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3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病逝,享年91岁。李光耀祖籍中国广东省,爱喝中国茶,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情缘”,任内多次访华。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据新加坡总理公署今天凌晨发布的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3月23号凌晨3点18分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 公告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以沉重的心情向全国人民告知这个消息。有关前方的情况,央视驻新加坡吉隆坡记者何润峰介绍。 何润峰:大约在今天凌晨4点10分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新加坡总理公署以电邮方式给记者们发来一份公告。这份公告以中文、英文、马来文三种文字发出,通知新加坡的建国总理李光耀因病,之前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抢救,抢救无效,结果在今天凌晨在3点18分的时候,因病逝世。公告也提到说,相关葬礼安排会后续通知。另外,新加坡国内目前市面上基本大致平静,不过,新加坡各大媒体、各大电视台目前正在反复的播放李光耀生前的一些影像记录,包括他生前最后一次参加活动的一些记忆。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今天凌晨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李光耀当天病逝深表悲痛,向李光耀家人、新加坡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声明说,李光耀是亚洲的一个传奇人物,因其强有力的领导和政治才能广受尊敬。他执政30年来,帮助新加坡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商业枢纽。 李光耀出生于1923年9月,1959年至1990年担任新加坡总理,此后留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至2011年5月。我们来通过一段背景资料了解一下李光耀其人。 李光耀,新加坡华人,新加坡第一任总理,被誉为新加坡国父。1952年,李光耀因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声名大噪。1954年10月,李光耀与新加坡华人、工会领袖成立人民行动党,次年在选举中,李光耀顺利当选立法议院议员,并开始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1964年,新加坡独立,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积极推动新加坡经济改革与发展,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多项政策,成功使新加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成为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李光耀是20世纪、21世纪亚洲的传奇人物,他是一位推动亚洲创造经济奇迹的人物。英国《金融时报》称,很可能除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之外,没有几个国家像新加坡这样,如此鲜明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遗产。 李光耀的家族祖籍在广东梅州市,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家族定居新加坡。李光耀出生于1923年9月,1959年至1990年担任新加坡总理,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是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在不到40年时间,新加坡从一个缺乏经济想象空间和安全保证的弹丸之地,跃升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进入发达国家之列。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年均经济增长率8.7%,70年代年均经济增长率则高达9.4%。 新加坡本是弹丸之地,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别说矿产能源资源,就连淡水都无法自给自足。短短几十载时间,李光耀带领新加坡从一个缺乏经济禀赋和安全保障的弹丸之地,跃升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李光耀凭什么做到了这点? 阮宗泽:我觉得新加坡的建国历史虽然很短,而且国家也小,资源也缺乏,但是在李光耀的治理下,取得了一个飞跃的发展。这个成功会有很多政策,甚至很多导向上的成功。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正因为国小,资源少,所以新加坡的发展有一个理念,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新加坡还是保持很开放的市场和体制,这种开放体现在不光是它的经济政策,刚才讲到开放,实际上新加坡对很多一些理念,对移民也持开放的态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给我们介绍的新加坡,从弹丸之地诞生为“亚洲四小龙”,这过程当中李光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人说这种“新加坡模式”给很多国家启示。尤其是在新加坡模发展初期,经济基础差、高失业率、国内不稳定因素众多。为寻找经济驱动力、新加坡当局选择由政府主导社会和经济事务,强调秩序先于民主的发展模式,这种执政模式不仅为新加坡快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而且领导团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推进制度化的自觉性,更成功的证明了非西方价值形态的后发国家也有能力构建新的国家价值体系。由李光耀主政开始的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够做到快速发展、团队廉洁?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概括为以下三点: 王文:第一,非常严峻的法律,这是新加坡少数几个还保留了鞭刑的国家,所以很多人说它是从严治国的典范。