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硕)十多个门墩排成一列,加上胡同里曾经遍布现在却难以见到的石磨盘、石碾子、拴马石、石锁,胡同口这一景经常吸引着路人和游客们驻足。不过,这些门墩的主人雷先生却叮嘱记者不要写出具体位置:“因为总有贼惦记这些东西,打算偷走。” 这些老北京的石制物件儿,摆在什刹海附近的一条胡同口拐角处不起眼的花池子里。老门墩早已斑驳,上面雕刻的花鸟、八仙,有的已经难以辨认痕迹。 这些石制物件旁,还摆着一张小凉椅供游人休息。邻居们正聊着,主人雷先生骑车遛弯回家来到了这里。“我也是老北京人,爱好收藏些东西。看见拆迁的门墩,没人要的我就捡回来,有人要的我就给钱买回来。这里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雷先生说,他今年59岁,年轻时曾插过队,后来又当了兵,复员后在80年代中期下海,如今又有了自己的公司,做着生意。 做生意的收入不错,雷先生开始了收藏,看着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把目光放在了当时拆迁空地无人照看、随处抛弃的门墩上。“早先都是捡来的,有的破损太严重,只剩下单个不成对的了。”经常研究这些老门墩,对于老门墩的讲究和说道,雷先生都能讲出不少。2008年开始,雷先生把一些门墩摆在门口,成了胡同里的一景。“只可惜这门墩摆在这里,开始的时候被贼偷过。”曾经不值钱的老破门墩,逐渐也变成了部分收藏家和老北京爱好者眼中的珍品,难免遭贼惦记。经历过几次丢失之后,雷先生把部分物件直接用胶粘在了水泥花池子上。看见有人参观,还有外国人照相,雷先生很骄傲。他表示,很欢迎老北京爱好者、游客们前来参观,可惜的是,雷先生叮嘱记者:“别把我的具体住址写出来,我怕门墩再被贼偷走啊。”文并摄 J233 阅读完标题为(无奈之举!既怕贼偷又怕贼惦记)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