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武汉农商行四载激情跨越成金融创新“武汉样本”

2013-09-13 20:01 来源:网络 浏览:

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金融机构,是支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如何通过支持实体经济,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促进自身的转型发展成为摆在每位银行家面前的新课题。银行业已经开始行动,筑梦未来。

2009年9月9日,作为国务院、银监会批准组建的全国第一家副省级省会城市农商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到2012年末,其总资产1120亿元,存款余额948亿元,贷款余额624亿元,总资产、总存款、贷款、利润均较成立之初翻一番,成功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武汉农商行”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与这家“年轻”的农村商业银行同在市场竞争的既有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控股银行,亦有招商、民生、中信、兴业、光大等十多家股份制银行以及汉口银行等同城的城商行和外资行。

近日,在武汉市建设大道的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大楼,行长徐小建解说能在多元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徐小建将其归结为坚持“立足武汉,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民生”的定位、根据政府经济金融重点工作要求,把握武汉经济增长脉搏,在支农、支小、服务民生等方面做出差异化特色。本着硬性约束,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优化成本费用结构,加大对基层行的资源倾斜,把钱花在“刀刃”上。

小微金融服务成战略支柱

作为由农信社改制而来的地方性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没有选择去和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争抢大企业大客户,而是选择去挖掘大银行不愿做或者想做没有精力去做的业务。其明确提出“支持小微企业的特色银行”的战略定位。

受传统政策和观念所限,“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三农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依托长期服务“三农”的经验和优势,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农村改革发展、契合农业经济实际需求的“三权”贷款品种。截至2012年末,该行“三权”贷款余额达6.61亿元,惠及企业和个人共79户。

自2007年以来,武汉农商行持续加强同武汉市农业局、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加强实地调研、积极研究讨论,明晰各方权责,规范操作流程,精选示范基地,相继推出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水域滩涂养殖经营权抵押贷款,后两个品种均为该行在全市的金融首创,其中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更是被市领导誉为“真正把农民手中的实物形态变成货币形态”的“破冰之举”。

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2004年9月,武汉三环线内城中村改造拉开序幕。然而,偌大的市场却少有银行涉足,离开金融支持,城中村改造进展迟缓。

2006年,武汉农商行(当时仍为武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调研后发现症结所在:村集体不能作为实体贷款,且村集体土地无法进行抵押。农商行思谋:支持“城中村”改造,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责任,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关键是怎么创新,突破体制难题,让沉睡的土地成为致富的金矿。”

针对参与“城中村”及旧城改造的中小微企业,该行推出了“融城富业贷”产品,既盘活土地;又让村民变居民,提升生活质量;还改善城市环境腾出发展空间。

农商行不是简单的贷款,而是将优质高效的服务融入到城中村改造的全过程,扶持拆迁还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放三金缴纳贷款,帮助村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发放还建贷款,建设美丽还建社区;提供个人创业贷款,帮助村民创业致富。

城中村改造,农商行树起样本,吸引其他银行闻风而至。全市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162个村中,农商行支持的占122个。目前,该行城中村贷款余额、年新增存款额均占全行的约1/5。

从地方性向区域性银行转变

目前,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在武汉市新城区设立了7家一级涉农支行、86家二级支行,布设了700余台POS机、ATM机等自助设备,实现了乡镇金融服务无空白,服务覆盖面稳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武汉市之外,武汉农商银行亦开始借机布局。2011年,其发起设立广州增城、咸宁咸安、赤壁村镇银行;去年,第一家异地分行--咸宁分行顺利挂牌。

徐小建说,“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省内的宜昌、十堰设立分行,在全国五个省份发起设立20余家村镇银行,进一步提升我行发展空间,延伸发展半径,更大范围推动我行向区域性银行转变。”

根据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的规划,到2015年末,将在2012年底的基础上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武汉农商行。(本网综合)



阅读完标题为(武汉农商行四载激情跨越成金融创新“武汉样本”)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