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
虽然出了太阳,但早冬的风还是凉凉的,正在凉水河卖力清淤的大学生志愿者张恒晔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今天上午,全市11个区县重点河道开展清淤劳动,市政府相关委办局职工及志愿者、驻京部队、市民代表等4000多人参加。
张恒晔是外交学院大二的学生,也是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今天这次志愿劳动不算是最艰苦的,却是体力消耗最大的一次。在南四环凉水河清淤现场,从大红门闸到肖村桥1.3公里的河道上,400多来自不同单位的职工、驻京部队、志愿者和市民代表被分配在不同区域。
在400米河道的区域内,张恒晔所在的志愿者联合会团队要完成平整淤泥土地和整理护坡的工作,从早上9点多就开始举着七八斤重的铁锹不停地铲土、平整。张恒晔虽然只穿了两件线衣,但汗珠还是不停地往外冒。“看着挺好做,实际却需要耐心和体力。”黑色的淤泥散发着淡淡的臭味,踩一脚,泥沙直往鞋里钻,张恒晔和志愿者们顾不上这些。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凉水河存在污水直排12处,日排污水20万吨,河道违建14处,河道内存在的渣土垃圾和淤泥,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影响景观环境。现场施工监理刘满旗说,凉水河清淤工作预计12月15日全部完成,清淤期间,60米宽的河道被一分为二,通过围堰将河水导流后再分批施工清淤,最终河床将被降低60厘米的高度,并在1.3米的护坡上种植水生植物。刘满旗记得,这条河道上一次清淤还是2005年。
截污治污、河道清淤、拆除违建……记者上午从市水务局获悉,本市正式启动首都生态文明水务工程建设,重点开展城市河道清淤、中小河道治理、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再生水厂建设改造工程、雨洪调蓄工程建设以及雨水泵站改造六类工程建设。凉水河与清河是本市“一南一北”两条主要的行洪排水河道,通过今冬明春的重点治理,这两条河道水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其中,凉水河滨水绿道将与沿线的福海公园、南四环路绿带、丽泽商务区、金中都水关遗址、石榴庄公园等连接,在京南形成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
除了凉水河,今天全市4000多水务职工、市民代表和志愿者还在海淀区黑泉路排水沟、房山小清河、昌平温榆河、怀柔沙河等11个区县的重点河道同步清淤劳动。
本报记者 叶晓彦 J224 白继开摄 J213
数字
治水
11条中心河道 → 清淤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城市河湖包括昆玉河、护城河、通惠河等13条123公里河道,承担着市区主要行洪排水、水环境景观任务。近年来,大量施工渣土和污水随降雨进入河道,特别是去年“7·21”之后,河道淤积加重,不仅影响行洪,而且底泥含有的污染物是河道周边“脏、乱、臭”的主要原因。经调查,现状河道淤积0.3米以上的有11条89公里,包括通惠河、永定河引水渠、南护城河等,今冬本市利用枯水季节对这11条河段进行彻底清淤,计划清除淤泥66万立方米,恢复河道防洪排水能力,形成滨水绿道,服务市民生活。
5座再生水厂 → 开工
在今冬会战中,本市将建设槐房、北苑、清河第二、定福庄、高安屯等5座再生水厂,近期将陆续开工。其中槐房、北苑两座为地下式再生水厂,清河第二、定福庄、高安屯3座为全封闭式再生水厂。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式再生水厂将建筑、水面、植物、道路、景观墙结合在一起,地上建设为湿地和绿地,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设施全部“藏”在地下,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将有效解决污水问题。5座再生水厂将于2015年底建设完成,新增生产能力158万吨/日。再生水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水质四类标准。
23座下凹式立交桥 → 改造
去年“7·21”后,本市启动了三环路内和重点地区20座雨水泵站升级改造工程。今年汛期,20座泵站所在桥区未发生积水。明年本市将再启动23座下凹式立交桥积水整治,新增抽升能力13万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3.2万立方米,其中16座泵站排水直接入中小河道,使桥区防洪标准从1至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
72条中小河道 → 治理
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去年“7·21”水毁的凉水河、永引渠、南护城河等7条河道今年汛前已全部修复;13座小水库在除险加固的同时注重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确保防汛安全。目前,本市将启动72条段50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今冬计划实施29条225公里。同时,部分新城地区将实现水流动起来、循环起来,形成循环水系,实现林水相依,治河与绿化结合,防洪与生态兼顾,治污与湿地统筹,改善河道周边生态环境。
620万立方米调蓄池 → 开建
今冬开始实施的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是为解决洪水不下泄入城,确保中心城的防洪安全,是北京“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城市防洪体系中——西蓄防洪中的重要部分。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将新建分洪闸1座、分洪暗涵4公里、污水截流14处。最终将形成一个620万立方米的调蓄池,可拦截西部地区27平方公里的洪水;工程还具备存蓄南水北调来水条件,既可防洪减灾,又可调蓄水量回补西部地区地下水。明年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具备滞蓄条件。
10亿立方“南水” → 接收
据介绍,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东干渠工程、南干渠工程、亦庄调节池、团城湖调节池、郭公庄水厂和第十水厂等工程正在顺利建设当中,任务完成后本市将具备接纳年调水10亿立方米的能力。明年春季,京石段工程将暂停输水进行检修及验收,届时需切换密云水库水源向城区供水。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市南水北调办将开展“大干一百天保通水”的百日劳动竞赛,确保明年汛后南水北调来水“调得进、用得上”。本报记者 叶晓彦 J224
阅读完标题为(北京启动生态文明水务工程建设 4千市民挥锹清淤泥)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