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习惯“撇责任” 习惯“吹大牛” 习惯“官屁股” 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

2014-06-30 07:11 来源:网络 浏览:
对于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的基层政府部门刻意隐匿不报。 2012年12月,山西一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露,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内。5天后,长治市才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

  对于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的基层政府部门刻意隐匿不报。

  2012年12月,山西一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露,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内。5天后,长治市才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

  出了事,先辟谣,是部分政府部门的第一反应。

  2012年12月6日,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被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却回应,上述消息“纯属污蔑造谣”。次年8月,刘铁男被双开。

  最典型的就是民众频遭“限”令,先“被辟谣”后“被颁布”。

  2013年3月25日19点,杭州宣布,自第二日零时起,对小客车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而不久前,杭州多部门还通过不同方式将限牌斥为谣言。

  政府要开发建设当然要钱,没那么多钱怎么办,只好先欠着。

  从2009年到2012年间,建筑商杨永先后在安徽萧县承接了5个市政基建项目,完工验收合后政府仍拖欠工程款数千万元。

  在有些地方,各类优惠政策往往作为招商引资的蛋糕,但却无法兑现。

  2009年,一名为河北某市引进十多亿元投资项目的人士,因地方政府未能兑现上千万元招商奖励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

  随意修改规划,各地一些短命工程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

  杭州萧山区,2010年7月才交付使用的鸿达新路,由于被认为影响杭州整体形象,同年8月就被彻底重新“改造”。

  近年来,随着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和社会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诚信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诚信事件仍时有发生,政府公信力受到一定损害。

  那么,是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老“习惯”让不诚信频发

  习惯“撇责任”:“报不报,看领导”。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不伤害自己形象,希望一瞒了之。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最终将引起公众更多的不满。

  习惯“吹大牛”:“干得好不如说得好”。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说,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喜欢文过饰非,应该干好和完成的工作,会当做成绩大吹特吹,而工作中损害了群众利益,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卸责任。

  习惯“换思路”: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韩志明说,“一任领导一套思路”是近年来政府不诚信的原因之一,也体现出民意表达和权利评价监督机制不够公开透明、不够健全。

  习惯“官屁股”:“屁股决定脑袋”。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政府部门大多失信行为是没将其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官本位”思想依然严重。多面“镜子”监督不诚信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

  专家认为,加强政府部门诚信自律可从政府信息公开这一薄弱环节入手,充分运用好信息披露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开规范发布信息,避免“多处发声、自相矛盾”。

  构建政府诚信,重点要落实问责,没有相应的惩戒,就会产生“狼来了”一样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制造不诚信的个人,要做到谁制造、谁担责。

  一些受访专家表示,充分运用好监督力量,多面“镜子”将促使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时刻警醒和反思自己的行为。

  (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阅读完标题为(习惯“撇责任” 习惯“吹大牛” 习惯“官屁股” 谁在透支政府公信力?)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