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的王旭明,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仍然对他在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期间的言行举止印象深刻。从2003年到2008年,王旭明做了五年的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的记者采访。作为当时国内比较有个性的发言人之一,他在任时的表现获得过赞扬,也饱受过争论。例如“中国教育成功论”、“教育满意论”、“媒体无知论”,这些言论经常把他由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面对着各种非议,王旭明仍然在不断的寻求发言人这个角色的创新,比如2007年,他在有关领导提议下,把新闻发布会现场搬到了田间地头,而除了最普通的新闻发布会外,他还组织新闻采访团到一线采访,举行新闻吹风会,做访谈节目,请网站直播新闻发布会。 王旭明 时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我自己在自己的工作实践当中,确确实实感受到我们党和政府有许多好的政策,但是这些好的政策实实在在地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文件中,停留在会议里,停留在上下级的传达程序上面。真正要进入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我觉得可能还要有相当的一批人专门来做这个工作。 解说: 把政府的政策切实的传播出去,把政府的声音及时的告知给公众,这是一个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最根本的职责。1982年3月26号,没有专门进行新闻发布的场地,70、80位中外记者就围着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进行了五分钟的发布,而这次被认为是新中国首次有新闻发言人主持的会议。一直到2003年,一场“非典”,使得政府信息的及时披露成了刻不容缓的需求,那一年也成了中国新闻发布工作的转折之年。 王国庆 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原来我们很难,要请一个部委的负责同志来开发布会,打电话、去函,有的时候是求。但是“非典”完了以后逐渐发生了变化,不是我们去求,有很多情况是回过来了,要求我们开发布会。 解说: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对外公布了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迈上的新台阶。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同时,教育部、公安部、卫生部率先进行新闻发言人定点、定时、自主发布新闻,在过去十年里,这个制度已经进入了很多部门的常态化运行体系。 白岩松: 接下来我要连线王旭明。不过在连线王旭明之前,我要先说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王勇平。其实透过王勇平在新闻发布制度方面的一个探索,以及后来动车事故之后那个被饱受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包括我在节目当中也是批评,比如说他说“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高铁技术是先进的”等等,当时我们的节目都在批评他。可是我一再要去强调,他就是在一个不该去他开新闻发布会的场所开了他的新闻发布会,准备不足,也说明了我们整个新闻发布的配套制度还并不成熟。当时这样一个国人关注的灾难性的事件,起码应该是当时的铁道部部长或者副部长去开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但是躲了,然后把王勇平在几乎没太准备的情况下推到发布会的现场,而他又不知道决策和背后很多道道,因此只能在那说、说、说。回头一看,应该对王勇平那一瞬间的那种勇气要赞叹,说的内容要坚决批评,一个事是要分成两个层面的。但是他为新闻发布的制度也是做出了相当多的贡献。我想王旭明也会有这种感触。开个玩笑,王旭明作为语文出版社社长,今天晚上其实应该看本台的节目汉语听写大会,但是我想他心里更牵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前进。王旭明你好。看到了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我在想,你格外看重的是什么?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王旭明: 心情特别高兴,特别看重的就是你刚才所说的话,十年以后的再出发,或者说十年以后再加油都可以吧。我觉得这个文件和过去我们所读的文件,类似这样的文件相比,还是很有新意的,比如说在微博上的发布有要求,比如说有很多刚性的要求,要求部门的负责人一个月至少要一次发布会,发言人一个季度至少要有一次等等,很刚性的要求。但是所有的要求我们注意到都没有离开一个核心,就是新闻发言人为核心的新闻发布制度。 白岩松: 旭明,肯定我们会觉得不过瘾,我不知道你的感受,一个季度新闻发言人开一次,我认为可能是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和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发言人,应该一个月开一次,您怎么看待起步可能离我们的期待还有距离? 王旭明: 应该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离我的期待。因为我觉得新闻发言人应该随时开,说起来,一个月开三次、五次也不多,但是现在这样的刚性要求毕竟还是第一次提出来,所以我也觉得很欣慰,当然远远不够,你说的很对。 白岩松: 旭明,你怎么看待蔡名照特别谈到的今后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发展要走入法制化的轨道? 王旭明: 这个说的是对的,发言人发不发言,怎么发言,不是个人的爱好,不是部门愿不愿意,也不是政府的要求,而是法的要求,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法,因为现在还是一个信息公开条例,是个规定。一旦法的出台,我觉得让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法制化,成为了真正的可能。 白岩松: 阅读完标题为(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历程回顾:不敢说系一大问题(2))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