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电影  | 电视  | 明星  | 音乐

> 娱乐 > 明星 > 正文

屹立20年不倒堪称娱乐江湖发展缩影—看"巨无霸"华谊如何平衡有术

2014-06-20 10:05 来源:网络 浏览:
一哥一姐 1994年,一间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开张,跟当年的时政大事比起来,这简直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不过,20年后,这间当年毫不起眼的华谊兄弟,竟一步步成长为了内地

\

  “一哥一姐”

  1994年,一间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开张,跟当年的时政大事比起来,这简直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不过,20年后,这间当年毫不起眼的“华谊兄弟”,竟一步步成长为了内地最知名也最具影响力的娱乐公司。从原来的用10万美金建立的小广告公司,到如今市值约270亿、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娱乐公司,不管你带着什么感情去看华谊,它都堪称是如今内地娱乐圈的“巨无霸”。

  到今年六月,华谊公司成立二十年。内地娱乐行业每一次震荡,华谊总能先人一步找到方法去应对,回首望去,竟未能有一家民营的娱乐公司比华谊“活”得更长,而华谊也俨然成为了这个行业里“活化石”一般的存在。作为国内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华谊每一步小心翼翼的尝试都像是国内娱乐江湖发展的缩影,而其之所以能成为二十年来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则和这些复杂微妙的平衡术脱不了干系。

  尽管经纪公司的业绩在集团的比重,从五年前上市时的三分之一缩减到了不到八分之一,创造利润稳定在每年几千万,但普通人提起华谊公司,首先想到的还是明星

  华谊的经纪公司从2000年创建到现在,一共签约过三百多位艺人,基本涵盖了内地70%到80%后来成为一线二线的明星。很多明星的创业初期都是在华谊度过的,比如还没有成为“范爷”的范冰冰——她从“丫鬟金锁”的阴影里走出的决定性一部戏是华谊投资的《手机》,据说范冰冰当时并不想演那个狐媚的小三武月,华谊金牌经纪人的王京花劝她,她身上流露出的攻击性很有潜质。

  在华谊明星最辉煌的时期,旗下拥有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黄晓明、邓超、张涵予等一众明星,“一哥”“一姐”之争即来源于此,几乎隔一段时间这几个人就得在新闻报道里打得不可开交。公司每年拍台历,为了平衡谁前谁后,都是按照明星的生日排。随着周迅、黄晓明相继离开华谊,这一名词逐渐很少被提及。

  “其实华谊内部没有人评‘一姐’,‘一哥’倒是很好评,就是王中军。”华谊电影发行市场部总监孙奡很认真地表示,“在华谊就是这样,王中军是最大的老大,不像有些经纪公司,老板管不了艺人,艺人会比老板牛,我们的老板是hold得住的。”

  外界传言当时华谊一到走红毯,女明星都抢着给大小王打电话,都想跟他们一起走,孙奡开玩笑说都是打给自己。“我们会有照顾,比如说你是新人,第一年加入华谊,那当年老板就会带着她走。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公益活动,提前都会说好。其实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活动多,一年那么多红毯,你走一个别人走一个,轮着来就是了。”大小王天然分工

  外界都知道华谊兄弟是靠广告起家,却很少知道公司并不是王中军和王中磊一手创建。1994年北京有三大广告公司:华谊、长城、海润,王中军当时揣着在美国打工攒下的10万美金回来创业,买下了前者,然后因为是兄弟一起创业,所以改名成了“华谊兄弟”。

  其实王氏兄弟一共四人,老大王中义开了家毛家菜,夫妻店,做着跟影视娱乐完全无关的工作,丰衣足食,偶尔去看看电影首映。有顾客来店里问到了老板名字,会惊奇地问:那你跟王中军、王中磊什么关系?王中义轻描淡写地回答,哦,那是我弟弟们。对方大惊,又问:那华谊兄弟的事能找你吗?答:不行。

