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北京 > 正文

高考首日北京考生齐说“老规矩”

2014-06-08 04:24 来源:网络 浏览:
昨天,人大附中的外教老师在海淀区八一中学考点门前为学生鼓劲加油,祝愿他们考试顺利。本报特约摄影 李瑞林摄 本报记者 任敏 贾晓燕 昨天是高考首日,语文试卷惊喜连连。

 

  昨天,人大附中的外教老师在海淀区八一中学考点门前为学生鼓劲加油,祝愿他们考试顺利。本报特约摄影 李瑞林摄

  本报记者 任敏 贾晓燕

  昨天是高考首日,语文试卷惊喜连连。试卷“古意”十足,考查俗语、对联、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知识的题目超过50分。首次增加的微作文,考生可以写诗歌献给18岁,这是本市高考作文首次允许考生写诗歌;大作文则引自网帖,京味儿十足,让考生们一起谈谈北京的“老规矩”。两个作文,一新一古,相映成趣。

  “诗歌体”首现高考作文

  首次增加的“微作文”,考生可“三选一”,用150个字写语文学习的体会,评论高考“家长送考”现象,或是用抒情文字纪念18岁。

  令人惊喜的是,“18岁抒怀”可以写诗歌,这是高考作文首次允许写诗歌。据业内人士分析,往年高考只有一篇800字的作文,如果考生写诗歌,20字一行,也要写40行才能写满字数,别说考生很难驾驭,阅卷教师也很难评价。此次高考的微作文只要求考生写150个字,正好可以试水诗歌。

  但高考中,考生大都寻求稳妥,少有人敢于尝鲜,用诗歌致青春。昨天,记者采访了125中、165中、5中等校约30位考生发现,大多数考生选择写语文学习体会或者评论“家长送考”,只有两位考生敢于挑战“18岁抒情诗”。

  “岁月的年轮深深地铭刻出18道印痕。”东城考生刘征以这样的诗句开头。刘征受老师影响,喜欢诗歌,经常练笔,昨天他仅用了几分钟就完成了“18岁抒情诗”。

  “小时候,对世界充满好奇,十多岁时则喜欢幻想,现在到了18岁,则体悟到感恩。”另一位考生任一然则把18年的成长比作一场旅行,融入到诗句中。

  【试题点评】

  陈年年(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学生对微写作作文题可以进行选择,给了学生自主权,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扬长避短;同时打破“诗歌除外”的传统,允许在微写作中创作诗歌,给了一部分学生张扬青春、挥洒个性、抒发生命诗意的空间。

  大作文讲“规矩”京味儿十足

  今年的大作文竟引自网帖,这让不少考生和老师惊讶。虽是引自新媒体,但讲的却是“老礼儿”。大作文的材料给出“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等“老规矩”,让考生谈谈这些“老规矩”被网友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所引发的思考。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孩子们对这道京味儿十足的题一点不陌生。55中考生小孔说,从祖辈开始,家里一直都有这样的规矩,比如去别人家不准乱动东西等等。她的作文就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呼吁大家在新时代应继续弘扬传统礼仪。

  大作文向传统文化致敬,也早在高中老师的意料之中。北京二中语文组高级教师赵莲峰说,今年的大作文侧重于传统文化,此前早已告知学生。还有的老师表示,高考前都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回归,呼唤社会给予重视,语文题都在意料之中。而且,很多区县的期末、一模、二模题,甚至平时练习都有过传统文化的试题。

  【试题点评】

  何杰(北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这道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积累。

  试题致敬传统更显综合

  不仅大作文向传统致敬,整份语文试卷也“古意”十足,直接涉及传统文化的题目就超过50分。具体包括文言文阅读29分、诗歌鉴赏11分,以及基础知识中涉及的诗词、对联、俗语等。

  语文试卷开篇即是一篇阅读材料,介绍春联和对联,随后结合文章内容考查字音字形、近义词、对联等。对联是今年的新题型,材料给出上联“冬尽梅花点点”,要求考生从“春回爆竹声声”等选项中选出合适的下联。

  试卷中还新增俗语题,考查考生对“按下葫芦起了瓢”、“君子之交淡如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等俗语用法的了解程度。

  今年试题还更显综合,几道试题彼此关联的“试题组”频繁出现。甚至高考试题还考到了初中知识。

  文言文阅读篇目是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原有的古文阅读、小断句和名句默写等都融汇在此文中考查。其中的古诗词默写往年都是给上句,接下句。但今年题型有了变化,给出《偃虹堤记》的“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等语句,要求找出《岳阳楼记》中与之相关的语句,并默写出来。

  “《岳阳楼记》是初中的篇目,真没想到高考试题还有初中的内容。”一位171中学的考生说。

  试题还注重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如何写请柬,如何拒绝劝酒等进入了考题。此外,科技文阅读中,还引入“链接材料”这种新颖的形式,介绍光伏发电的知识。

  细心的考生还会发现,今年,北京语文卷一共有23道题,比往年多出3道。虽然题目数量增加,大多数考生都顺利完成,这与今年的书写量减少有关。纵观全卷,考生大约需要写1300字以上。而去年,考生书写量大概在1800字以上。

  【试题点评】

  王乃中(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语文学科专家):今年的语文试题难度有所降低,灵活性增强,语文基础扎实、应用意识强的考生会比较占优。对于下一届高考生来说,应抛弃所谓“必备素材”、“作文模板”等,站在日常应用的角度学语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应考。

  数学考试文易理难

  17时许,数学考试结束,文科考生显得很平静,理科考生则脸露愁容。

  数学试题中,有不少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设计提问,甚至考到了食品加工、篮球比赛。比如,文科数学一道选择题称加工爆米花时,开裂且不糊的颗粒数占总加工粒数的比例就是可食用率,在特定条件下,可食用率与加工时间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题目中给出具体实验数据,让考生计算最佳加工时间。

  理科数学则考查更加综合,难度不低。一位理科考生透露,选择题最后一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理解“没有一人比另一个成绩好”等逻辑关系,又考数学又考逻辑,难度较大。

  【试题点评】

  崔用亮(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研究员):今年的理科数学难度有一定上升,虽然没有繁、难、偏,试题结构比较稳定,但概率统计、解三角形、导数等问题在形式上都比较“反常规”。



阅读完标题为(高考首日北京考生齐说“老规矩”)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