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主治:湿痰阴塞,痰饮咳嗽,胸部胀满,呕吐恶心,痰饮眩悸,妊娠呕吐。 临床应用:为治疗呕吐、痰饮的常用药。 中草药半夏 1、用于止呕,取其有镇吐作用。如治由湿邪引起的呕吐,半夏的疗效更好,前人的经验亦认为“胃冷呕秽,以半夏为量佳”。临床多用于治疗以下各种呕吐: 急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往往兼有心下痞满(胃部胀闷)常配茯苓、生姜、加强健胃止呕作用,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 慢性胃炎引起的呕吐,往往兼有胃痛、嗳气、食欲不振,常配陈皮、木香、砂仁、益气汤等,方如香砂六君汤(方见砂仁项下)。 神经性呕吐,兼有神经官能症状者,常配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竹茹等。 妊娠呕吐,常配生姜、川连、党参等,方如生姜泻心肠(方见生姜项下)。用健胃和胃汤也好。 2、用于祛痰,主要用于湿痰,表现为咳嗽痰多、痰白粘稠,胸脘作闷(可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常配陈皮、茯苓等(二陈汤,方见陈皮项下),以此为基础,再随证酌加款冬、前胡、川贝等。 如为痰厥头痛,表现为咳嗽痰多,时吐清涎、头痛、畏寒,或有眩晕,常以半夏配天麻、白术、陈皮等补脾燥湿,化痰祛风,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前人的经验认为“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在这方面半夏所起的作用可能为祛痰、镇静。 附:对于急性青光眼的头痛、眼痛、恶心,有人建议可用半夏作对症治疗,因实验发现半夏有降眼压作用。 3、外用以生半夏捣烂敷疮疡肿毒,对神经末梢似有麻痹作用,能止痛。又治癣可用生半夏与醋磨汁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