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私募吹响进军公募号角

2013-10-19 17:04 来源:网络 浏览:

  每经记者 宋戈

  2013年对中国私募而言尤其值得隆重一书。6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实施,私募基金被纳入法律监管范畴,新增的第十章共10条规范对象即为非公开募集基金。至此,私募在中国终于取得“合法身份”,成为了“正规军”。资产管理行业“私奔公”的前奏似乎已然唱响。

  根据规定,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必须满足:具有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最近3年管理的证券类产品业绩良好;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健全,风险管理有效;最近3年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稳健;实缴资本或者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3年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年均不低于20亿元这些条件。

  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 “身份认证”,阳光私募终于见到了“阳光”,以后可以作为独立机构发行基金产品。虽然业内普遍认同放开公募业务是个机遇,但是也有部分人士表达了对此的担忧。有私募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募与私募对于客户定位截然不同,私募一直面对的都是大资金客户,若转而去面对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公募业务,肯定会不习惯。”

  事实上,相对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缺乏有实力的股东背景,起点较低,资本劣势明显等。但私募的优点就是机动灵活,来自监管层、股东层面的框架约束较少,且私募基金产品面临的投资者数量通常更少,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协调更为便利,进而有利于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和特色。

  让人欣慰的是,“私转公”已经有了吃头啖汤的先行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星石投资在其官网的组织架构图中新加上了“公募业务部(筹)”这一分支,这是首家明确表示将开展此类业务的私募基金公司。另外,景林资产管理公司也在开始招募公募业务人员;而深圳金中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有此意向。



阅读完标题为(私募吹响进军公募号角)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