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4日,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正式开幕。截至昨日,本届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和重量级嘉宾阵容已经确定,15部有份争夺最佳影片金爵奖的世界电影中,包括两部中国片《胜利》和《五彩神箭》。有些让人遗憾的是,业界一致认为在《胜利》一片中表现“极为出色”,此次有份争夺影帝的黄海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现身本届上影节。但上影节组委会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评委对黄海波表演的评判“不会受到艺术以外的事情干扰。”(6月12日《沈阳晚报》) 黄海波演技虽然出众,但“德技”显然十分糟糕。放在前些年,这根本就是一个无须过多讨论的问题,连同姓名均可能成为圈内外的道德忌讳。我注意到,此番黄海波趟入道德“雷区”后,居然搏得一些舆论牵强附会的理解与包容,甚至有媒体千方百计打探疑似幕后“设套”的举报群众,道德是非概念愈加模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此次明确表态,实际进一步佐证演艺圈道德水准延续了近年来大踏步滑坡的趋势。 让道德的归道德,让演技的归演技,这话乍听上去有几分道理,不过经不起稍加琢磨。影帝是什么?一方面是演技出色的代名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明星因此会更加著名。明星当然也是人,但对明星的要求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常人,这是因为明星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对社会影响力更大,尤其对那些暂时还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少年。我们不敢想象,被许多追星少年簇拥在中央的会是一位有着明显道德瑕疵的明星。也就是讲,任何明星的公众效应均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演技。从维系社会道德和保护未成年人角度看,别说是将那些有道德瑕疵的明星进一步推上影帝的奖台,本就理当减少这些无德明星的曝光几率。 电影行业不应成为社会“负能量”的始作俑者和助推者,对于这一点想必不会有什么疑问。近年来,关于提升国产电影品质的呼声日甚,其中频率最高的是改革现有评价机制,让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优秀”内涵当然应包括电影艺术本身,但这种单纯的艺术“优秀”,不能一“秀”遮百丑,成为其它“不优秀”的挡箭牌。换言之,如果我们容忍一个在道德上犯过严重错误的明星继续成为公众追逐膜拜的影帝,那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我们的评价机制到底应该给社会提供怎样的一种价值标杆?我们真能无视那些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被“无德”的明星带向道德的低谷么? 人非圣贤,当然可能犯错,但犯错就得付出代价,拥有公共资源越多的人,这种代价理当越大,唯此,“犯错者”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引以为鉴的反面榜样,才能保证社会道德水准不致滑坡。总之,社会少一两个影帝并无大碍,但多一个道德的反面榜样,这却是再多影帝也难以挽回的损失。 阅读完标题为(黄海波有望夺影帝 禾刀:社会不应催生一个无德的影帝)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