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北京 > 正文

治理“城市病” 石景山向街道扩权

2014-06-13 22:35 来源:网络 浏览:
本报讯(记者左颖)针对游商、烧烤、小广告等各种“城市

  本报讯(记者左颖)针对游商、烧烤、小广告等各种“城市病”,石景山探索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成立由区领导牵头的区社会治理综合执法委员会,并对街道扩权,公安、食药、工商等7个执法部门将调派专人到街道上岗,未来城管将“整建制”下沉到街道。

  “城市管理是个大课题,涉及具有执法权的城管、工商、交通等委办局以及没有执法权的属地管理的街道。无论谁牵头整治,都意味着承担庞杂的协调工作。”石景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提出打造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并不仅仅是新挂几块牌子,而是一次体制、机制上的重新设计。

  改革中,石景山区成立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将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领域的有关部门全部纳入。工委作为综合党建部门,对领域内处级干部的使用、考核、管理行使建议权,从人事制度上约束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对组成单位、街道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具有人事任免建议权,从而为城市综合管理领域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作为城市管理最前沿的街道和社区干部,他们平时常常能够发现问题却苦于没有执法权;而有执法权的单位又常因人力单薄、覆盖面不够,导致“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次改革中特别强调要对街道进行扩权,公安、食药、安监、环保、工商、交通、消防部门将调派专人到街道上岗,并以街道为主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下周这些指挥中心将统一挂牌。按照属地管理全权、全时、全管、全责的要求,城管、公安等执法部门派专人常驻,将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同街道形成综合联动执法力量,更好地发挥出街道“地头熟”的优势,真正做到“管得着的看得见,看得见的管得好”。

  链接

  试点一周 老街恢复宁静

  一条长1380米的悠久老街,从石景山区模式口村穿过,这里成了京西最大的流动市场,游商云集、交通拥堵,周边数万百姓叫苦连连。

  店铺里归工商、街面上归城管、非法行医归医药……各种执法部门虽然经常执法,但各管一摊,难以形成合力,面对城市顽疾,常常束手无策。

  作为此次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的试点地区,石景山区由各执法部门指派专人由街道统一调配,专责模式口地区整治。城管、公安、交通等执法部门每天5点开始对模式口大街的6个进出口设卡检查,劝阻游商进入;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分别对门店和食品商户进行检查并登记;公安部门核查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情况;交通队对停放在路边的“僵尸车”进行清理。各部门共同组成的执法组则分别从大街两头向里集中清理。

  经过一周的集中治理,模式口古道目前已恢复宁静。为了防止乱象反弹,街道牵头在模式口地区设立了执法站,选派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驻,形成常态化日常巡查机制。 J170



阅读完标题为(治理“城市病” 石景山向街道扩权)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