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常山的功效有哪些?小编盘点常山的功效和作用,常山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商品来源复杂,全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认为鸡骨常山为正品。 中草药常山 别名:鸡骨常山、黄常山。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落叶小灌木黄常山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省。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弯曲不直,直径约会0.3~2厘米,多断切为长10~15厘米的节段,栓皮较薄均已脱落。表面黄色,光滑,显细纵纹。头大尾细,下部多有分歧,质坚硬,形如鸡骨,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久嚼令人作呕。 以质坚实,条均匀光滑,表面及断面黄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常山硷甲、乙、丙,此外还含有常山次硷和伞花内酯等。 功效与作用:常山是治疗疟疾的要药,能化痰抗疟、清热利水。动物实验证明有下列作用: 1、抗疟。常山对实验性疟疾感染,有显著疗效。有效成分为常山硷。常山硷乙、丙的作用强度约为奎宁的89~152倍,近年也证明常山硷乙对恶性疟疾和间日疟,急性发作时有较好的疗效,能迅速控制症状,血中疟原虫阴转,但不能根治。其主要副作用为呕吐,胃肠道外给药也会引起呕吐。 2、催吐。作用较强大,其原理主要是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反射作用。 3、退热。动物实验证明,常山有明显确定的退热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关。 中草药常山 4、抗病毒。体外实验证明,常山对甲型流行感冒病毒PR8有抑制作用,对感染流感的小鼠也有效果。 5、抗阿米巴。体外和动物实验、治疗,均证明对阿米巴原虫有一定抑制作用。 6、其他作用。运动实验证明,常山硷甲、乙、丙静脉注射于麻醉狗,能引起血压下降;对有孕子宫多呈兴奋作用,体外试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肺经。 功能:吐痰、行水、截疟。 主治:新久疟,老痰积饮,欲吐不能,胸胁胀满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抗疟,为中医药治疟的要药,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常山治疗各种疟病。现代的实践认为,常山对治疗间日疟和三日疟有疗效,可作为主要控制症状的抗疟药使用,常配乌梅、川连、槟榔、草果、法夏、北杏、黄柏等,代表方为常山饮。但因其有较严重毒性,且在治疗量下也有催吐等剧烈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的价值大受限制、要消除其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 2、引吐积痰、毒物,以常山配伍甘草,温服取吐,治胸中痰饮、食物中毒、宿食停留于胃者,取其能涌吐出老痰、积痰和宿食,但是注意只在邪盛体壮的情况下才适用。 附1:1、常山的副作用:为服后呕吐,生用、重用则吐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一般用酒制和炒过,或配入槟榔、草果、法半夏、乌梅等,能减少其副作用,如著名的“七宝饮”、“常山饮”即按此配伍,可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脾胃虚寒、胸闷气滞者,配藿香也能止呕。又其叶服后致吐,故煎药前应先剔除其叶;2、关于常山与甘草同用问题,有认为常山配甘草必呕,但历代治疟代表方剂,许多都用常山与甘草相配,看来只要同时再适当配伍其他药以防呕吐,常山与甘草的配伍并不禁忌。 用量:4.5~9g(抗疟),3.4~4.5g(祛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