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西安杨森被整合:曾屡次想将上海强生纳入旗下

2013-09-30 10:04 来源:网络 浏览:

  张亮

  风水轮流转。

  在过去多年,同为美国强生旗下的西安杨森制药(以下简称“西安杨森”)曾屡次想把强生制药(以下简称“海强生”)纳入旗下,但如今这位曾长期占据中国非处方药(OTC)老大地位的企业,其核心业务OTC反被美国强生以资源整合的形式强行并入“小弟”上海强生。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美国强生全资控股上海强生,而其只持有西安杨森71.8%的股权,而后来,美国强生曾多次谋求全资控股西安杨森,但一直未果。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业务整合是美国强生的釜底抽薪之策。一方面,把核心产品聚拢在全资子公司,以保“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方面在于,以实际行动,向其他股东施压,让他们退出西安杨森,以便彻底掌控这一牵动其多年神经的企业。

  弃子杨森

  美国强生从西安杨森拿走OTC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其真实的目的是不愿与中方共享盈利分红。

  这次整合来的蹊跷。

  西安杨森与上海强生之间的恩怨已久,早在上海强生制药成立之时就埋下了伏笔。1992年美国强生集团与上海第一生化合资成立上海强生制药,其完全生产销售OTC产品,彼时成立于1985年的西安杨森在中国OTC市场上已经成功位居前列。OTC板块的重合必然会成为强生中国发展中需要整合的一块业务。

  曾经,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上海强生制药会被西安杨森所合并。据了解,15年前正值西安杨森快速上升时,强生意欲将上海强生制药OTC产品并入西安杨森,并且将上海强生制药的泰诺在西安杨森试运行了一次,不过最终此次合并无疾而终。

  在2011年的时候,美国强生还把邦迪产品并入西安杨森,此时依然对其颇为器重,不过,西安杨森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近几年来放慢了脚步,甚至开始出现了收入下滑。2012年西安杨森销售收入为51.32631亿元,而2011年的销售收入为51.90893亿元,增长为-1.12%。虽然只是小幅下滑,但是与中国医药市场平均20%的增长对比就显得格外异常。实际上,从2006年之后西安杨森就开始走下坡路。

  与之相反,上海强生制药近些年来却处在上升期。2005年上海第一生化制药公司退出上海强生制药时公开向媒体表示:“上海强生制药到现在一直都是亏损状态,近十年没有盈利过。”不过,上海强生制药独资后便开始盈利,销售额也从2005年的3.85亿元骤升至2012年的近10亿元。

  虽然从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上来看,上海强生明显强于西安杨森,但这两家子公司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两者销售额毕竟相差5倍。

  如今,美国强生从西安杨森拿走OTC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其真实的目的是不愿与中方共享盈利分红。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医药企业利润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外资企业独享利润的愿望更为强烈。

  曾在西安杨森与上海强生制药工作过的畅销书《原来销售并不难》的作者、知名实战管理专家袁建军告诉本报记者,杨森是强生集团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而强生制药则是独资子公司。这两种性质决定了经营利润的不同流向,“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利润,强生集团把‘鸡蛋’尽可能放在‘独资的篮子’里也是情理之中的一种选择。”

  袁建军告诉记者,自2007年以后,西安杨森的业绩增速就开始减缓。其明星产品吗丁啉、达克宁已经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后期难有大的作为。与此同时,强生集团再也没有给西安杨森新的产品支持。自2001年上市太宁栓,2002年上市采乐洗发剂之后不仅销售不力,而且再无新OTC产品引进。

  彼时,在OTC销售乏力的现状下,美国强生想将西安杨森打造成中国的Rx生产销售公司。杨森亚洲区国际副总裁兼西安杨森代理总裁庄祥兴在2005年公司成立20周年庆典上就指出,未来10年将会引进肿瘤、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风湿病等领域的新产品。现任总裁何塞德2010年也公开表示要引进20种以上领域的新产品。不过这些表述后来都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股权之争

  收购西安杨森中方股权的计划遭遇强烈的阻力之后,强生集团对西安杨森的支持力度开始减弱。

  至今,西安杨森仍不是美国强生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而后者曾多次谋求全资收购未果。

  1985年,美国强生子公司比利时杨森与中方四家制药公司(陕西省医药总公司、陕西省汉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联合投资2.9亿元成立西安杨森,强生控股52%,合资期限50年。西安杨森总部设在北京,生产基地位于西安,中方以“干股”为主,不参与经营与管理,每年参与分红即可。

  在过去几年,强生集团希望进一步扩大股权:2007年强生集团就开始强势收购杨森中方的股份,陆续通过两次回购,强生集团从西安杨森建厂初的占股52%提升到71.8%。

  同时,早在2004年强生制药的中方持股方上海第一生化将持有10%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强生集团,使得上海强生制药顺利成为独资子公司。

  当年两家公司的中方减持心境完全不同。持有西安杨森股权的股东们,年年获利颇丰的情况下被迫减持,美国强生当年可谓收购阻力重重,上海第一生化持股强生制药却是投资多年不见起色,其出让股份纯属自愿。

  自上海强生制药成为强生集团的独资子公司之后,其对西安杨森的独资愿望更为迫切,截至2007年年底,四家中方股东将手中所持的48%股份中的37.5%转让给强生集团,使得强生集团的持股比例上升为70%。但后来,强生集团想继续增持股份的愿望变得难上加难。

  不过强生集团始终未放弃努力。2007年7月,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汉江药业”)拟将持有的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下称“西安杨森”)1.8%的股权转让给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西安杨森净资产为基础由各方协商定价,转让总价款高达7800 万元。

  强生集团在持有西安杨森71.8%的股权之后,其股份比例再未见增加。而此时强生集团扩大在华投资规模的意愿极为强烈。收购西安杨森中方股权的计划遭遇强烈的阻力之后,强生集团对西安杨森的支持力度开始减弱。

  “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看,71.8%当然不如100%的股份收益更高,所以,将杨森的OTC产品并入独资企业强生制药也是一种战略选择。”业界人士分析。

  提起西安杨森绝对绕不开第六任总裁庄祥兴,其1991年受聘强生被派到西安杨森担任副总裁,1997年升任总裁,2003年受命调回强生美国总部。由于其掌管时期长、业绩突出、团队稳定,得以让“鹰、雁、河狸”的独特文化形成。



阅读完标题为(西安杨森被整合:曾屡次想将上海强生纳入旗下)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