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贵州黄平县工业园区发展纪实

2013-09-30 19:52 来源:网络 浏览:

贵州黄平,境内矿石富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黔东粮仓”之美誉,这片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土地,总给人以神奇的感觉。十多年前,黄平以卷烟厂为龙头的企业,是黔东南的财政支柱之一,曾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平因此一度成为黔东南乃至贵州的工业经济强县。近年来,黄平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发展主体指标分别同比增长17.6%、48.2% 、85.7%和17%。

经济指标突飞猛进的背后,是30年磨一剑的艰辛:从散弱到集聚,从强到弱,从“捡到篮子就是菜”到“挑商选资”,黄平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粗放向集约迈进的科学转变,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黄平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谋划:工业强县战略

1996年1月1日,因起点低、设备差、负债大,黄平卷烟厂正式停工停产,从此黄平工业经济滑向下坡路。事实证明,黄平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如何转型发展提振工业经济,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优势,是历届黄平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思考的核心问题。2003年,黄平县委、县人民政府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为解决产业空心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了一条发展路子——确立了以工业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提出了“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建设工业园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工业是富民之源、强县之本。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方针,把工业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头戏,按照‘总量扩张、质量上档、效益提升、就业增加’的目标要求,下狠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黄平县委书记吴克坚定地说。

工业建设,规划先行。该县立足经济、社会、生态和城乡空间的整体性,高水准规划,高品位设计工业园区,采取“一园两区” 的总体规划即黄平工业园:谷陇工业园区和槐花工业园区。主要以位于县城东南面28公里的谷陇镇1平方公里的重工业聚集区为主,以县城所在地新州镇槐花特色工业园区为补充,规划面积16.45平方公里,近期起步区3平方公里,即将形成“聚集成熟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

多年来,黄平县不断总结和探索,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一是谷陇工业区主要依托湘黔和株六复线铁路运输,谷陇工业园区按照“511”省级园区标准,定位为“铝、矾、钡”资源深加工、新能源和高铝耐火材料、磨料模具高新技术制造业及高产值钡盐系列产品精细化生产产业园区。二是槐花工业区重点依托余凯高速公路和凯里黄平机场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建设黄平县槐花工业园区,按照“511”省级园区标准,定位为以农副产品、药产品加工为重点和其它轻工业相结合的百亿元级特色轻工业园区。

思路已定,方向已明。黄平工业园区建设就像清晨朝阳正向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前进,工业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渐行渐远。

     

     

提升:建设步伐加快

吴克说,在“没有枪,没有炮,只有冲锋号”的艰难条件下,黄平工业园建设正扬起“一园两区”的风帆奋力起航赶追。

2003年至2005年,黄平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谷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谷陇工业园区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谷陇工业园区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园区建设配套文件,2003年10月,正式组建工业园区管委会;2004年6月着手启动园区3.2公里、6.5米宽四级油路次干道建设。

近年来,黄平县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在园区“七通一平”上狠下功夫,强力推进路、水、电、绿化、管网等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园区连接城镇道路与城市主干道“合二为一”规划建设,推动园区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大力推动“三化”联动、产城互动。目前,谷陇工业园区提级转型初具规模,园区内供水管网、电力设施基本完善,入驻企业达12家。下一步该县计划按照省级“511”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力争2015年实现园区“七通一平”和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形成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争取把黄平县工业园区积极申报为省级“511”培育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04年,成功引进利辉钡品有限公司、长盛冶金有限公司入驻。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00万元。2006年5月,黄平县对园区建设作了相应调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2006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工业增加值3200万元,实现利税860万元;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工业增加值5700万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工业增加值6300万元,实现利税1900万元。2009年,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工业增加值3700万元,利税900万元。

黄平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档次,把重点放在生态环保项目和高新产业上,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对项目实行“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方案,一名联系人,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跟踪服务机制,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见效。2010年谷陇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6亿元,工业增加值9600万元,实现利税2116万元;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亿元,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实现利税4300万元;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7亿元,工业增加值1.8亿元,实现利税5100万元,三年迈出了三大步。

由于谷陇工业园区成立时间早,力度大,该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黄平县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阵地。工业园区大量企业的进驻和投产,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有力地缓解了县内就业压力,大批农民进入工业园区成为工人,从农民“洗脚进城”转变为市民。2012年末园区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600人,工业园区建设对增加就业,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三农”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发展步骤上,黄平县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确立了“开发一片、建成一片”的稳步推进思路,在每个阶段把握方向,逐步推出亮点,力求有序推进。谷陇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黄平县发展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随着对龙头项目、大项目引资力度的加强,产业配套能力的增强,龙头项目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富城实业有限公司、凯迪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谷陇铭川水泥有限公司三家龙头企业大力提高配套能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群式产业正在悄然形成。



阅读完标题为(贵州黄平县工业园区发展纪实)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