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24种药品“下放”社区 调研历时两年 224种药品被“集体下放”到社区,既方便了百姓,也有利于缓解大医院就医人满为患的矛盾,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这项政策说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调研工作从两年前就开始了,除了依托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硬件条件的增强外,必要的专家论证、基金安全测算、信息化管理手段等等一个也不能少。社区没药无奈回流大医院 窘境 随着社区医院的建设发展,其医疗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近年来医保出台了一系列社区就医优惠政策,百姓到社区看病的意愿不断增强,就医更加方便、负担进一步减轻。但部分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的药品,只能在大医院开药才能报销,大伙又不得不“回流”到大医院。 据了解,市人力社保局的医保药品目录分为“医院目录”和“社区目录”。前者适用于医保各级定点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报销药品2510种,又称为“大目录”;后者只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报销药品只有1211种。医保药品目录会根据国家规定定期调整。同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既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也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既要统筹考虑参保人员社区基本用药需求,还要考虑到社区卫生机构条件、技术水平、用药安全、医保基金及各方面承受能力,保障基本医疗用药需求。此外,市人力社保局还需要密切协调财政、药监、卫生等多个部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四次论证对药品逐一筛查 调研 为保障广大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便捷,自2011年8月起,市人力社保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确定的社区用药目录调整原则、内容,组织进行了社区药品目录调研工作。 针对参保人员的呼声,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张欣庆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基层社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百姓需求,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区卫生机构和参保人员意见建议。 市人力社保局对社区目录调整组成了工作小组,由局纪检监察处派人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下基层、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了社区卫生机构和医药专家的意见建议,了解社区机构和群众用药需求。 由于药品管理专业性强,市人力社保局组织专家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先后4次请大医院、社区药学专家和临床专家,特别是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对相关药品逐一筛查和论证,确定调整范围和品种。在工作期间实行封闭办公,严格工作程序,专家从医疗保险专家库内提取,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目录调整,保证了目录调整公平公正和科学合理。 原则 “下放”社区药不能“大撒把” 在保持社区药品目录相对连续与稳定的基础上,新的社区目录重点增加了治疗八类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药品,特别是大医院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像氯吡格雷这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虽然临床价格高,对医保基金承受压力大,但市人力社保局本着“将方便留给百姓,将困难留给自己”的原则,此次将其纳入社区药品目录,方便了参保人员社区就医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224种是指“药品通用名”,通俗的理解就是药品的同一种成分或配方,同一通用名下各制药企业起的药品名称并不同。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络活喜”、“立普妥”,其对应的药品通用名就是“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 “大家当然希望在社区拿到的药越多越好,但综合考虑绝不能‘大撒把’。”市人力社保局医保处处长徐仁忠告诉记者,不是所有药品都适合放入社区。比如治疗乳腺、卵巢癌等病症的化疗药物紫杉醇注射剂,虽然目前使用的范围不小,但考虑到此类药品副作用大,使用后需要医院随时监测,一旦出现反应还要进行辅助治疗,社区医院的抢救措施还无法到位,所以像化疗类药品此次并未放入社区目录。社区药品目录将根据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医治水平不断提高,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完善。 阅读完标题为(224种药品“下放”京城社区医院 调研历时两年)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