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济南日报:地方债并购有创意无意义

2013-08-09 17:10 来源:网络 浏览:

原标题:地方债并购有创意无意义

地方债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刹车”要踩在哪里?全国人民都在找。

有人创造性地提出“地方债并购”。

先是被这个创意闪了一下。闪过之后仔细一想,这还真是个有创意的方案。既然中央政府不愿意也不能印钱替地方销债,地方政府卖了地也还不起债,这笔债务总不能任由它越滚越大,直到谁也刹不住车的程度吧?关键时刻有人提出地方债“并购”,从债务债权的关系上讲,这个办法合乎规范。如果地方政府像企业一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完全的财务独立核算,地方债并购确实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

问题就在于政府不是企业。企业可以清算、破产,可以兼并重组甚至推倒重来;政府却不行,或者说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行。在一些联邦制国家,它们的地方政府可以申请破产,因为它几乎与企业一样,具有完全独立的法人资格。上个月,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提出破产保护申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破产案例。我们的地方政府不是这样,官员由上级任命、管理,地方财政名义上独立、自管,但是与上级及国家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西部省市多年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生存,要是能够破产或并购,它们早就破产或被并购很多次了。

企业并购有着强烈的目的性,主动方一定要通过并购得利。政府并购除了得到债务,主动方还能得到什么?如果城市经济体足够强大,被并购方也不至于沦落到还不起债的地步。如果城市经济体不够强大,并购方焉能愿意“并购”一个“负资产”?如果官员可以随同并购一起合并,那些欠了一屁股债却不能把城市经营好的官员,又有哪个并购方愿意收留?

有创意、无意义,这是对地方债并购思路的中肯评价。在中国,不但弱势的地方政府不是独立主体,强势的地方政府也不是独立主体,两者之间谁能为谁负责?出了事还得找监护人。作为监护人的中央政府可不可以主导并购呢?如果中央政府想做的话当然可以,但是那跟用优质资产来核销债务有什么两样?

地方债让人束手无策,不过当前最关键的问题不是还债,而是关上继绩借贷的阀门并摸清债务规模。广州市去年底的债务余额是1100多亿元,到今年底预计要达到1300多亿元。照这个增长趋势,全国地方债务的雪球可能会滚到无限大……更让人担忧的是,关于地方债务规模问题,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同样是2012年底的地方债务规模,银监会统计的结果是9万亿元,央行公布的数据是超过14万亿元;现任财政部部长估计是11万亿元,前任财政部部长估计是20万亿元。如果我们相信审计署的数据,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估计是15万亿至18万亿元。在一笔糊涂账面前,谈什么销债还债、利益得失?

 来源:济南日报



阅读完标题为(济南日报:地方债并购有创意无意义)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