2个月直到到12月31日终于将这里的国民党守军歼灭,中国守军长官陈伯良、高炜在惠远城破时互相射击自杀成仁。城里的汉族人遭到屠城。伊犁郊县汉族官民纷纷向外逃亡,巩留、新源、特克斯等地人民也向焉耆撤退,至玉尔都斯山被暴动军追上,生抵焉耆者只余三十多人;昭苏官民企图翻越冰达坂退往阿克苏,正值寒冬,冻死饿死无数,最后抵达者只有十余人。整个伊犁地区只有艾林巴克飞机场的国军中央航空分校教导队还在死守,有军队和从伊犁城里逃亡出来的老百姓共8000人。 1944年11月12日,暴动军就迫不及待的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艾力汗·吐烈成为“政府主席”,阿奇木伯克为副主席,规定的国旗是绿地、中间是黄色星月标志的带有明显伊斯兰教标志的旗帜。 1945年2月,伊犁伪政府发布兵役法,规定20—22岁“公民”要应征入伍,服役三年,在目前总动员时期,23—44岁“公民”也要入伍。 从1944年11月9日,联合暴动军开始围攻艾林巴克机场,国军利用机场的飞机用机关枪拼命抵抗,由于国军抵抗顽强,暴动军长时间无法攻下,苏联决定加派力量,苏联红军军官,吉尔吉斯人伊斯哈克伯克在苏联红军军官亚历山大(化名斯坎达尔)、伊万雅科夫列维奇鲍里诺夫的陪同下,带领一营苏军骑兵从苏联入境,加入围攻艾林巴克机场的战斗,国军的空军机场教导队奋起反击,使用从飞机上卸装下来的航空机枪不断准确的远距离射杀对方。从1944年11月一直打到1945年元月10日,国军派来的援军第45师和预备役第7师终于穿越千里沙漠赶到艾林巴克,其中谢义锋将军第45师一个团冒着冬季的严寒跨越高耸入云的几千米,布满冰川,积雪的天山抵达伊宁东郊,刚刚下山就突然遭到大批联合暴动军的围攻,而这时另一只越境赶到的苏军也加入联合暴动军猛烈攻击国军被迫后退。艾林巴克守军见救援不成,而粮食弹药已经基本没有了,遂决定冒险突围,突围后残余2000军民又被联合暴动军骑兵在广袤的荒原上追击,很快就绝望的国军和民众就被追到了,战斗中预备第7师副师长杜德孚、预备第7师参谋长曹日灵战死,大量汉族女难民被轮奸,最后这批死守艾林巴克的军民仅有十分之一大约800多人生还,其余皆阵亡。 重要的是中国唯一一个生产修理,制造飞机乳剂的工厂也被破坏了,工厂里的技术人员大多。。。 伊宁被联合暴动军攻克后,暴动军手持大刀四处搜杀汉人,其中东北籍汉人几乎无一人幸免,伊宁救济院的残废汉人都被拖到河边用木棒击毙。几十年后,还有一些极端分子威胁与之发生冲突的汉族人:“难道你忘记伊犁河水的颜色了吗?”这里说的伊犁河的颜色就是指当时虐杀俘虏和汉人将河水都染红了。),伊犁全境得以解放。 伊犁暴动取得初步胜利后,苏联于1944年11月27日,首先在伊宁设立了以符拉基米尔格兹洛夫和符拉基米尔斯特潘诺夫为首的两个军事顾问团(代号为一号和二号房子),同时原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务司司长叶格纳洛夫的行动小组,则坐镇阿拉木图,遥控指挥伊犁三区政府的一切活动,1945年5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正式通过一项特别决议:为了巩固”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军队,向新疆派遣500名红军军官及2000名军士和列兵。 同时刚成立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重新统一编制了联合暴动军,名为民族军,这是由苏联装备,训练,执导的部队,由阿列克山德洛夫,鲍里诺夫先后任总司令。 1945年2月开始,伊犁局势已经稳定下来,联合暴动军开始向北疆和南疆展开进攻。 1月来自阿山的联合军在外蒙军官哈里哈拜为监察总长,奴尔禾加为司令,哈里哈拜担任该部队指挥,又派遣沙狄克为政治监察员,依加帕尔为宣传指导员的部队和阿山民族政府乌斯满总理首先发动的攻势,围攻承化附近的吉木乃,守军国军省防军骑兵第31团第二、第七连拒守20余日,最后因弹药将尽才突围退入布尔津。真不知道苏联是怎么训练这些外蒙和暴动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够戗,9个大队大战20多天连民团级别的2个连都拿不下。 