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姜明安(北京大学教授):基层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一审案件对于打破地方干预的困境会有较重要的作用。但是,仅有这一举措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地方干预问题的。要解决地方干预问题,还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法官制度的改革。即使未来实现地方司法机关人财物权上收,地方法院脱离地方行政区域设置的改革仍然是必要的。 否则,地方即使管不了你法院的人财物,你还在人家县里的地盘上吃喝拉撒,你的组织关系还在人家县里,你的家人还在人家县里的单位工作,你的小孩还在人家县里的学校上学,你就还是难于完全摆脱地方的影响。 【案例】 今年3月,山东试点“民告官”异地审理。试点中级法院可确定2-3个基层法院作为集中管辖法院,管辖辖区内其他基层法院管辖的行政诉讼案件。 6 民事行政诉讼案法院可一并审理 【草案】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因具体行政行为影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引起的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人民法院决定一并审理的,当事人不得对该民事争议再提起民事诉讼。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就民事争议所做的裁决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依申请可以对民事争议一并审理。 【解读】 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当前,有些具体行政为引起的争议,往往伴随着相关的民事争议。这两类争议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分别立案,分别审理,浪费了司法资源,有的还导致循环诉讼,影响司法效率,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马怀德:民行交叉案件是行政诉讼实践中很大的问题。过去此类案件大多是分别立案、审理、判决,这种做法很容易会造成判决的不一致和冲突的问题。有的时候,这种情况还面临行政诉讼输了,又打民事诉讼,拖延诉讼执行。这样不利于解决争议,也会导致判决间的不统一,修改后将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 据上海媒体报道,2012年4月,上海一私人“博物馆”遭强拆,主人称丢失价值上亿藏品,告闵行区政府索赔2.89亿元,这次强拆引发的诉讼官司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贵民告官案”。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 7 行政处罚不公正法院可判决变更 【草案】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或者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或者认定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人民法院判决变更,不得加重原告的义务或者减少原告的利益。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且诉讼请求相反的除外。 【解读】 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在现行行政诉讼法中,只是对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可以变更。草案对判决变更的范围加以扩大。从目前条文中的内容看,已经涉及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其他行政裁定范围。该条款如果最终通过,对于政府行为的法制化监督会有重大作用,可以促使政府在做行政裁定时更加审慎,法院也将对政府的各类行政裁定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 8 法院不接收诉状责任人将获处分 【草案】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向上级法院投诉,上级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解读】 杨建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修正案草案中,使用“投诉”一词,也就意味着其形式会更加灵活化。 如果是“申诉”,那么它有一定的程序要求,但是“投诉”的意思,就是把信息传递到上一级法院。 只要符合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将诉求传达到上一级法院,这将强化上级法院的裁判指导。 原本上级法院就有裁判指导权,这次也是在以往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形成了法律草案,是操作流程上规范化的具体体现 阅读完标题为(行诉法拟大修:政府不执行判决可拘留官员(3))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