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北京 > 正文

工业大院挤进4000房客

2014-07-15 09:19 来源:网络 浏览:
小辛庄工业大院内,一家企业门前挂着醒目的房屋租赁招牌。 薄璐摄 本报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薄璐 明明是工业大院,触目所及却全是“出租公寓”。昨天,记者来到昌平东小口

小辛庄工业大院内,一家企业门前挂着醒目的房屋租赁招牌。 薄璐摄

  本报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薄璐

  明明是工业大院,触目所及却全是“出租公寓”。昨天,记者来到昌平东小口镇小辛庄工业大院,被眼前密密麻麻的出租房给“震”住了。这个占地130多亩的工业园区,现在成了4000多流动人口的聚居地。

  工业大院变出租大院,小辛庄不是个例,经调查,昌平区有26处工业大院存在同样现象。日前,昌平区政府针对工业大院的专项整治已经展开,预计在两年内完成聚居人口的疏散。

  厂子里冒出“出租公寓”

  走进小辛庄工业大院,主路两边,一片片高低错落的楼房,是各工厂的办公和生产区。不过与别处不同,这里很多工厂的大门入口处都挂着“院内房屋出租”的醒目招牌。

  记者来到一家名叫北京新潮厨房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门前,以租客的身份拨通了门上的招租电话。女老板在电话中招呼记者,进门,穿过厂房,走到头儿就是租房的地方,她在里面等着。

  在穿过厂区大院的途中,记者看到,一些生产厨房设备的半成品无序地堆放在厂房门口,无人看管,从敞开的大门向里看,空旷而安静,也没有铁器加工的声音。

  穿行了近百米,记者找到了所谓的“出租公寓”。两大排砖房由原来的厂房改建而成,之间相隔不到三米。每排砖房各三层高、100多米长,每隔一米就有一个房门。各楼层横空悬挂着的衣服纵横交错,很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楼。

  女老板告诉记者,这片出租房大约有100多间,小的15平方米,大的八九十平方米,价格在350元到1000多元不等,屋子都没有空调,完全靠开窗开门通风,但有很多人愿意选择在这里租房,“毕竟交通方便,房租也便宜”。

  从工业大院的“公寓楼”出来,步行两三百米到村口,每隔几分钟,就有478路公交车从这里经过。“直达霍营、天通苑地铁站,住这儿的基本都坐这趟车上下班,早晨坐车都挤不上去。”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经营不善租房度日

  记者了解到,小辛庄村户籍人口仅936人,但一个工业大院现在聚居的流动人口已达4000多人。

  好好一个工业大院,怎么就变成了出租大院了呢?

  小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玉祥告诉记者,小辛庄工业大院建成于2000年,相继引进了物流运输、风机制造、厨具销售、汽车配套修理等10家企业。过去10多年,工业大院一直是村集体的稳定收入来源,同时还带动了一部分村民就业。

  “这几年,土地租金涨了,再加上经营效益有好有坏,有的企业扛不住了,开始向外租房填补资金空缺。”张玉祥介绍,2012年、2013年,工业大院里的租客明显增多。10家企业里有6家都在招租,现在工业大院里居住的人口,90%都是在别处上班的流动人口。

  人一多,安全就是个问题。“好些房间,做饭的煤气炉和床紧挨着,你说揪心不揪心?”张玉祥表情很沉重。

  疏散租客清退低端项目

  “厂房变民房出租,这实际上是擅自改变了用房性质。安全隐患也是个问题。”张玉祥说,今年下半年,昌平启动对工业大院的整治,类似于小辛庄这样将厂房变民房出租的大院是整治的重点。区经信委牵头,联合街镇、社区(村),对工业大院入驻企业的负责人进行约谈,开展清理整治。

  小辛庄工业大院已经疏散了300多人,按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还要疏散1000多名租客。

  “现在村里也在清理租赁合同,有招租行为的,合同到期就不再续签了。”张玉祥说,区里最近出台了产业负面清单,再引进企业,低端项目一律不能要,并且要严格按照合同管理,绝不允许改变企业用房性质。

  整个昌平区,有26处工业大院被纳入整治重点。除了疏散租客,50家低端产业项目也将被清退。同时,工业大院内工业企业存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超标排放等问题的,将全面整治。

  昌平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大院清退出来的土地,将鼓励村集体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产收益率。



阅读完标题为(工业大院挤进4000房客)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