1945年2月8日,鉴于阿山游击队频繁活动,国军粮草弹药补给困难,阿山东路富蕴、乌河等地国军驻军奉命撤回奇台,128师383团、382团和新46师2团在46师师长徐汝诚指挥下,于冰天雪地中沿途与乌斯满部交战不已,撤回奇台时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队的撤回,意味着承化等地守军增援就此断绝。 8月10日,天皇接受了盟国的停战公告,可是新疆的战事又步入了新的高潮。 此时北疆的阿山地区局势更加混乱,乌斯满早在11月12日成立了阿山民族政府,以自己为总理,随后和达列力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哈里哈拜为首的]的联合暴动军先后3次大规模进攻首府承化,炮弹不断打进这座小城,但在国军坚苦卓绝的抵抗下,承化还在坚守中。9月6日,联合暴动军主力赶到战场,发动第4次攻势,,国民党守将高伯玉看形势不对,在阿山北部的哨所已经撤退,自己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危险,援兵是不用想的,在广阔的新疆大漠中国军只有不多的军队分散驻防,现在到处开战,早已应接不暇。所以只能靠自己了,于是率守军和百姓3000余人和剩余的粮食弃城向北突围,希望能看在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面子上暂时进入蒙古避难,但人家不和你讲友情在中蒙边境奥尔尕提达坂遭到蒙古军队阻击;9日,民族军赶到,与蒙古军前后夹击,经过激战,俘虏了高伯玉和一部分军民。另有少数人员穿越戈壁摊突出包围。 在蒲犁,以苏联的托合托米什为基地的联合暴动军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带领下夺取了蒲犁等地,成立了蒲犁专。科姿洛夫中将很快就制定了一个兵分三路,支取迪化的作战计划。 南路进攻阿克苏,6月26日联合暴动军先头部队4500人和参加暴动的牧民们一起向遇到的第一个国军据点铁列买提达版发动进攻,很快这个坚守在这个的一个排就尽忠职守了。很快国军新编骑兵2师4团就赶到了,他们在强大到可以捻死自己的对手面前勇敢拔出了自己的剑,发动反击。战斗持续了很久。 8月14日联合暴动军攻克拜城,8月19日联合暴动军向第2道防线展开进攻,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内政部长阿巴索夫亲自指挥部队攻城,双方反复激战8月26日,联合暴动军能够直接面对阿克苏城了。 城里,迅速开始组织防御,整修工事,四处搜寻粮食。现在重担压在城里的新骑2师5团的肩膀上了。全城居民已经被要求全部参加自卫队,枕戈待旦,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9月6日外围战斗打响了,阿克苏城的汉族人口很少,可以征用的人员就更少了。全部力量加上手持木棍的自卫队也不超过2000人。为此居民支持联合暴动军的却是绝大多数。 9月8日联合暴动军对阿城展开了持续1天的炮击,伴随着炮声,联合暴动军开始了猛烈的冲锋。新骑2师5 团团长赵汉奇不断组织敢死队把突入城里的联合暴动军打出城去,双方不断的反复争夺一些据点。战斗中赵团长开始抓拿亲联合军的人,用铡刀处以死刑,这就包括了小阿巴索夫,城外联合军指挥官阿巴索夫的亲弟弟。到了9月12日5 团团长赵汉奇组织了一只200多人的突击队,深夜潜出城外,夜袭联合军军营,打联合军一个措手不及。联合军暂时后退。9月23日,联合军再次攻城,联合军骤烈的炮火如雨而至,联合军在炮火掩护下如同波浪般,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冲在最前边的敢死队和国军发生惨烈的白刃战,互拼手榴弹。5团副团长房庆安也被打成重伤。一直到9月29日,联合军孤注一掷发起总攻,城外彻夜激战,国军将可以参加战斗的人员已经全部动员起来参加民团了。远远望去阿克苏城如同一座爆发中的火山。天亮了,联合军退却了。 10月另一只联合军攻击了阿城附近的英吉沙和焉耆,但被国军击退,还击毙了苏联指挥官,缴获高射炮,迫击炮,步枪等武器。 骑5团知道再打下去一定会应为弹尽粮绝而失手的,所以10月6日凌晨,他亲自带队对联合军发动反击。联合军拼命阻击,国军勇猛冲锋,很快就突破敌阵,用暴烈的近战,使比他们多的多的联合军抵挡不住,向温宿撤退。 