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残疾少年身穿仿生假肢开球令人动容。1998年世界杯开幕式上,法国人演绎了一把可爱,穿着夸张变形的童趣服装,色彩鲜艳但没有压迫感。2006年德国世界杯,德国人不想让开幕式抢了足球的风头,因此开幕式前后只有33分钟。 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残疾少年身穿仿生假肢开球令人动容。世界杯作为世界上最高规格、最高含金量、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赛,除了精彩赛事,也有一些开幕式颇具特色,让我们驶入历史长河中,一同回眸那些闪光的时刻。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是中国球迷第一次从电视上观看到的世界杯。开幕式上,数百名身着白衣白裤的表演者将黑白相间的足球图案的氢气球放飞后,变换队形摆出了巨大的白鸽图案。随后,一名身着西班牙队服的男孩手捧足球走到中圈,一只白色和平鸽从手中的足球里跃然而出,飞向天空。 4年之后,1986年的第13届世界杯在墨西哥城阿兹特克体育场揭幕。东道主在开幕式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民族风情。然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现场广播系统突然失灵的关键时刻,数万墨西哥观众站起来齐声高唱国歌,令人动容。 1990年,意大利人上演了迄今世界杯历史上最经典的一场开幕式表演,即使经过多年依然令人回味无穷。美女、靓装,不断冲击着球迷们的视觉,这是一次将现代感和艺术魅力完美结合的开幕式表演。同时,那首《意大利之夏》也自此镌刻在球迷的心中。 1994年世界杯来到并不热衷足球的美国,好莱坞风格的开幕式上群星云集。当时发生了一个小意外,在女歌手罗斯演唱完毕后,按照彩排计划,她要在点球点上将皮球罚进球门。可到了正式演出,她面对着宽阔的球门和只是做样子的守门员,竟将球踢偏,此刻,球门突然从横梁中间裂成两半,轰然倒塌。 1998年世界杯开幕式上,法国人演绎了一把可爱,穿着夸张变形的童趣服装,色彩鲜艳但没有压迫感。在他们的嬉戏玩乐中把场地中藏在花蕊里的巨型充气足球升起,在空中散开,释放出无数个彩色气球自由飘散。 第17届世界杯开幕式于2002年5月31日上演。2300名演员共同演绎的主题为“来自东方”的开幕式文艺表演,以传统的韩国民族文化和现代高科技把那届世界杯开幕大戏装扮得流光溢彩。 2006年德国世界杯,德国人不想让开幕式抢了足球的风头,因此开幕式前后只有33分钟。尽管开幕式简短,但气氛与场面丝毫不让其他几届,开幕式的高潮无疑是170名前世界冠军的登场,尽管马拉多纳遗憾缺席,但我们还是看到了球王贝利、德国名帅福格茨,法国铁卫德塞利…… 2010年南非世界杯是世界杯第一次光临非洲大陆。曼德拉本计划亲临开幕式,但其重孙女却不幸在车祸中丧生,导致曼德拉无法出席。不过,开幕式中还是不乏曼德拉元素,南非著名歌手莫雷演唱了一首名为《希望》的歌曲,这首歌正是由曼德拉作词。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大屏幕上出现了曼德拉的头像,全场观众起立致敬。 ![]() 世界杯残疾少年开球 “阿凡达臂”震撼面世 巴西世界杯于当地时间6月12日开赛。球迷们最近惊喜地获知,在开幕式上开球的是一名装着仿生假肢的残疾少年。 在世界杯开幕式上,出于安全考虑,这位用假肢开球的残疾少年还将佩戴一顶装有传感器的帽子,假肢上还会装有红外传感器,用来感觉接触足球和“脚”落地时的力量,并将这种感觉利用振动电机回传给开球者,让踢球的感觉更为自然。 巴西世界杯于当地时间6月12日开赛。球迷们最近惊喜地获知,在开幕式上开球的是一名装着仿生假肢的残疾少年。 让一名失去双腿的残疾 人踢球,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让天方夜谭变成现实的,是巴西一项“重新行走”研究项目组的科学家们。他们研制的仿生假肢可以通过意念控制“机械骨骼套装”,进而准确地完成一系列动作。 仿生学的应用历史悠久,飞机的问世即可谓经典案例。不过,直到1960年,美国科学家斯蒂尔才正式提出完整的仿生学科概念,即通过研究和理解某种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将其运用到工程技术制造中。 10年前,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仿生手臂,帮助一位意外断臂的女士回归正常生活。2010年,美国有关部门斥资3000多万美元,打造出一款通过植入大脑的神经传感器进行控制的假肢,这个金属手臂做出的动作被精细地划分为22级,被媒体称为“阿凡达臂”。 ![]() 世界杯残疾少年开球 “阿凡达臂”震撼面世 在世界杯开幕式上亮相的这件高技术骨骼套装,融合了生物学、信息学和工程技术等多门学科。因为要让假肢动起来,首先需要将假肢上的“神经”与人体下肢残缺处的神经连接,并在使用者的头部安装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电极或植入芯片,当其检测到脑电波后,再通过无线方式将信号传输至电脑,后者则将假肢佩戴者的意念再转换为指令,进而操纵假肢完成相应动作。 事实上,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人脑内的神经元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与电脑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从而发出动作指令。他们还发现,与大脑装置相连的神经元越多,机械骨骼套装接收的信息就更为精确,完成的动作也就更加准确。 在世界杯开幕式上,出于安全考虑,这位用假肢开球的残疾少年还将佩戴一顶装有传感器的帽子,假肢上还会装有红外传感器,用来感觉接触足球和“脚”落地时的力量,并将这种感觉利用振动电机回传给开球者,让踢球的感觉更为自然。 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要真正弄清某种生物系统的运行机制,需要相当长的研究周期和各学科长期的密切合作。也正是因为其复杂性,仿生学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成本也难以控制。据巴西媒体报道,这套能够踢球的假肢造价高达8万美元左右,目前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主持“重新行走”研究项目的巴西神经科学家米格尔·尼科莱利斯认为,在世界杯开幕式上展示这套机械骨骼的意义在于,向那些严重瘫痪的患者展示功能恢复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尽管要使仿生假肢做到以假乱真,真正达到与人体器官的同等功能,还需要更长期的探索,但我们还是期待尼科莱利斯的预言能够实现。或许未来某一天,这种仿生假肢可以大量生产,那些不得不依靠轮椅的残疾人可以因此重新站立、迈开双腿。 阅读完标题为(残疾少年开球点亮巴西世界杯开幕式 失去双腿的残疾人也能踢球)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