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困境突围 浮动费率基金渐次涌现

2013-10-16 08:30 来源:网络 浏览:

  □本报记者 田露

  华安基金[微博]将于10月16日起发行的华安年年红定期开放债基为一只浮动率产品,其在管理收取上引入了“支点浮动费率”机制,将通过管理费“双向浮动、对称提取”的收费结构安排,实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捆绑。

  实际上,自今年5月公募基金在“浮动管理费率”上破冰以来,迄今为止,浮动费率基金在褒贬不一的舆论声中,已渐次涌现。在华安年年红定期开放债基之前,市场上已成立了6只采用浮动管理费率的基金,募集总规模达到88.97亿份,显示了投资者对这种创新收费模式的认可。

  规模困境促格局调整

  事实上,近几年公募基金发行困难、保有基金规模困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仅许多公司的市场部门负责人为此焦头烂额,公司总经理也往往在此方面费心不少。基金资产规模意味着基金公司利润来源,没有规模的增长,即使在产品创新、专户业务等方面耕耘再多,基金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仍然承受不小的压力。

  “浮动费率产品的出现,部分是竞争加剧的结果,不光是行业内部的竞争,整个资产管理行业都在激战、抢食地盘。私募、保险和券商可以发行公募基金,而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也在挑战着公募基金原有的客户群。许多产品都在强调为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提供绝对收益,但是公募基金传统上是做相对收益的,即使是固定收益产品,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也有可能发生亏损。在业绩不好的情况下,如果还继续收取恒定的管理费率,那么有一些投资者无奈之下,就只有选择‘以脚投资’,一走了之。一味固守以前的利益格局,对基金公司是有损失的。”一位基金公司的营销部门总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样说道。

  作为首批推出浮动费率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富国、诺安、中欧等基金公司于今年夏天相继推出执行浮动管理费率的基金,打破了在基金业维持15年之久的固定管理费率制度,富国发行的是目标收益一年期债券基金、诺安发行的是稳固收益一年期定期债基,而中欧成长优选回报则是一只开放式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也是业内诞生的首只浮动费率权益类产品。

  收益决定管理费率

  据了解,华安基金即将发行的这只浮动费率产品为一只纯债产品,其基准管理费为0.7%,当产品复权净值增长率超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20%时,将上调管理费,上限为基准管理费率的120%;当产品复权净值增长率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时,则下调管理费,下限为基准管理费率的80%。也就是说,华安基金向这只基金持有人所收取的管理费,将随着基金的收益而变动,不再是“旱涝保收”模式,这将更加考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而一些业内人士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管理费率的变动或催生基金经理行为模式的变化。

  “在考核相对排名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不可能将持有人的利益自始至终地放在第一位。打个比方,某一时期的债市形势特别好,许多债券基金通过加大杠杆,基金净值上得很快,如果在这个时候不跟风加杠杆,收益排名会很难看,但可能会避免市场狂热之后的急剧调整风险,这样就不会导致基金收益的波动过大。但在以往的机制之下,基金经理可能难以坚持这样的选择。”上述人士分析道。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向记者表示,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基金打新或参与定增时更趋谨慎理性,也可能将是浮动费率衍生下的行为。因为毕竟基金公司所收取的管理费率乃至基金经理的年终奖金,都与相关基金的投资收益实实在在地对应起来。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分析报告(2012年度)》显示,有57%的被调查者偏好浮动费率,占被调查者的大多数,只有24%的投资者表示偏好固定费率,另有1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于基金收费费率方式没有特别偏好。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和中国证券报记者交流时表示,公募基金在“浮动费率”这一块现在口子开得还不是很大,但今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产品采纳这一方式。

  “再好的营销,如果不能为投资者提供真正的利益,都是无用的。换句话说,利益共享可能是最能打动人的营销方式。”这位人士说。



阅读完标题为(困境突围 浮动费率基金渐次涌现)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