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永泰红磡控股集团董事长李德福 人们常说“船小好掉头”。对于一家有着上百亿资产体量的房地产巨轮来说,想掉头却不那么简单,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量着掌舵人的智慧和眼光。李德福,一位温文儒雅的儒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其凭借永泰红磡集团所开发的一系列经典房地产项目,迅速崛起于津门的地产界。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关于民企转型发展的号召和引领下,他又领万众之先,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将眼光投向更具前瞻性的养老产业、生命科技和基金投资等领域,在资本市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不断刷新出天津民营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的新篇章。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抛掉“金饭碗”到企业转型 2009年5月,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冰雪严冬之后,天津房地产业又迎来了一个小阳春,房地产走势一路攀升。此时的李德福,却出奇地冷静。 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的李德福,深谙政治经济学,善用经济规律办事和处理问题。1992年,当别人都捧着机关事业单位“金饭碗”津津乐道的时候,他毅然下海救场,给亏损370万元的机关“三产”公司去堵窟窿。20年来,摸爬滚打,成功地打造运营起永泰红磡控股集团,先后荣获“天津房地产十大创新人物”,“中国10大房地产创新领袖”等多项殊荣。此刻,当别人准备再次从抬头的房地产市场赚个钵满盆满之时,他敏锐地感觉到,一定要抓住时机突破眼前利益的桎梏,打造属于企业的永续发展格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0年7月,经过长时间的科学调研和缜密筹划,一份战略转型的永泰红磡集团架构和“聚焦”战略正式出台。李德福将永泰红磡集团定位为“投资型产业集团”,确定了三大业务和板块:股权投资型的产业基金、养老产业、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除此之外包括原来一级市场土地整理和煤矿项目在内,所有与三个核心产业不相关的业务项目和企业,都将全部战略性和妥善退出,暂需保留的亦按投资类项目处理。 这个被称为“两主一翼”的战略举措一时间在业内引起一片哗然。赞赏者有之、观望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李德福不以为然。他说“如果仅仅图赚钱,完全可以不转型。但是,如果为了成就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基业,打造一家对社会有价值的、受人尊敬的企业,那么,就必须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长远发展考虑坚决地转型。” 李德福之所以选择养老产业和生命科技产业,是因为这两个产业一个是现代服务业,一个是高技术行业,在未来20年都属于高速成长的新兴行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又都面向广泛人群提供生命健康服务,能紧扣民生、拉动就业,满足内需。同时,由于永泰红磡早在10年前就收购了上海望春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已经具备了生物科技领域一定的底子和条件,又有基金投资业为两个支柱产业保驾护航,可以确保“两主一翼”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面对产业环境与竞争格局的变化和挑战,李德福将追求战略与组织管理能力的成功作为着眼点,将目标定位于“小控股、大产业”的投资管理型产业集团。控股集团层面侧重于投资管理职能,从实质意义上形成一个统筹集团产业发展、把握战略发展和经营目标方向、调控集团发展的核心。集团主要的产业发展和运营则下沉至下属的产业集团,负责做大产业,树立行业地位和品牌。而产业集团下属的三级公司则着眼于做大利润、做好产品、做强和做大市场。控股集团即永泰红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产业集团(永泰红磡养老产业集团、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和中国银宏资本)和三级公司形成相互协同的发展平台,配以利益共同体的激励机制,使整个集团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有序发展的轨道。 善抓先机的李德福认为,“危”与“机”并存,“损”与“益”同在。时代在变革,形势在发展,只有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果断出手,以高端产业为杠杆,创新驱动型发展才能撬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从抛掉“金饭碗”到涉足房地产,虽然此时的转型对于他来说无异于第三次创业,但李德福决心已下:一定要从粗放型的房地产开发转向精细化的技术和服务,引领企业迈过人才引进、团队调整、机制创新、文化重塑这一道道坎,走向新的辉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放飞养老与生命科技产业的希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和孩子,一个珍贵如夕阳,一个璀璨如朝阳,对他们关爱就是对生命健康给与更多的关注,对人类自身给与更多的人性关怀。有了大手笔的发展战略蓝图以后,李德福开始率领永泰红磡全面转型。 李德福早就认识到“2040年中国社会老龄化将达到巅峰期,养老产业前景无限”。为此3年前他就做足准备,多次率队前往发达国家考察养老产业,并引进了一批国外的业内专家。此时,他又专门制定了转型实施原则:第一,全面转型。第二,项目落地与战略方向必须高度吻合。第三,实现管理升级、能力升级和文化升级。 2011年,永泰红磡健康养老产业集团诞生了。这个集团刚一问世,就高调提出了中国式全新养老理念——即为老年人提供从独立生活到辅助生活,专业护理等不同阶段的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 这是一种集房地产业、餐饮、服务、医疗保健和老年教育于一身的全新链式服务产业,不仅比传统的老年产业更健康,而且更具活力、更现代,对生命更具关怀。李德福为这个新概念产业制定了三步走战略:1-5年基础期,主要是培养核心能力,加快发展进程;5-7年发展中期,要形成规模、确立品牌,筹划上市;7-10年盈利期,在全国自建或托管60至100个项目,形成规模效益并达到国内领先,完成在资本市场上市,成为上市的公众企业。 