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黄培新在办公室处理微博上反映的交通问题。 9月初的一天里,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街道格外繁忙。这时的乌市正值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繁忙的车流从城市各处往返于博览会的主展馆,与社会车辆错综交织却井然有序地奔驰在刚刚通车的“田字路”二期上。在“田”字般阡陌的城市主干路西侧,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黄培新正坐在交警队的办公室里,看一眼路况显示屏,淡定地“刷”着微博。 这位刷微博的“黄支队”原来是北京交管局丰台支队的副支队长,两年前以援疆干部身份来到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说来与亚欧博览会有缘,黄培新初到乌鲁木齐时,正是第一届亚欧博览会召开前夕。当时的乌鲁木齐还没有“田字路”,BRT(快速公交系统)也还没开通,老百姓的出行难言便捷,刚下飞机的黄培新眉头紧锁。 为了尽快熟悉乌市的路况,人生地不熟的黄培新抓紧一切时间走大街、串巷道,用汽车和步行的方式探索这座城市的交通状况,很快就成了本地通。随着对乌鲁木齐市交通状况的不断了解,他对整座城市交通状况的调整也逐渐有了思路。BRT公交在黄培新“到岗”一周后就顺利开通,现在已经成为市民出行必不可缺的重要线路,在此基础上,黄培新从北京带来的“智能交通”思路派上了用场,他全面启用科技手段管理,在交通组织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城市交通潜力,把他亲自用脚步丈量过的巷道都利用起来,打通了城市的微循环,盘活了可利用道路。 2013年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黄培新在工作中,办公室门上贴着拒绝“走后门”的告示。 “现在我跟这儿的出租车司机差不多。”黄培新笑着告诉记者。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工作,成了黄培新在乌鲁木齐全部的重心,交警队成了黄培新的“家”,交警队的警察成了黄培新的“家人”,“家人”们每天和他一样起早贪黑地忙碌。“老黄每天上班在这里、加班在这里,下班了就推开宿舍门,还是住在这里。”“黄支队”的一名下属悄悄告诉记者,队里在乌市安排给黄培新的房子,他因为太忙,两年都没回去住过;有一个周末,黄培新因为女儿参加高考赶回北京了,警员们都以为能够放松一下了,结果第二天一早,手台里又传来了“老黄”布置工作的声音——黄培新只在家住了一夜就又赶回了乌鲁木齐。 去年春天,乌鲁木齐的“田字路”一期正式开工,黄培新也从交警支队政委被提拔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当了支队长的黄培新继续“变本加厉”地忙起了交警队那点儿事儿。为了和百姓加强沟通,黄培新安排了交警在乌鲁木齐本地的天山论坛和亚心社区实名注册,每天搜集网民对交通提出的意见和需求,然后第一时间给网民回复。“我要求他们说实话、不打官腔,老百姓的反应特别好。”黄培新说,这些工作真正把老百姓的民心拢住了。 除了传统的论坛,黄培新还瞄上了微博。原来乌鲁木齐交警支队只有一个官方微博,在黄培新的要求下,现在乌市交警各大队、各部门都有了自己的“小官微”。“刷微博”因此成了黄培新每天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哪个区的事就往哪个区反映,事情很快就能解决了”。 今年春天,新疆网的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布了《致黄培新支队长的一封信》,信里提到了对交警处罚有异议的问题。令这位网友没想到的是,黄培新很快就给她回复了长达5页的手写信件,耐心地解答了网友的问题。黄培新说,从法律解释来讲,比较正式的答复没有错,可我不想给咱市民打官腔,我想表明我们交警的态度,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这里面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 2013年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黄培新在乌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指挥交通。 为了让交警和市民更多地互相理解,黄培新还在乌鲁木齐的交警中提出了“我为人民管交通,还是我为交通管人民”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引发了乌市交警们的深刻思考,对交警的工作作风也有所提升。在“田”字路二期工程建设当中,黄培新提前“蹚”好绕行路线,画成图、拍成照片,登上报纸和网络;在高考和中考期间,交警部门制定了指示标牌还实行了道路封堵;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前,乌市交警部门特意致信司机,说明对违法停车和行车的整治与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取得了司机们的理解。 再有一年,黄培新就将结束援乌工作。在他经常光顾的网上论坛里,“黄支队别走”的帖子逐渐多了起来。其实,黄支队已经对这一年的工作有了细致的规划——交警支队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已经破土动工。“乌鲁木齐市的交通还要更“洋气”,修好的路要用科技化智能化的办法管理起来,让路少堵一些。”黄培新说:“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的心少堵一些。”(记者 岳明乐) 阅读完标题为(北京援疆交警“智”动乌鲁木齐(组图))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