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 大运河穿越8省、直辖市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的这一刻,是经过8年的漫长准备,汇聚了沿岸8个省市、25个城市和无数运河人的艰辛努力得来的。 ■大运河穿越8省、直辖市。 杭州作为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和重要节点,大运河申遗对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如何?杭州市旅游部门、旅行社等就未来运河旅游市场,是否已经有了新打算,会推出世遗路线等相关旅游产品吗? 大运河杭州段 目前有三条旅游线路 杭州西湖、西溪早已是国内外闻名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而如今,运河的申遗成功,将为杭州再添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那么,目前在大运河杭州段有哪些旅游“精品线路”呢? “杭州运河两岸的景点,很多都不是纯粹为了盈利而经营的,更多的是一种运河文脉的传承。因为都是免费向游客和市民开放的,所以运河旅游更受自助游顾客的喜欢。”杭州市运河集团资产旅游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杭州运河旅游的“精品路线”主要有3条: 第一条,夜游运河线路(不下船,武林门—拱宸桥):华灯初上时分,在武林门码头登船,游船慢慢向北行进,途经富义仓、“运河第一香”香积寺、大兜路历史街区、北星公园、小河直街及桥西历史街区等运河沿线一大批景区。只有当夜色降临,掩去一座座现代建筑的时候,运河的古典美态才会重新显露出来,该条路线非常受小年轻的追捧。 第二条,千年古镇线路一日游路线:上午在武林门码头登船,中午即可到达千年古镇塘栖历史街区,单程约两个半小时。站在申遗点广济桥上面,能看到传统手工的食品铺子比比皆是,沿着广济桥北岸水北社区向东步行百米,另一申遗点乾隆御碑也映入眼帘,该条路线最受家庭型游客的喜爱。 第三条,前段时间刚推出的“申遗路线”:老开心茶馆—西湖绸伞等博物馆群落—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土特产码头乘坐漕舫船—下船到香积寺—“剑瓷视界”—富义仓和韵和书院。这条“申遗旅游路线”无疑是为满足深度游顾客的需求量身打造的。 旅行机构纷纷搭上“世遗顺风车” 记者了解到,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大多数旅行社还打出了“世遗概念牌”,趁着运河申遗成功大热,推出一系列(国内)世界遗产地旅游主题产品及优惠活动,吸引游客的眼球。 目前杭州运河景区以周边地区的游客及市民为主,大运河申遗成功虽能提高其知名度,但想要将大运河向国际市场推广出去,还需要各方的“催化”。 2005年12月中旬,古文物专家罗哲文与古建筑专家郑孝燮到杭州开会,“杭州铜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前去探望。他向郑老惋惜地说起,自己为大运河上一座步行桥翻修的项目流产了。郑老说,这座桥建不成,咱们还可以搭另一座“桥”—通向运河申遗的“桥”,把大运河的文化风貌历史价值保护下来,展示给未来的世界。朱炳仁当时就被这个创意吸引,他们三人随即揭开了大运河申遗之序幕,被尊称为“运河三老”。 另外,在运河申遗成功之际,杭州市水上公共观光巴士有限公司也动起了脑筋。“我觉得,运河申遗成功对旅游观光事业的贡献会大很多。”该公司总经理陈骏说,“也就是说,如果能与其他运河城市的旅游交通资源联合起来 ,利好会非常明显。”他预计,明年水上巴士和旅游船的客流量会翻番。 大运河属于活着的遗产,至今仍在使用中,当时国内外专家对其申遗争议很大。到底能不能申报?是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还是人文景观遗产?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记者齐欣的建议下,2005年12月,三人连夜起草了《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并寄给了运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长。这封公开信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掀起了人们关注运河保护的热潮。 次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枫领衔58名全国政协委员群起响应“运河三老”的呼吁,草拟了一份影响深远的“大运河申遗提案”。随即,由国家文物局牵头,联合运河沿线35个城市共同参与的全国大运河资源调查工作启动。2006年12月,大运河被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大运河申遗:一路坎坷一路歌 ![]() 朱炳仁近影 一条运河变无价宝 2007年,扬州成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牵头城市,同年举办了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邀请来自世界运河城市的市长和代表们交流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经验。当国外的运河城市市长们见到京杭大运河时都惊呆了,自家门口的运河马上被比了下去。由此,京杭大运河在世界上的名气逐渐响亮,保护和申遗进入“快车道”。 沿河城市开始关注运河水质、生态环境、民居保护,古建在原貌不变的情况下变身旅游区、博物馆、文创园区,甚至不是大运河的沿河城市也开始关注和保护自身的文化遗产(如茶马古道)……申遗的过程,让大运河甚至整个中国意识觉醒,站在世界的高度来规划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让其继续为当地发展服务,在新时代继续创造财富。 在这一点上,朱炳仁是保留性赞同的,他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零保护”。他说,大运河是不断变化的,保护是为了促进发展。运河边必然会出现新的建筑、新的风貌,这是每个时代为它注入的精神和文化。在和原建筑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对其改造以更好地促进当今生产力的发展,是运河的巨大价值所在。 一声感慨抒发志向 大运河申遗成功了,但在朱炳仁的心里,却是感慨与唏嘘多于激动。 他说:“最该高兴的、为大运河申遗付出毕生精力的古文物泰斗罗哲文先生已于两年前仙逝,另一位古建筑大家郑孝燮年已98岁,罹患心脏病,我们甚至不敢把这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告诉他。”朱炳仁成了“运河三老”中唯一见证大运河申遗成功的人。 访谈中,他回忆起2006年和罗老、郑老在江浙一带的大运河段考察时,年过九旬的郑老见到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杭州广济桥,欢快得像个孩子,兴奋地喊着:“广济桥,我终于又来看你了!”郑老对祖国传统文化遗产深厚的爱,让朱炳仁深深动容。他清楚,申遗成功固然高兴,但挑战还在后面,他将尽其余生绵薄之力,做好大运河这项巨大的活态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也是他对前人最好的致敬方式。 阅读完标题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 申遗之路一路坎坷一路歌)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