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李特伦:用生命在走群众路线的好干部

2013-09-30 23:41 来源:网络 浏览:

——追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李特伦

广西新闻网记者 凌聪  通讯员 高久江

久闻德保县,知晓李特伦。

很多人认识百色德保,是从矮马开始的。德保矮马是当地农民的忠实朋友和好帮手,其因矮、性情温和、适应性强、耐渴耐劳而闻名壮乡。

这一次,德保县的名字再次在壮乡被网络、电视、报纸频繁提起,是因为一位任劳任怨的组工干部——李特伦。

李特伦从事组织工作十余年,2011年在德保县任组织部长期间,被确诊患上肺癌,而后仍坚持在岗位上工作,于2012年7月10日病逝,年仅42岁。2013年2月16日,自治区党委追授李特伦同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每逢佳节倍思亲,2013年中秋,德保的月亮看不出悲喜,可是熟悉李特伦的人,想起这位已逝的“亲人”时,都泪流满面。如果眼泪落地弹出的是一个个音符,那么群众为李特伦奏起的挽歌为何久久不能停?这里边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任人唯贤 横眉冷对“行贿款”

“吃百姓饭,穿百姓衣,不要把百姓欺,我们也是百姓;得一官不喜,失一官不辱,莫嫌一官小,地方全靠一官。”——摘自李特伦日记

作为德保县组织部长,李特伦手握全县干部的人事权,但他始终坚持用人唯贤的原则,并经常告诫家人:“我们穷点、苦点不怕,怕的是收了人家东西,昧了良心,上愧对组织,下愧对‘饭碗’。”曾经,一名乡镇干部意图在人事变动中官加一级,借汇报工作之名找到他,表示“只要能成事,花多少钱都行”,并放下一个装有钱的信封。“钱,我不会要;事,按政策办。”他一字一顿。

“特伦部长来之前,德保全县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的民意调查中处下游水平,而他在2011年到任后,2012年德保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已位居全市前列。”德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植固说。

面对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的不利局面,李特伦深谙“莫嫌一官小”之义。他曾说:“我是组织部长,不下乡怎么可能对干部做到心中有数?又怎么能为县委和群众选好人,用好人?”

于是,起早摸黑,谈心摸底……50多个日日夜夜,李特伦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机关单位和12个乡镇的基层单位,深入了解了全县干部的基本情况,形成了上百页的材料,并接连推出了一系列干部工作新举措: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运行模式,采取村企联建、强弱带建、行业统建等方式……

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德保县在2011年顺利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换届选举工作,得到了德保县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认可与赞赏,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的预期目的。2012年的全县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德保在自治区排位从108位升至59位,满意度测评四项指标值均有很大提升。



 下一页

第  页

关心群众 俯首甘为孺子牛

“和我共事或接触过的人,在背后评价我说‘那是个好人’,我就心满意足了。”——摘自李特伦驻村日记

“第一次看到李大哥来,我们可没抱有什么期望。”德保县隆桑镇果普村的瑶胞直言。此前,也有不少干部下来调研,大多了解完情况就走。可是李特伦来过之后,果普村的瑶胞不得不信服:他是来“真”的。

“2011年3月,李大哥自掏腰包从家乡田东县给我们送来了20多头香猪,我分到了2头母香猪,他说这是摇钱树,鼓励我好好养,遇到问题还可以打电话问畜牧局。”果普村村民何建举回忆,李特伦每次到他们家里,都要掀开他们的锅头看看他们吃得好不好,看到他们生活有困难,便建议他们养殖香猪。香猪6个月出栏,市价30多元一斤,养殖成本低,一年可以给他们带来超过万元的收入。用村民的话来说,李特伦是一个干实事的好领导。

就算已经接近生命的尽头,李特伦依旧不忘群众的冷暖。2012年3月26日,李特伦刚化疗完不久,又拖着病体来到果普村查看果普完小学生宿舍和饭堂,并嘱咐下属:“要关注农村教育,关爱农村学子,教育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与果普村的村民一样,还有很多人无比怀念李特伦的好。

“特伦部长患病后,前6次化疗结束,他都会匆匆赶回工作岗位,边咳血边工作,可是到第7次化疗结束后,他再也回不来了……”李特伦生前的同事和好友,百色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李航星每每回忆起那段经历,都泪流不止:“特伦部长太好了,但是也太傻了,为了群众他根本不珍惜自己的身体。”

化疗期间,为了替群众选出党的好干部,为了让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好,李特伦先后参加了百色市里的多个工作会议,并深入隆桑镇示下村、果普村等检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德保县组织部列出的大事记上,记者初略统计,6个月化疗期间他共抓了25件工作大事,这里边不包括一般常规事务性的工作。因为带病工作,李特伦咳出的血被很多同事看到,他们只能转过身,偷偷抹眼泪。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页

家人缅怀 斯人远去音容犹在

“老爸,人的一生有来就有走,万一有一天我顶不住了,先走了,您要想开些,家里还靠您撑着,不要给组织添麻烦。”——李特伦生前唯一一次和父亲谈起自己的病情时留下的“遗言”

因为害怕父母亲伤心难过,李特伦患重病后,基本没有和父母谈及自己的病情,他传递给大家的信息总是:我还好。

2012年7月1日,李特伦的生命还剩不到10天的时间。“那个时候,德保团县委的同志不知道他已经住院,还给他发了个短信,请他参加会议。”李特伦妻子廖伶回忆,丈夫接到短信后,立即回复说因病留医,不能参加会议,还对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知道李特伦病重住院那一刻,德保团县委书记李萍和廖伶一样心痛,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你们千万要把‘万名干部入乡驻村帮扶’活动做好做实,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果普瑶胞何福来的生活现在怎么样了?老婆,不要哭,人都是哭着来的。要走,也要笑着走吧。不要对外说我的病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母亲痛苦……”2012年7月9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李特伦双目紧闭,面色蜡黄地昏睡在病床上,艰难地挤出这最后几句话。妻子廖伶边流着眼泪边用毛巾轻轻擦拭着他虚汗淋漓的面庞,而在一旁的几位同事及亲戚流着眼泪不时拿着笔认真记着并不停地点头说:“您就安心养病,我们都记住了。”



阅读完标题为(李特伦:用生命在走群众路线的好干部)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