第二,大家所熟悉的,建立在高薪养廉以及建立在政府和企业有非常顺畅的群众基础上的一套官僚体系。新加坡的公务员工资是一般老百姓工资的数倍。另外,目前中国也从新加坡学过来所谓的退休年金制。第三,相比之下,新加坡还算是一个小国,它只有大概十来万左右的人口,管理这样一个数量不多的框架体系,做起廉政恐怕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对于中国,李光耀还有着别样的情感。他祖籍广东梅州,他喜欢学习及背诵中国人的四字成语,也爱喝中国茶,对中国儒家文化,他也是相当了解。 李光耀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都放弃了60年代时敌对的政策,从邓小平到习近平,李光耀曾经会见过五代中国领导人,并与他们保持着良好关系。 据统计,李光耀自1976年首次访华至今的39年之间,共访华33次,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认为,李光耀对于中新关系的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阮宗泽:像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新加坡已经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经济也很强的经济体,对中国来讲,有一种我们要借鉴新的发展方式。第二,新加坡也为中国培养了很多各级官员,这个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再一个,由于李光耀在世界上也是一个享有盛名的政治人物,所以他在涉及到重大问题上,他发表的一些言论、讲话、判断,对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了解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90年代初,中国改革过程困难重重,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新加坡的发展模式表示赞许,1992年南巡时发表了向新加坡学习、并超越新加坡的谈话,促使许许多多的中国代表团前来新加坡考察学习,从而加速了双边关系发展。 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了。在随后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园区经济总量达到了开发前苏州全市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而推动工业园区建成的正是李光耀。1993年前后,李光耀两次访问苏州,最终促成了工业园的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居民、退休公务员龚先生对李光耀的印象。 先生:假如作为园区里一个居民来说,对这位老人,我们是有很深的感情,大家经常念叨他。 记者:您亲眼见过他,对吧? 龚先生:我们在接待工作当中,在几次的时候都有见过,可亲、可敬。 知名媒体人杨澜曾经多次采访过李光耀,她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年过耄耋的他除了精神矍铄,还十分幽默。 杨澜:他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的敏锐,虽然已经是年过耄耋之年了,但是他的思维非常敏锐,语速也非常的快。而且腰板挺得特别直,给人精神矍铄的一种印象。同时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是,他有一种自嘲的幽默感。记得我当时问他,我说,“你曾经非常成功的实施了很多国家治理的方针和政策,有没有你觉得最有挫败感的?”他就笑起来,他说,“有呀,我想鼓励新加坡的女性多生孩子,但是一直不成功。甚至我经常说错话,得罪她们,包括我自己的女儿。”到那个时候,在我采访他的时候,说也没有结婚,也没有要孩子,可见说服力是非常有限。他说起这些话来的时候,就哈哈大笑。 杨澜说,李光耀有很强的政治敏锐度,才能使新加坡一个弹丸之地发展的这么好。 杨澜:我觉得他身上是有一种很强的政治敏锐度,正因为他的这样种眼界和才能,也使得新加坡这个非常小的城市共和国,但是在亚洲的政治的格局中,却能够产生非常关键性的一些作用。当时他谈到新加坡独特的一个地理位置,和在国际的政治格局当中的地位时候,曾经不无幽默的就说,我们只是太平洋当中的一个很小的城市共和国,美国和中国在体量上像两只大鲸鱼,无论是这两只大鲸鱼打斗起来或者是它们谈上恋爱,都会掀起惊天的巨浪,是我们这样的弹丸之地很难去承受的。所以他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把地缘政治的势力的相互的平衡和他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自己的定位,说得相当的透彻,这也是给我留下我很深印象的一些小事。 如今,李光耀已经离世,他的离去必将对新加坡产生深远的影响。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将何去何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分析说,无疑李光耀的模式还会继续下去,但未来的国家管理模式也将在之后不断创新。 阮宗泽:李光耀之后,新加坡何去何从,我觉得现在也是他们在考虑的问题,但我想一些基本的一些方针政策不会出现大的调整,因为在过去几十年,对新加坡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关键一个就新加坡要面临的就是说,未来亚洲地区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它怎么进一步保持它的竞争力,这是它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新加坡现在在想,城市的智能化问题,它专门有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城市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城市,就城市的管理、城市的生活、城市的生产方式,这些对我们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想象,但是新加坡现在就有这么一波人在考虑,要建立一个叫未来的,智能城市这样一种建设,因为新加坡本来它就是一个城市型的国家,我觉得在这方面它能够创造出一个模式,甚至走出一条路,这就将进一步的保持新加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领先地位。 据新加坡总理公署的消息说,李光耀的葬礼将于3月29号进行。 阅读完标题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病逝 曾结深厚中国情缘)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