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饮食  | 心理  | 健身  | 两性

> 健康 > 健身 > 正文

中草药大黄功效有哪些 盘点大黄的功效和作用(3)

2014-08-26 21:26 来源:网络 浏览:
中草药大黄 ② 西藏大黄:昌都地区的产品,一部分与雅黄类似。但近年发展的地区如那曲、林芝的产品。规格尚未定型。多为长条瓣状,长6~15厘米,直

中草药大黄功效有哪些 盘点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中草药大黄

② 西藏大黄:昌都地区的产品,一部分与雅黄类似。但近年发展的地区如那曲、林芝的产品。规格尚未定型。多为长条瓣状,长6~15厘米,直径约3~6厘米,带皮或刮去栓皮不等。表面棕黄或棕褐色,多属用绳索穿挂,阴干或晒干,内碴多显绵纹。由于采挖时间恐怖不严,故内碴色泽深浅不一,质坚泡不等。加上原植物的种属杂乱,混进了部分非药用大黄,有待今后改进。

各种药用大黄均以体质量坚实,切瓣均匀,断面槟榔碴,气香、味甘、苦而不涩者为佳。

主要成分:1、蒽醌(enkun 读恩昆)衍生物,含量2%~4%,包括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酚(C15H10O4)、大黄酸(C15H8O6)、芦荟大黄素(C15H10O5)等;2、大黄鞣甙类,主要为葡萄没食子鞣甙(C13H16O10)。此外还含有游离没食子酸。(注:化学数字在右下角)

功效与作用:1、泻下。大黄酸为泻下的主要有效成分,能刺激大肠,增加其推进性蠕动而促进排便,作用较缓和,服后6小时左右排除软泥状粪便或粥状稀便,缓下一次后即止。排便前后可无腹痛,或仅有轻微腹痛,与行气药(如厚朴)配用,能加强卸下和减少腹痛的副作用。

2、抗菌。有效成分为蒽醌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较强。体外试验最敏感的细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抑菌的原理是:这些蒽醌衍生物对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明显抑制作用。

3、收敛。由于鞣酸所致,故大黄致泻后常出现便秘倾向。

4、健胃。取其苦味健胃,服小量粉剂(0.6g~0.9g)即起作用。

5、利胆。实验证明能显著增加胆汁流量,适用于治疗胆石。

6、抗肿瘤。动物实验证明,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大黄素对小鼠乳腺癌,大黄酸对艾氏癌(腹水型)也有抑制作用。但临床尚未应用单味大黄作为抗癌药(某些抗癌的中药复方有用大黄)。

炮制:切片,生用。酒炒、醋炒、炒炭。切1厘米块,加酒蒸熟(熟军)。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泻下通肠,行瘀破积、外敷清火消肿。

主治:肠胃实热积滞,血分实热证,黄疸,水肿, 瘀血积聚。外服痈肿疮毒,水火烫伤。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通便、泻热、消炎。1、用于热积便秘。在许多热性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膜炎)的中期或极期,出现便秘、胸腹满闷、高热、谵(zhan 读占)语、口渴、舌苔老黄等实热证候时,可用大黄荡涤积热,常配枳实、厚朴同用,如小承气汤,或与其他清热药通用,如凉嗝散。如果失水严重,须配养阴药生地、麦冬等。方如增液承气汤。

患者服上述泻下剂通便后,往往收到退热和全身情况好转的效果,其原理可能由于:①大黄本身和其他清热药有抗菌消炎作用;②便秘时,由于肠内腐败物产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液,加重全身不适,通便后可免除这一不良作用;③通便后,能接触腹满胀闷等症状,使患者感到轻快。

2、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如患急性传染性肝炎,甚至亚急性黄色肝萎缩,有黄疸、腹胀、便秘时,可用大黄、配栀子、茵陈、厚朴、枳实等,有消炎清热作用。

3、用于热泻(如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早期。此时患者虽有腹泻,但泻而不清,便可不畅,肠内迭积存有腐败物质和有炎性病变,可用大黄把肠内有形的腐败积存物排出。有利于抑制细菌的繁殖和控制炎症。大黄的这种用法叫做“通因通用”,以泻止泻。例如治热痢早期的芍药汤就有大黄。但药注意在热泻的后期,只有炎性分泌物时,则不宜用大黄。

4、用于寒积便秘。治疗便秘而有腹痛和全身虚寒证候,可用大黄,配温里祛寒药附子、细辛等,以散寒、通便、止痛,方如大黄附子汤。

5、用于治疗急性眼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等所谓“血热在上”的证候。此时有发热、头胀目赤、咽肿等症状,通过用大黄泻下,使腹腔充血,反射性地减轻头面部的充血,因而有助于减轻上述炎症。每与黄芩、黄连等清热药同用,较重者用凉膈散。

6、用于凉血止血,治疗热性出血。如痔疮出血等由大便热结、肠有热滞而引起者,单用大黄12~15g炒黑后水煎服;鼻出血兼有便秘者,可用生地9g煎服,冲服大黄(研末)4.5~9g。

7、用于治疗胆管结石。配金钱草、栀子、枳壳等。

8、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取其有活血行瘀(调整血液分布)作用。例如腹部挫伤后,瘀血停滞、大便干结时,可在跌打方剂内加入大黄3~4.5g,或单用大黄研末用酒调服。又用大黄、甘黄(10:2)的极细粉末,可治下肢溃疡。

使用注意:1、生大黄泻下力较强,适用于清泻实热;酒制后消炎活血之力较好;体虚或用制大黄也比较适宜。

2、胎前慎用(因有促进子宫收缩的所用);产后和月经期间慎用(因能加重盆腔充血);哺乳妇忌用(因大黄在肠道吸收后随血流分布到乳汁,影响胎儿。哺乳妇如多服大黄,乳汁也会变黄)。

3、用于泻下,大黄不宜久煎,故须后下;用于清湿热,则煎煮时间可稍长些。

4、习惯性便秘一般不宜用大黄,可用润下药。

用量:常用量3~12g。泻下往往要用9~12g,如果配有行气药,有时也额可只用6g,如为加强其他攻下药作用,甚至药用到12g以上。请湿热和消炎用量宜少,成人6g,小孩3g,幼婴0.9~1.5g。

处方举例:1、小承诺气汤(《伤寒论》)。生大黄12g(后下),厚朴6g,枳实9g,水煎服。

2、凉膈散(《局方》)。生大黄9g(后下),芒硝9g,栀子9g,连翘9g,黄芩6g,薄荷3g(后下),竹叶6g,甘草6g,水煎服。

3、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生大黄9g(后下),芒硝4.5g(冲),水煎服。

4、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9g(后下),附子9g,细辛3g,水煎服。

注:土大黄:别名羊蹄,牛西西。为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土大黄的干燥根部。全国皆产,天津、北京有分布,野生。主根圆锥形有分歧。表面棕褐色,有顺纹,质坚硬,断面淡黄白色,显放射状纹理。味苦。有清热、止血、杀虫、治癣效用。

根据《天津中草药》记载。本品适用于各种出血疾病患,如对肺、胃、肠、子宫、泌尿系统出血及外伤等,水煎服或制针剂注射,均有较好止血疗效。



阅读完标题为(中草药大黄功效有哪些 盘点大黄的功效和作用(3))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