45年10月12日张治中将军到达新疆,开始了和平谈判。46年7月南部新疆的联合军退往苏联。 早在45年4月,更庞大的联合暴动军[民族军,苏联红军]在炮兵、装甲车和飞机的支援下开始向迪化进军。 9月联合军开始进攻乌苏,精河,这个通向迪化的要道。联合军动用了至少40多门大炮,用轻型坦克打前阵,以苏联空军进行空中支援,猛攻国军阵地。国军新45师支持不住,转而突围,很快联合军骑兵背着马枪,挎着手榴弹。就追上了。几个快速冲锋,把国军分割开,师长郭岐被俘,另有一个团突出重围,退到了玛纳斯河。 同时在迪化的国军决心杀身成仁,作出了死守迪化的决定,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郭寄鞒亲自抵达迪化指挥,第46师师长徐汝诚担任指挥官,防卫第一道防线玛纳斯河。谢义锋的新2军部分部队防御第二道防线景化,马呈祥整编骑兵第1师防守迪化中心。这些联合暴动军装备精良拥有苏联援助的坦克,轰炸机,重炮等重型火力,那些三,四流国军只有些淘汰货,但是如同在东线战场一样,苏联军队和苏联装备,训练,指挥的暴动军,并没有展现出什么高超的战斗力来,和一帮子国军末流部队打的难分难解,在外无援兵,而弹药没有补充越打越少的情况下这些民团级别的国军打的还不赖,直到1年后的1946年4月中苏达成协议停战,也没有被攻克。 1946年4月,在停战协议达成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的阿合买提江·哈斯木出任民族军领袖,民族军在和谈后根据协议暴动军主力原来的17个团,2个独立骑兵师,5个步兵旅,被改编为6个团。民族军总司令鲍里诺夫将军也回到苏联由伊斯哈克伯克接任。1947年夏天,民族军突破了协议的限制,扩大编制,壮大实力! 抛开这些民团级别国军,保家卫国,成功粉碎了苏联妄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义不谈,这些末流国军竟然在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在战斗中居然不落下风。尤其是立时艾林巴克机场争夺战,立时1年之久的迪化保卫战。双方基本上都打成了平手。阿克苏战役立时2个月国军只600人把几千联合军打的满地找牙,要是艾林巴克机场那个教导队弹药充足的话,老毛子,2毛子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那。如此看来,苏联的非近卫军级别的步兵师团和国军民团级别的师团,战斗力差不多,还要稍微差一点。如果国军二等主力到达战场,比如52军,35军,71军中的一个,就完全可以迅速消灭新疆的联合暴动军。无论苏联老毛子,还是外蒙古奴才军,新疆暴民军。 以下转一段很不错的总结:苏联对三区的影响十分深远,用邓力群的话说就是没有苏联的帮助,三区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彭国安则说的更为直接:“三区就是苏联打出的”有资料说在新疆和谈成功之前,三区民族军排以上干部均为苏军派遣来的正规军官。民族军中也有大批苏联援助的武器装备,根据锡伯族骑兵连成员在90年代的回忆录中提到,新疆和谈成功后,有正式的命令收回部队中所有带有俄文字符标示的武器,代以缴获的国民党武器。至于三区政府和苏联的关系自不必说,张治中回忆录中讲,就在和谈协议签字仪式上,苏联领事馆领事俨然一个太上皇,当着张治中的面直接修改和谈协议条款,从此可见一斑。大批三区民族军将领在三区革命成功后陆续返回苏联,如原民族军总指挥鲍里若夫在新疆和谈即将成功前返回;曾经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5军军长的列斯肯在50年代初5军番号被取消前返回,到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策动三区边民叛逃,原三区民族军个别将领也随之进入苏联,如马尔果夫和祖龙·太也夫,祖龙·太也夫后来移居土耳其,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当然这都是话题外的话了。 阅读完标题为(新疆伊宁1944年民族分裂暴乱备考)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