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闯了102次红灯、被罚10万多元,这两天,深圳“闯王”让人们再次聚焦交通违法告知的话题,不少市民都回想起2005年发生在北京的“杜宝良事件”。时隔多年,本市“升级”后的交通违法告知工作效果如何?连日来,记者采访多位车主发现,诸如短信提醒收不到、告知书寄错地址的现象并不罕见,更有不少“马大哈”司机直到验车才发现交通违法扣分。 【吐槽】告知提醒频出错 “要是能收到短信提醒,我怎么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狼狈。”市民贾女士不久前开车与其它车辆发生剐蹭,走保险时被告知没验车,她这才想起来去年底就应验车。等到了验车场,对方告诉她车辆违法扣分达15分,得先把违法处理完才能验车。按照规定,她将面对为期7天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通过考试后才能重新上路。 让贾女士郁闷的是,早在一年前,她就通过交管局网站定制了短信提醒服务,按说,“非现场”违法信息、车辆检验都在提醒范畴内,可是,自家车的违法信息或是验车提醒她从没收到过,倒是莫名其妙地收到了别人的验车提醒。“您的京NVUxxx车辆已于2013年9月30日超过检验有效期,请您确认涉及车辆的违法行为……到机动车检测场验车。”一开始,贾女士一看不是自家车,以为是垃圾短信,可是发信人是“12122”,短信结尾还署名“北京交管局车管所”,为保险起见,她还是打电话进行了咨询,“客服人员告诉我:如果不是你的,就不用理会,可能是系统出错了。” 李女士从1980年就住在小关北里社区,四五年前,她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信,收信人写着刘鹏。一开始,她担心是有人写错了名字,把信拆开,才发现是一封交通违法告知书。这让家里根本没买车的李女士一头雾水,她不放心,又和亲戚多次核实,确认大家都没有信里所说的违法记录。 自此,她几乎每年都能收到两三封这样的告知书,每次收到信后,她都会执著地把它退回邮局,可下次新的信还是会寄过来。“希望有关部门能好好查查刘鹏的住址,别耽误了人家的事儿。” 【体验】获取途径多效果不理想 网络平台查询、违法告知单邮寄、免费短信推送、拨打声讯电话,司机通过这些方式查询违法信息是否方便?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记者分别进行了调查和体验。 1、网络平台查询最快 打开市公安局交管局网站,在“办事大厅”板块输入车牌号和发动机号,点击查询并输入验证码后,便进入车辆违法信息页面,违法时间、地点、行为、记分、罚款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整个查询过程不超过两分钟,在所有查询方式中速度最快。只是查询时每次都需要输入车牌号、发动机号或密码,车主如果手头没拿着行驶本,记不住发动机号,就无法查询。 另外,依托交管部门的网络平台数据,目前很多软件公司也推出了违法查询软件,输入一次车辆信息后,只要启动软件就能直接刷新车辆违法信息。 2、短信订阅顺利接收成谜 同样在交管局网站的“办事大厅”板块点击“定制服务”,页面跳转至“定制服务系统”,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后登录,用户需要绑定驾驶证、车辆、邮箱、手机。在绑定信息后,还有一步十分关键,在6类车务信息后面分别打钩并点击“马上定制”,这6类信息包括“非现场”违法信息、车辆检验、机动车报废、驾驶证期满换证、驾驶员提交体检证明、驾驶证记满12分。 虽然完成定制步骤很顺利,但是多位体验过的车主都表示,从未收到过相关违法信息的短信提示。 记者拨打发送短信提示的12122进行咨询,接线员答复,相关违法告知发送的工作归交管局科信处负责,但无法提供该部门的联系电话。此外,相当一部分车主根本不知道可以订阅短信服务。 3、人户分离多书面告知难 最保险的提醒方式还是以邮寄方式送达的书面通知。但由于本市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书面送达困难很大。有人在车管所登记时使用的不是当时的住址,还有不少人是在登记之后搬家,按照登记地址同样找不到人,还有人干脆登记的是假地址和电话。常年在一线工作的民警预计,即使组织大量人力,将达到12分的违法人的违法记录用信件的方式邮寄出去,也会有近半数车主收不到。 对此,交管部门提示,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车主可及时到车管所、车管分所、交通(支)大队办证窗口,或登录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进入“机动车所有人信息登记”专栏和“机动车驾驶人信息登记”专栏,按照提示要求,输入相关信息后进入修改界面,修改个人信息后确定并提交即可。 4、声讯电话收费贵反应慢 查询违法记录也可以拨打16888122声讯电话,记者昨天体验发现,每分钟收费3元价格不低,而且等待时间长,查询效率不高。在近10分钟的通话时间内,接线员记录车辆信息就花了3分钟,由于有些字母发音相近,需要反复确认,对方依次念完3条违法信息耗时5分钟。据接线员介绍,这部声讯电话是北京宽畅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交管部门合作开通的,并不在交管部门推出的免费服务序列。 另外,司机还可以在各区县的交通执法站触摸屏上查询交通违法行为。 【专家】违法告知服务需精细化 北京律协交通管理与运输委员会律师刘辉表示,从北京杜宝良到深圳“闯王”,反映出的都是交管部门违法告知服务存在的不足。他认为,“有效的告知”不能以单方面提供了告知服务为判断标准,而应该看违法者本人是否能及时接收到违法提示,违法告知服务需要求精求细,毕竟“有效的告知和警示,能给交通违法者一个改过的机会。” 刘辉认为,不能因为执法成本高就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标准,如果邮寄告知书等传统方式执法成本高,管理部门至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确保交通参与者能够像获取天气预报等手机短信提示那样,及时了解车辆违法等信息提示。 不过,也有部分市民对那些“马大哈”车主的遭遇并不同情。市民童先生就认为,每个交通参与者都应该密切关注交通规则和驾驶行为,“自己都不上心,难道让警察叔叔天天上门通知你违法了?”驾龄不到一年的孙女士也表示,自己每周都会通过手机软件或登录网站查询违法信息,“查完了心里踏实。” 新闻内存 “杜宝良事件” 2005年,司机杜宝良在本市真武庙头条西口同一地点违反禁行规定,累计被电子眼拍摄105次,罚款10500元。“杜宝良事件”发生后,媒体和舆论质疑交管部门“只处罚不告知”,导致杜宝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同一地点反复违法。当年7月,北京市交管部门公布了进一步完善规范执法告知制度等8项措施,并于2011年推出车务信息定制服务,除了网络平台外,司机可以通过免费短信获取交通违法信息。记者 孙宏阳 阅读完标题为(短信提醒收不到 交通违法告知效果欠佳)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