以提高中国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为使命,李德福的养老产业目标是成为中国养老产业一线品牌。第一批标杆项目依托天津、上海和北京,待成熟后逐步向其它经济发达城市辐射拓展。产业包括养老社区开发和资产管理业务、养老社区运营和咨询业务、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和老年用品经营业务四大模块。未来以养老社区综合开发、养老服务、养老用品的销售、仓储、物流等为主线,计划用2-3年时间,打造一个国内领先、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建立起独树一帜的养老服务品牌。 作为李德福战略转型的第二个方向,同时也彰显出他对人类健康终极关怀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生命科技领域——他致力于打造一个采用先进生物技术的、享有世界级声誉的生命科技产业公司,为中国以生物存储和生物医疗为特色的产业树立样板,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开拓更多的发展方式与空间。 本世纪初,他从关注人类发展未来入手,推动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的发展,将干细胞的产业化项目纳入到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2001年,与刚刚从法国回国的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韩忠朝一起在天津创立了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脐带血干细胞存储业务。此举标志着中国干细胞产业化的开端。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李德福的事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阶段,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他的事业和发展遭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挫折和困难。历史风起云涌般掠过,而今面对阳光、回首风雨,事实雄辩地证明,李德福不仅没有被打击压倒,反而做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他力排众议,全面收购上海望春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645),并迁址至天津,并更名为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成功地将公司转型为以干细胞基因工程研究开发、干细胞资源保存技术服务和免疫细胞、干细胞治疗为主业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他以一身正气对有损公司利益的顽疾进行无情整治,先后进行四次大的整改,确保了公司的正常发展。他不仅是对我国干细胞工程产业进行商业投资的第一人,更是一位对企业和社会负责任的优秀企业家。 2007年以来,李德福走过阴霾,公司迅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不仅牢牢占据了国内干细胞存储业务的龙头地位,还通过控股或参股等多家公司,逐步形成集团化生命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在中国乃至世界干细胞产业化市场上跻身于领先地位,公司涉足干细胞生命科技和生物医疗、医药产业,主要从事脐带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存储和干细胞抗衰老保健等技术服务性业务,以及开发成体干细胞的临床治疗和国家一类生物新药的创制业务,是国内唯一的以干细胞生命科技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其业务发展平台已经进入全国近28个省、市、自治区。 此后,他进一步大胆探索和创新,并引导企业于2008年4月开展了脐带间充质存储业务,月均保存300余份,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年7月,又开展了集基因检测、资源保存、基因修饰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于一体的新型服务——新生儿基因检测业务。2009年,推出新生儿胎盘保存业务,随后又将保存的资源应用到细胞治疗和国家一类新药的创制领域。 目前,作为国内唯一主营干细胞产业的上市公司,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及其下属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全球库存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干细胞库和亚洲最大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国内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生命科技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下属的协和公司和昂赛公司作为国家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为天津市重点高科技企业。自体脐带血干细胞存储业务和间充质干细胞以及正在建设的iPSC干细胞库的存储业务已居于国际翘楚的地位,并多次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庆红、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及天津市有关领导的视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与此同时,企业以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平台,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为基础,先后承接了两项国家“十二·五”863项目和973项目,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独创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已于2010年12月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注册。