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36.9℃——昨天13时57分,南郊观象台的气温定格在最高点。 今天,京城的“高烧”升级。全市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再上一个台阶,达到38℃左右。预计到本月月底之前,京城的“高烧”状态难以消退。 实况:昌平气温最高达37.6℃ 5月22日当天,京城的最高气温达到34.9℃,距离高温日35℃的标准仅一步之遥;就在前天,最高气温又达到34.2℃。 昨天,在暖气团的控制下,一大早,太阳已经发威,不到10时,最高气温突破30℃。13时57分,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定格在36.9℃。在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即为高温日。因此,京城在昨天迎来了今夏的首个高温日。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靖介绍,昨天全市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在36℃至37℃之间,其中昌平站点最高,气温达到37.6℃。今天,高温继续升级,预计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达到38℃。高温预警从原来的黄色升级至橙色。根据预警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发布黄色预警;未来24小时,日最高气温在37℃以上发布橙色预警。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月底之前,京城都将持续“高烧”状态,直到6月初一股弱冷空气打扰,最高气温才将下降至30℃上下。 中央气象台昨天也发布了首个高温黄色预警,较去年提前了20天。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今天白天,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至39℃,局地可达40℃。 分析:高温日多在六七月份 5月份就35℃以上,还升级到了橙色预警,今年夏天升温会不会太着急了?面对市民的疑问,记者了解到,虽然北京的高温日多集中在六七月份,5月出现35℃以上的气温相对较少,但也属于正常现象。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北京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南郊观象台观测到的5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8年5月14日,当天的气温极值达到38.3℃。此外,1962年、1992年、2007年和2009年的5月也都出现过35℃以上高温的情况。如果今天白天北京的最高气温突破38℃,将有可能刷新纪录。 气象专家介绍,高温日的形成一般有三个条件:首先是在暖气团的控制下,基础温度较高;其次是日照好,阳光充足;还有就是相对湿度比较低,空气干燥。此外,若再加上弱风扰动,温度就上升得更快。昨天的北京,恰恰都符合上述气象因素,所以升温也非常迅速。 此外,记者了解到,北京常年出现的35℃以上的高温日数大约是5.83天,37℃以上仅1.53天。历史上,37℃以上的高温日达到或超过7天的年份只有3年,分别是2000年的13天、1999年的9天和2005年的7天。一般情况下,北京的高温日集中在六七月份,平均一年有八九天。 释疑:手机气象软件为何跟气象台报的不一样 高温似乎早被“预言”。本周一,一些市民通过部分手机APP软件发现,北京周三、周五的预计气温为38℃,周四更是高达40℃。“真的假的?”市民对手机软件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这些数据到底从哪儿来?是否真实?对此,记者采访了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 曲晓波直言,这些手机软件发布天气预报,实际上是不合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规定,公共气象预报和灾害天气预警的发布主体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发布主体要保证预报的质量,同时要及时、适时地进行更新。而对于向公众传播天气预报的一方,必须要使用发布主体的数据。 手机APP等软件发布的38℃以及40℃的高温预报,实际上与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专业预报有2℃至3℃左右的差距,“这些数据应该是经过一些简单的模拟方法计算出来的,而没有经过本地的、有预报经验的预报人员修订。”曲晓波说,大气本身无国界,但对于某一地区的预报,必须是综合了本地的气象因素和一些特殊的地理特征之后做出的,这样才更能反映当前的大气情况。软件发布和专业发布的差距就在于前者没有结合本地气候的变化规律,没有预报经验。此外,还有一些预报的数据是从国外网站来的,也是如此。 曲晓波介绍,市民若想获得更加权威的天气预报信息,建议多关注正规的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电视台和电台,以及中国天气网、首都之窗、北京市气象局官方网站及相关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随意对公众发布天气预报是违法的,而没有注明信息来源和发布时间的天气预报信息,也不具有权威性。”曲晓波说。 阅读完标题为(36.9℃!京城昨迎首个高温日)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