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幼升小、小升初政策会有哪些变化?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意见》于今天下午正式发布。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入学工作意见发布提前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今年家有孩子参加“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长将有更长的时间了解政策、做好准备。 据目前了解,今年《意见》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体现为强调区县教委的主责、进一步完善去年入学办法、民办校和寄宿制提前招生等。这其中,特长生招生项目内容有所变化,将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 “免试、就近”将继续成为今年入学的主渠道,就近入学已成为首都义务教育新常态。而去年形成的“北京教育新地图”今年还将“升级”,今年初中校的优质教育均衡将加快脚步。 政策变化 特长生 “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 总比例不变向传统文化倾斜 ■比例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特长生招生的总比例不会变化,各区县招收特长生比例不得超过2014年。 ■项目 特长生招生项目也不会有增加或减少。但市教委要求各区县的招生名额向民乐、书法、剪纸等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倾斜。具体的倾斜政策由区县制定。 ■报名 教委要求各区县要降低特长生报名门槛,把申请资质降到最低,做到“机会平等”,让更多有兴趣、有特长的孩子都有机会参加特长招生。 ■录取 但在特长生录取方面,选择标准会更加严格。今年市教委将组织评审专家、人大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人士组成的督察组,到各区县考试现场进行督察,招考信息和录取名单也将全程公示。 非京籍学生 “各区县政府按照北京市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指导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 “五证”细则由各区县制定 按照市教委的要求,需要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家长需要提供“五证”。这“五证”分别是: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 近两年部分非京籍学生集中的区县在“五证”的基础上会有一些细则要求。2015年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意见”提出:来京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在持有“五证”的前提下,各区县对于家长缴纳社保年限等方面的认定将做进一步细化。《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 招生时间 “明确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中完成招生工作时间。” 民办校、寄宿校纳入提前招生 在今年的入学工作时间表中,北京对各区县入学工作开展提出统一时间进度要求,同时明确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中完成招生工作时间,确保各区县在此时间节点后做好本区学生入学工作,避免影响整体入学秩序。 也就是说,往年在春节前后就陆续开始的民办校入学测试今年不能那么早就开始了,小学和初中的入学工作都要按市教委的统一时间表进行。据了解,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将从5月1日正式启动,所有的招生工作都要在5月之后再进行。 教育布局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 “教育新地图”今年再升级 去年,各区县通过完善学区制,组建教育集团、集群、协作区、联盟等方式优化区域资源,描绘了一幅幅以公平、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在去年各区县诸多小学重组、共享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市教委再提出“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9年学”的目标。今年将有更多初中实现“横向联合”。业内人士分析:在小学优质资源均衡后,扩大初中优质资源势必成为大趋势,因为享受了优质小学教育的大批学生需要教育系统必须准备好优质中学资源。 2015年,本市将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构建起贯通学段的立体通道,让学生不出片区,在家门口的好学校完成9年乃至12年的学业,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无缝培养链”。这就要求各区县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招生政策、培养方案甚至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目标。 政策强化 入学信息继续网上采集 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取消共建生、压缩推优和特长生比例、采用入学服务系统、严格划片入学等,构成了“史上最严”入学新政。 去年市教委首次正式采用的入学服务系统效果显著。所有信息的采集和校验都在系统内完成,如果信息不符合就近入学的要求,作假或不实,不仅系统通不过,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家庭的信誉度。 北京市教委统计表明,2014年全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为92.26%,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7.64%,比上年均有所提高。新的入学规则让本市就近入学比例大幅度提高,也让更多学生省去了车马劳顿,能够在家门口上学。 201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政策,坚持和延续2014年已有政策,进一步强化就近入学,堵住无序择校的漏洞。今年继续使用网上入学信息采集系统,适龄儿童监护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网进行“学龄人口信息采集”,携带网上打印的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和区县教委要求的证明、证件按时参加现场信息审核。 今年的网上信息采集工作将在5月1日启动。 政策答疑 中考仍可跨区报考 义务教育阶段培养链条的形成,会使一些家长担心“六岁入学的选择就确定了12年的教育轨迹”,从而会使家长们加剧“择区”的冲动。但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各区县的改革趋势看,不论是小学的优质资源均衡还是小学加初中的9年一贯制,都遵循着“强弱联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家长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确定从小到大一贯“牛校”、任何学段都“拔尖”的路径。这样的现实会让家长们回归理智,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特点,选择更加适合孩子的入学地点。 另据了解,此前关于“锁区”(中考不许跨区报考)的传闻如今市教委证实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在中考时仍然有跨区报考名额。 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意见》来看,“全面服务学生”将成为今年的主旋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为每一名学生成长成材服务——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相信改革的成果也必将惠及学生。本报记者 李莉 J063 2015入学路径 继续使用网上入学信息采集系统。 进一步强化就近入学。 适龄儿童监护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网进行“学龄人口信息采集”。 携带网上打印的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和区县教委要求的证明、证件按时参加现场信息审核。 阅读完标题为(今年特长生项目偏向传统文化)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