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重视养老基金治理的基础性作用

2013-09-19 19:28 来源:网络 浏览:

提高养老基金的长期收益水平,不仅需要完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良好投资环境,而且更需要健全包括投资管理制度在内的基金治理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并调动个人加入养老计划的积极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偏向积累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均采用部分积累制模式,企业年金则采用完全积累制模式。积累性养老计划的待遇水平由基金积累规模决定,而基金积累规模对于基金长期回报率非常敏感,长期收益水平的高低是积累性养老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养老基金的长期回报率还关系到我国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如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的长期回报稳定较好,能够提供较高的退休福利,基础养老金的支出压力就将相应降低。相反,如果上述积累性基金的长期回报差,那么提供养老保障的压力将集中于由政府兜底的基础养老金,公共养老金支出将成为财政的重负。提高养老基金的长期收益水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不仅需要完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良好投资环境,而且更需要健全包括投资管理制度在内的基金治理。

养老基金治理的内容和责任主体

大体上,养老基金治理可以概括为养老基金为了完成自身使命而设计的权利和义务安排,包括管理和运营基金过程中涉及的决策和监督制度、基金投资管理流程、信息披露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涉及一系列权利和责任安排。例如,谁是基金管理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承担哪些职责?如何选择受托人理事会的成员?如何区分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养老基金投资运营中承受多大的风险?谁制定基金投资的重要决策?等等。这些安排对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十分重要,否则,权利与责任、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就会扭曲决策机制,从而给养老基金投资带来长期负面影响。例如,对于待遇确定型养老基金来说,受益人是退休职工,但是风险承担者是设立养老计划的企业或者政府。由于受益人不承担投资风险,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倾向于支持获取高收益的措施,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基金投资采取不谨慎的激进策略,而在投资失败后将弥补基金不足的责任转嫁给企业或者政府。而对于缴费确定型养老基金而言,作为缴费人的企业和职工承担投资风险,当投资业绩不好等原因导致基金收支失衡而需要提高缴费率或者降低待遇水平时,后果只能由缴费人承担,这类养老基金就会要求受托人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避免政府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过度干预。

养老基金治理的基本原则是风险的承受者应明确界定承担风险的限度,同时也享有承担风险获得的回报。换句话说,谁承担投资风险,谁就应该决定养老基金的风险取向,并决定如何在承担风险、力求回报和执行战略中反映出这样的风险取向。按照这个基本原则,养老基金治理通常会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

明确养老基金的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包括养老待遇的替代率、长期收益率目标和最大风险水平等,这是衡量受托人是否履行了应尽职责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中短期投资目标和风险政策的基础。

确认、任命和终止养老基金受托人。养老基金受托人既可以是由相关利益的代表组成的基金理事会,也可以是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等法人机构。受托人在养老基金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也是基金治理的责任主体。

基金理事会的构成。受托人负责制定基金的重要决策。当受托人是基金理事会时,受托人职责要求理事会成员具有较高的投资决策能力。基金理事会构成包括选择和任命受托人理事会成员的程序、理事会成员的任职条件(对理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投资经验、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理事会成员的职责等。高素质的理事会成员能够提高投资决策的专业化水平,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受托人职责。一般来说,受托人职责包括决定基金投资的战略方向、批准业务计划和投资政策、聘用高级管理人员、决定内部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确定基金的风险额度、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受托人在拥有独立投资决策权的同时,须明确应承担的责任。

职责分配。养老基金管理过程涉及受托人、执行机构、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等多种角色,需要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以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西方国家养老基金的投资决策职责和执行职责通常是分离的,受托人负责战略层面的基金管理并监督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投资运营业务,执行机构对受托人负责,为受托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公开透明有利于外部力量的有效监督,也有利于受托人得到利益相关人的信任。

受托人是基金治理的责任主体,对基金决策、投资运营、监督负有最终责任。尽管受托人通常会把一系列的运营事务委派给执行机构或者外部专业机构,但是受托人仍需对所有的管理活动负责,从制定投资目标、战略资产配置、设立投资基准到评估投资业绩、监督投资过程和控制管理成本。

养老基金治理的最佳实践

发达国家有较丰富的养老基金管理经验,普遍认为基金治理与投资绩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良好的基金治理有助于提高养老基金的长期业绩,而治理不健全则可能导致基金投资管理无人负责。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养老基金的治理缺陷。面对危机期间金融市场出现的极端负面事件,有的养老基金不能及时调动资源应对危机,对市场的急剧变化不能及时作出反应或者不能正确地作出反应。金融危机还凸显外部投资管理人的治理风险,危机中外部投资管理人的不当行为加重了养老基金的投资损失,提醒养老基金需要加强对委托投资过程的监督。

针对养老基金治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海外养老基金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将委任一个从个体到整体都负责任的基金理事会作为良好治理的起点,明确理事会成员的任免程序和条件,重视理事会成员的专业能力,要求理事会成员具备较高水平的金融知识、法律知识、投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二是加强监督,养老基金受托人可以将部分职责委托给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等外部专业机构,但必须对代理人的行为密切监督。三是要求提高雇员的专业能力,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业务,要求高级管理人员乃至一般员工均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四是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受托于公众,需要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以赢得公众的信任。

2007年,养老金管理咨询机构韬睿惠悦(Towers Watson)通过研究全球范围内业绩优秀的10家机构投资者,总结出基金治理最佳实践的六个核心因素。这些因素受到海外养老基金的普遍重视,有的养老基金将其作为完善基金治理的目标要求。较高治理水平的六个核心因素分别是:目标明晰——养老基金受托人有清晰的目标,充分认识到承担的受托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抓住有利时机——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管理养老基金的能力要求,经过合理预算获得投资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领导力——基金理事会或者投资委员会具有出色的领导力,投资委员会主席在决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坚定的投资理念——坚定的投资理念得到整个基金体系的全力支持,投资理念贯穿于整个投资流程;科学的风险预算框架——将与目标一致的风险预算作为参考,并引入精确的系统风险回报和超额回报数据,构建投资流程框架;优秀的专业团队——有效利用投资管理人,建立科学的投资管理人评选标准,选择优秀机构担任投资管理人,以明确的指令和目标进行管理,使投资管理人与养老基金目标一致。

重视基金治理 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水平



阅读完标题为(重视养老基金治理的基础性作用)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