1960年出生的王中军是老二,下面有个弟弟王中方在创业几年后死于车祸,这才把小他十岁的老四

王中磊拉过来一起做华谊。兄弟俩的性格互补几乎使两人成为天生的完美搭档。性格强势的王中军主外,负责公司的整个战略布局,善于跟人打交道的王中磊则要落实公司的各项具体事务。

  事实是,在外人看来兄弟俩似乎从不争吵,或许也跟两人的脾气有关。“他俩保持过一个纪录,就是从没开过人。一般面试时老板觉得你人品ok,又有能力,那就绝对信任你。”孙奡回忆,“而且华谊有一点特别神奇,就是走了很多人,但是无论谁想再回华谊,也没有问题。”华谊实景娱乐副总经理史芳霏是公司成立元老之一,曾经离开两年后又回来。经纪公司联席总经理刘娜是王京花一手带入行的,在王京花出走后去了CAA,后来又去了橙天娱乐,兜兜转转了一圈也回来了。

  那时咱们简单幼稚

  提到华谊电影,两个绕不开的名字是冯小刚和陈国富。前者从1999年《没完没了》时和华谊合作至今,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后者后来成为内地首屈一指的金牌监制,被业内人士视为“有助于华谊兄弟摆脱单靠冯小刚的状态”。

  第二部合作的《一声叹息》让冯小刚成了华谊的签约导演,王中军欣赏冯小刚的“艺术家味道”:“他太直了,有时候说话很猛。他的脑子不懂生意的,但对拍电影特别专业。”外行人王中军老说自己完全不懂创作:“当时读剧本跟读天书一样的,不知道长短、预算、场景的问题。”所谓“类型”也完全没有概念。当所有人都认为《一声叹息》肯定不会赚钱的时候,王中军倒觉得剧本“很感人”。冯小刚为电影找了很多人投资无果,只有王中军愿意投,冯小刚反而担心,“中军一个人赔钱怎么办?”王中军本能地觉得管创作的导演再管钱太过分心,提出了一个“冯小刚工作室”的方案。他们只用几分钟就签完了最初的合同,想到的一二三四都写下来,只有一张纸。冯小刚当时在北影厂有个办公室,手下有司机、助理、制片主任等人,算下来一个月开销五万,华谊负责出这五万和帮冯小刚找钱,冯小刚只为华谊服务。“实际上这样是不对的。”现在,坐拥上市公司的王中军知道了金融杠杆、资本溢价,但在中国商业电影的拓荒时期,游戏就是简单幼稚的。

  一根红线

  华谊电影副总经理张大军说王中磊到现在仍然“很嗨电影”,“我作为分管制作的老总,每年去现场探班的次数比他都少。”而到了冯小刚的戏,他去得会更多一些。

  “但是给他探班其实很无聊,我坐在监视器前他身旁,他一般就用一特陌生的眼神礼貌看我一下就工作去了,差不多我坐了四个小时开饭的时候,他才会站起身说,走,去我那儿吃饭,我才知道,哦,原来你知道我来了。”王中磊这样描述冯小刚。

王中磊觉得接触的导演里,只有冯小刚和姜文导演是拍摄时脾气最火爆的,后来习惯了,冯导一发火,他就去旁边呆着。但是冯导真正发起脾气来,还是得靠王中磊解决。那年《唐山大地震》在唐山首映,是在一个体育场里放的。周围一圈有一个路灯没关上,影子投在银幕中心,追求完美的冯小刚当时就失控了,随手抓起手边的杯子开始砸,砸到第六个时王中磊一把上前抱住他,说再砸下去可就没有杯子喝水了。“当时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忙着一层层打电话找人请示,我就拉着他说咱俩现在开车过去,一定要把这灯弄灭了。要是到那儿还解决不了,咱就扔石头砸灭了它。结果我俩到了那底下找来管理人员,没那盏路灯的钥匙,我就让他们撬开,拿电工剪一剪,不到一分钟就解决了。”

王中磊总结说,对冯小刚这样较真的人必须要跟着一起解决问题。 (据《看天下》)



阅读完标题为(屹立20年不倒堪称娱乐江湖发展缩影—看"巨无霸"华谊如何平衡有术)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