2012年,公司又与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马丁.埃文斯教授合作研发世界领先的中胚层基质细胞的治疗心脏衰竭技术,公司先后与国内外多家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已经在干细胞生物资源保存、技术应用开发、干细胞药物研发等相关领域取得20多项知识产权专利。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创新,李德福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已经成长为市值近百亿,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干细胞企业,该公司作为永泰红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生命科技产业平台,已经形成了六大业务模块:一是干细胞生物资源库的储存业务,二是基因和第三方医学检测业务,三是细胞免疫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业务,四是干细胞化妆品和美容业务,五是抗衰老保健业务,六是干细胞国家一类新药的创制业务。 相信不远的将来,永泰红磡控股集团的生命科技产业将会继续乘着国内推动生物医药事业发展的东风,大步前行,打造出具有世界水准的干细胞生命科技领军企业。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股权基金和文化建设为永续发展 护航 如果说产业转型为永泰红磡叩开了隔行创业的大门,那么确保企业发展一路高歌的,不仅是作为资金支持的“两主一翼”之“翼”——中国银宏资本和银宏(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还有企业长期以来积淀的丰富文化元素,这是企业永续发展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作为永泰红磡旗下的专业化投资管理机构,李德福的股权基金公司是最早从事房地产金融的专业化基金公司,也是国内以资产证券化为主营业务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负责统筹、配置永泰红磡集团以及社会各类资本,支撑永泰红磡集团核心产业健康发展。中心任务是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永泰红磡集团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这个基金公司聚集了众多的专业人才,管理人员均具有金融、管理专业博士、硕士学位,很多人曾就职于国内外知名投资银行。2011年与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投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成功地运作了多个项目,在业内享有极高声誉。随着滨海新区金融创新试点带来的发展机遇,李德福的基金板块发展愈发迅猛,已经发起设立4只基金,管理资产20.4亿人民币。2013年,参与了经国家和发改委批复设立首发规模为3亿元人民币的生物医疗创投基金同时,已开始筹划发起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的养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同样为李德福的企业发展提供长远保障的还有企业文化。李德福常说,小型企业比的是老板,中型企业比的是团队,大型企业比的是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一面蕴含着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旗帜。他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于先进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取之不尽的能量宝库。 在他的企业文化字典中有三个核心词:明史鉴道、为者公约、行建致远。这三个部分构成李德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明史鉴道,即是对永泰红磡集团企业文化进行诊断,通过挖掘企业文化历史源头,透视企业文化演变,解析企业管理、人文特点,为建设适应永泰红磡集团战略转型,促进企业发展提供思考之源和理论基础。为者公约,是集团文化建设的最高纲领,从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两方面提出了集团员工应秉持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是统领员工思想、凝聚员工意志、焕发员工活力的重要工具。行健致远,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目标是通过员工共识产生共鸣共振,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李德福将“大道同行”作为企业文化的宗旨,以“厚德筑家、厚泽为民”为企业使命。他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人修炼、团队建设、文化活动、宣传体系、荣誉体系、卓越行为六大模块,旨在通过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无所不在,以责任文化和职业经理人为基础构建企业家团队文化,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诚如永泰红磡控股集团司歌的歌词中提到:“大道同行,使命在肩,我们绘就的时代画卷恢宏灿烂。我们厚泽为民,志存高远,风雨同舟,敢为人先。天之降大任,为者创未来,永泰红磡天地人和,海纳百川。共同分享,牵手伙伴,我们唱响的创业凯歌响彻云天。我们厚德载物,即知即行,把爱化作万民欢颜,万民欢颜。站在新起点,一步一层天,永泰红磡行健致远,前程无边。 在采访临近尾声时李德福这样说:企业文化建设如同一项基因工程,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就是根治“无为”顽疾的名医。从“无为”到“有为”,每个人都是能够创造未来,赢得未来的“为者”,而永泰红磡就是要积极营造一个适于“为者”生存的健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让“为者”创未来。 (作者: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天津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广文) 阅读完标题为(不畏浮云遮望眼,搏击潮头敢为先)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