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理发死舅舅,可怕传闻令外甥与舅舅差点闹翻。最近,长春市民姜先生无意中剪了一次头,却被其舅舅发现。结果,两个人差点闹僵。而产生矛盾的源头是“正月理发死舅舅”的传说。这个传说有科学根据吗?究竟是误传还是“魔咒”?正月理发死舅舅。 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但是仍有不少人比较迷信,也有好多地方都有“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其实,外甥正月理发,不会害死舅舅的。一个人的生死,并非由别人理发而决定的。这种“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最初压根就和舅舅没关系。 “‘正月不剃头’的民俗源自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即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顺治在沈阳故宫下达的‘剃头令’。”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振超介绍,当时的清廷为了贯彻“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金钱鼠尾)。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清廷将这种发型在汉人间大肆推行。 “快要开学了,我的头发都长过耳朵了,可妈妈就是不让剪。”在我市某中学就读的李同学对妈妈很有意见。记者了解到,在正月里,不少年长的市民都不允许孩子去理发,原因就是那句老话“正月剪头死舅舅”。 犯忌讳不剪头 男生留起长发 “我有三个弟弟,现在都四十多岁,我的孩子说头发长了,想理发,那哪行啊!这17年里,我都不允许孩子在正月里理发。”家住西四道街附近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其实也知道这是迷信,不科学,“理儿是这个理儿,可是人们对此说都挺忌讳,尤其我还是当姐姐的,这种做法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记者走访得知,因为许多家长忌讳这种说法,不少男孩为正月里不能剪头发而苦恼,有人因为年前事太多没时间剪头发,如今已经留成了中长发,十分难受。记者发现,年纪在40岁以上,并且有弟弟的人多同意王女士的观点,她们表示在正月里绝对不允许孩子理发,要等过了正月再说。 理发店生意冷清 顾客多是年轻人 26日上午,记者走访多家理发店发现,理发店里生意冷清,偶有来此理发的多是年轻人。 “我有两个舅舅,但是我不相信正月理发不吉利的说法。要是相信,我这些年不是白念书了吗?”正在一家美发店理发的程同学告诉记者。 “是啊!我也不信,我觉得要是对舅舅好,就是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再孝敬舅舅。”在一旁的理发的李同学告诉记者,他现在正读高三,马上就要开学了,头发长了不仅不美观、不卫生,学校也不允许,所以自己便来理发了。 该理发店的刘老板说:“正月里来理发的顾客比平时少了三成左右。主要是有人相信‘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最近一两年正月剪头的人多一些了,主要都是‘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但总体来说,生意还是受影响。” 刘振超说,“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辽宁省民俗学会会长曲彦斌认为,“剃头死舅舅”本是汉人对清朝的反抗,经过 三百多年的口口相传已经演变为另一种含义,现在更多的体现为中华民族注重血脉亲情的个性和文化传统。 “社会在进步,民俗在发展,人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民俗在文化方面的传承,但不要为此耽误了正常的生活,真正做到‘辨风正俗’。”曲彦斌说。 抛弃旧习俗 舅舅带外甥女剪头 “我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看重‘正月不剪头’的习俗,主要是妈妈在监督我们。即便是染发也是被明令禁止的。当时我就对这样的习俗非常不解。”带着外甥女来剪头发的孙先生说,“现在我也当舅舅了,只有过年回家才能见到外甥女,所以几乎每年都带着她来做头发。” 不但年轻人的思想更新了,不少老年人也不再沿袭这种旧习俗。56岁的李女士表示,以前儿子是寸发,坚持一个月不理发,看上去整个人都很邋遢的样子。现在她不但不再反对儿子正月理发,这次她烫头发还主动叫上儿子。 阅读完标题为(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由来 民俗专家:源自汉人对清朝的反抗)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