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达什 5月12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将一匹汗血马作为国礼送给习近平主席,这是第三匹从土库曼斯坦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国礼马。此前,已有两匹赫赫有名的汗血宝马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作为国礼远离故土来到中国,它们就是阿赫达什和阿尔喀达葛。那么,这些国礼马生活得怎样?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汗血马刚到中国时还要“学汉语” 5月12日晚,土库曼斯坦总统代表土方赠予中方一匹汗血宝马。据透露,目前汗血宝马养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西北角的马棚内,由工作人员照料,预计数天后离开。 宝马的显赫身世 2002年、2006年,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也曾将两匹汗血宝马作为国礼赠送给我国领导人,这两匹汗血宝马的名字分别是阿赫达什和阿尔喀达葛。后来,它们定居在天津武清区高村乡牛镇的国家汗血宝马中心。 阿赫达什血统纯正、身世显赫,资料记载,它的高祖父是苏联著名元帅朱可夫1945年参加二战红场胜利大阅兵时所骑乘的坐骑。而它的曾祖父多次在国际赛事上披金戴银,曾夺得1960年罗马奥运会盛装舞步个人赛金牌。 阿尔喀达葛也是汗血宝马中的一代天骄,2岁时平地1000米速度记录已达1分06秒,来华前实现了土国内速度赛的六连冠。 享受单间24小时监控 每匹国礼马都有自己的单间,从墙外面挂着的照片可以分辨出房间的“主人”。上面还列出了马名、品种、性别、毛色、出生地以及出生年份的中英文信息,阿尔喀达葛直译的中文名叫“靠山”,阿赫达什则意为“玉石”。走到马厩出口处,抬头看见一个监控探头。“我们每个马厩都配有2个24小时的对头监控摄像头,门口24小时有人值班,夜晚的巡逻更是不可少的。”马场负责人说。 现在,马场的饲养员团队共有16人,另外还有专门的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中最高学历是硕士研究生,其成员是来自农业院校和兽医院的专家。宝马的食物是东北特级牧草和从国外进口的特级苜蓿,为保证营养均衡,还要搭配胡萝卜、燕麦、玉米等“粗细粮”,而且喂食有严格的时间表,每天的5时、12时、20时正点喂料。另外,会根据天气情况安排专业驯马师对两匹宝马进行训练。 来中国的宝马都是“男子汉” 由于是国宝,纯种汗血宝马的后代的“产权”只能归土方所有,也因如此,赠予中国的汗血宝马全部为公马。不过,这些公马在中国依然可以和其他马“结婚”。生下的后代则可以归中国。 在马厩前的运动场内,记者一眼就认出了传说中的阿尔喀达葛——它的额头有颗白色“流星”。相比阿尔喀达葛的活泼好动,阿赫达什显得有些安静内敛。它的身上已经看不见明显的肋骨痕迹,肚子上也有了些赘肉。按人类的年龄来推算,20岁的它已经是80岁的“老年人”。刚来时它一直水土不服,食料量时多时少。后来饲养员筛选发现,它不爱吃豆类食物,之后由专家专门为它调配了食料。 由于土库曼斯坦对马的口头命令和肢体语言的不同,两匹马刚到中国时还要学习语言。“但是马是智商很高的动物,再加上驯马的方式是世界通用的,所以通过不断地调教和训练,马也慢慢地适应。”饲养员说。 提到两匹国礼马的繁殖能力,马场负责人笑称还可以,“从目前来看,阿尔喀达葛的纯种后代是15匹,阿赫达什是1匹。但从杂交的角度来讲,记录就没有那么详细,据估计阿尔喀达葛的后代有四五十匹,而阿赫达什则不止。” 据《国际先驱导报》 阅读完标题为(揭秘国礼汗血马在中国的神秘生活)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